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高三的孩子突然不想上学,在家已经一个月,怎么办?

2022-01-25亲子

利益相关:高中教师。

看了一圈答案,很多答主都觉得孩子不愿去学校,一定是因为在学校发生了某些不愉快的事。

其实我觉得未必,因为看题主的问题描述:

上高中以来 也会 经常装病 说不舒服、 后来次数太多了 就和她直接摊牌聊过、 现在直接不愿意去学校 了。成绩之前不说很好、好的一本还是达得到、现在该如何沟通

得到的信息是:

  1. 孩子并非像题目描述那样【突然】不想上学,而是 进入高中以后 (即高一时) 就出现了对上学的排斥情绪
  2. 从「后来次数太多了」看出,这两年半以来,孩子 对上学的排斥情绪是日益加重的 ,而孩子的状态,可能也是越来越糟糕;
  3. 以前,孩子会以「装病」作为不去学校的借口, 现在不再伪装 ,直说不去, 原因可能是孩子对上学的排斥心理已经严重到无法再掩盖的地步,也可能是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式越来越恶化,口不择言的结果
  4. 假如孩子的成绩没有水分,孩子不一定是厌学, 更可能是并不排斥学习这件事本身,仅仅排斥「学校」这个环境。

那么,孩子 为什么排斥 学校这个环境?

站在高中老师的角度,根据经验去推测的话,说几个比较 有可能 的原因:

  • 孩子 个性比较随心所欲,童年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以依从为主,导致孩子的规则意识不强 ,没有根深蒂固的「我是学生,我必须上学」的意识,所以 若在学校感觉不开心不痛快,就习惯性地选择逃避 (孩子潜意识中,认为不上学是自己的自由);
  • 在初中时成绩很好的孩子,上了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后的第一个学期,都需要经历从「优秀瞩目」到「泯然众人」的心理落差。假如她在一开始这个阶段没能很好地度过,在接下来的学业生涯中,可能会 常常出现类似于失败者的心理体验 (并不是说她是失败者,而是在她的 主观感受 中,会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然后恶性循环;
  • 孩子上了高中以后 在某些课程的学习中感觉吃力 ,而同时, 学校频繁的考试、排名、奖惩制度又加剧了这种吃力给她带来的心理威压
  • 孩子的个性比较内向,不擅长主动交际,在学校没有什么朋友, 因而她的感受和心声,很难有健康的倾诉渠道 ,长此以往,容易积聚成抑郁情绪;
  • 学校管理严格,而 孩子的性格并不太适合严苛的、强压式的规章管理制度 ,长期呆在充满专制和压力的环境中,容易激起孩子反叛、恐惧、排斥的心理;
  • 家长对孩子要求高,从小没有养成积极的亲子沟通习惯, 孩子和家长之间无法敞开心扉积极有效地沟通 ,孩子容易认为家长不能理解自己/不爱自己只爱成绩,从而进一步自闭和叛逆……
  • 以上问题(除了第一条之外)或多或少,都是 每一个高中生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他们的阅历和心理成熟度,又使他们很难仅仅靠自己就能做到积极健康的心理调节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帮助。

    其实,对「在家学习」这件事,也不必抱着过于悲观的眼光去看待—— 确实有一小部分有个性,有想法,有计划,有自控力的孩子,会选择高三 (高三已经结束新课开始全面一轮复习) 的时候不去学校,在家学习

    他们当中,有人是因为学校老师的讲课进度和复习方法不适合自己;有人是因为厌倦了人际关系,在学校有各种让自己分神的大小事务,所以不如在家营造一个安静纯粹无人打扰的学习环境……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他们都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 理性,头脑清楚,自制力强,会主动学习,会做计划并确保计划履行,能耐得住寂寞,对社交需求不大。

    他们还会定期去学校参加考试,来确保和验证自己在家学习的成效。

    他们既然做出了这种选择,往往对他们而言, 客观事实就是在家学习的整体成效比在学校好。

    所以,题主也需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是否属于这一种呢?

    我个人觉得,目前题主可以试着先想几点:

    1. 首先 问自己 ,孩子的 心理健康 学习成绩 ,哪一个 对你而言更加重要
    2. 孩子 在家这一个月的状态如何 ?这一个月,除了「不去学校」本身以外,还出现了哪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该怎样解决?
    3. 假如强迫孩子入校学习,她就一定能学进去吗 ?或者说,就一定会比在家学习的效果更好吗?
    4. 孩子的 个性 学习习惯 是什么样的? 主动性 如何? 自律性 如何?
    5. 孩子不愿上学,有没有 自己做出在家学习的计划并积极履行?如何确保她的计划每天如期履行?
    6. 弱势学科 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怎么进步?

    知乎上提的都只是建议,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了解。

    所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帮她找到最适合她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告诉她——你会一直陪伴着她度过这一年,会陪伴她走过她生命中的困境,会始终给予她爱和耐心,会成为她人生中最坚实的后盾。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