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意识到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

2023-08-25亲子

我看完了你的问题描述,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你的妈妈现在扮演的是保姆的角色,而你现在尝试扮演母亲的角色。

2.通篇几乎没有描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正面作用(除了提供经济支持)

3.你的弟弟并不是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而是把责任全部归咎在你们身上。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我相信你应该能认识到一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让你的弟弟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没有什么特效药,在我向你介绍应对方法之前,你们首先需要克服几个问题:

1.来自家庭的困境———爱的平衡点的缺失。

家庭作为培养儿童的第一要素,也体现了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自然」很明智地使父母爱自己的子女,但这种自然的爱如果摆脱了理性的严密监视,就很容易转变成溺爱。 但是依然还有一部分家长,尤其祖辈认为无限制的满足、忍让、无怨无悔就是爱。 这是对「爱」的一种曲解,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以及家庭教育观念里自然而然容易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不自信的孩子。 另一方面,就是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包办,什么事情父母都要为孩子亲力亲为,等到孩子慢慢长大,需要孩子独自承担的时候,却感觉无能为力。 而此时,父母又会感觉是孩子的问题,又反过来指责,反复在「爱」 与「不爱」 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并没有找到真正教养的平衡点。

而这个「平衡点」的寻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2. 来自社会环境的困境———茫然不知所措。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培训班、兴趣班、夏令营、野外探险求生班的出现,无不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孩子如果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社会大环境不容任何人懈怠,当然也不会去怜悯或者包容一些不努力的人群。

但是,对于溺爱型家庭中出来的儿童来说,面对社会环境,表现出更多的不适应、焦虑以及为了达到目的的自私自利。 社会大环境让这些儿童自身的问题暴露出来。

如果抚养孩子这件事几乎都压在你妈妈的身上,这种「教育不好孩子」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巨大的,就像你说的,想要尝试把注意力从弟弟转移到自己的努力,做起来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

我相信你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种压力,才尝试去帮妈妈分担,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说明你很有同理心,但你作为姐姐,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些工作是无法替代的。

接下来是我的几点建议,你们可以尝试一下,但执行人必须是父母双方,而不是你。

1.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与同龄人去交朋友。

原因:

对于溺爱型家庭教养下的儿童多半与同伴交往网络体系构建缺位。 溺爱型家庭教养下的儿童多半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外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处于所谓「非核心」地位时就会表现出失望甚至愤怒,有些孩子就会认为是同伴不友好,而选择不交往。 逐渐发现无法融入到同伴群体中,而且遇到同伴之间的隔阂就逃避或者寻求父母帮助。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溺爱型家庭教养下的儿童多半表现得相对孤立,不懂得合作与分享。 久而久之同伴之间的交往变得淡漠,遇到事情时没有同伴的帮助和诉说,同伴交往网络崩塌。 这一类孩子,看似选择不交往,其实内心很渴望同伴交往并希望得到友情和同伴认可。

当他开始意识到与人正常交往需要「付出」时,才会反思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这个过程在你原生家庭中很难实现,得让他「走出去」。

2.实行「自然后果法」,即必须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和代价,父母必须得狠下心,长期坚持做这件事。

原因:

爱不是无限制的满足,更不是溺爱才是「合格」的父母。孩子真正的成长,不是父母背后一味地鞭策,如果那些孩子只有父母催促才能前进的,这样的孩子肯定不是成功的孩子,要教给孩子在遵从儿童天性的同时,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最起码的规矩和教养。

要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可以爱他,但不是无原则的爱。 另外,就是自己要以身作则,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父母对自己也要有严格的要求,孩子才会效仿,这个过程是长期的,不是一两个月就能见效的。

具体做法:

定家规,弟弟必须参与制定家规的过程,且全家人都要遵守,而且还要有惩罚性的措施,也必须执行落实到位,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改变你家弟弟在家里的「中心」状态,而且要让他意识到你们是动真格的,不是说说而已。

其他方法我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如果能做到以上两点,相信你的弟弟的状态一定会有所改观,关键问题就在于你们是不是真的能坚持下来。

感谢你的提问,你提供的案例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