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是透过孩子的外在行为,理解孩子的内在心理需要,给予积极正确的回应。 回应的方式有多种,「满足孩子」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昨天傍晚,接我家大宝放学。回家路上经过快递柜,想起有个快递没取,就带着她去拿。
取快递时,要输入取件码。大宝很喜欢点击屏幕上的数字,因为她个子不够高,够不到屏幕,所以之前都是我抱着她,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教她按。
这次也不例外,她兴奋地说:「我寄几来按,我寄几来按!」可是,我现在怀孕快五个月了,肚子很大,抱着她非常不方便。
我跟她说:「妈妈肚子里有宝宝了,现在抱你不方便。这次妈妈自己按。」大宝「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并且,嘴里还在不停地说:「我要按,我要按!」
这个时候,要满足她吗?
她提出需求,被拒绝,很不高兴,所以哭了。「哭」,我们看得见听得到的外在行为,表达的是孩子内心的心理需要:我的要求被拒绝了,我很难过,我很希望能被满足。
孩子通过「哭」来表达情绪,希望通过「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理解她的行为和情绪,但并不代表我会满足她。因为前些日子刚刚经历了卧床保胎,怀双胞胎的肚子格外大,我要保护肚子里的孩子,保护自己。
大宝才3周2,她很难理解为什么妈妈不能像以前那样抱自己了,所以,她的哭里也有委屈和失落。
我可以满足的是对她情感的回应 。虽然蹲下来有点吃力,但我还是半蹲下来,拥抱着她:「妈妈抱抱你,妈妈现在可以这样拥抱你。等弟弟妹妹出生了,妈妈就又可以抱你去按数字了。」
拥抱一会儿之后,她平静了一些,我亲了亲她的脸蛋,对她说:「妈妈爱你!永远爱你!」
她揉揉眼睛,带着哭腔说:「我还没有哭完。」
「没关系,那你可以继续哭呀。只是今天风有点大,眼泪流出来,风一吹,脸会皴了,你停一停,到家了再继续哭,好不好?」
「好!」她憋着嘴不再哭了。
两分钟后,我们到家了。一进门,她又继续哭。我牵着她坐在沙发上,陪着她,哭了几声之后,她平静下来,这个事儿就结束了。
理解孩子,透过行为看内在,满足的是孩子内在的心理需要,给予孩子心理营养 :无条件接纳、生命的至重、安全感、肯定认同赞美、认知、学习和模范。(参考林文采【心理营养】)
而 对于外在的要求,我们的回应可以有三种:即时满足、延迟满足、不满足 。孩子在这样的反复碰撞中,建立行为边界,掌握行为分寸,学会等待,学会接受拒绝。
总结一句,理解孩子,理解的是孩子的内心,满足的是孩子的内心心理需求;外在的要求,要不要满足,要就事论事。
最后,给到孩子的感觉就是,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事儿能不能干有原则,但我这个人永远是被爱的!
我是茗月,心理咨询师,全职妈妈,育儿先育己,和孩子一起成长!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关注 @茗月育儿育己 ,一起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