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幼儿园小班宝贝,一周脱离 ✅ 幼儿园分离焦虑,这几个方法分享给各位家长~
一、入学前
1、创造「参与感」——陪孩子一起准备入学东西
每个幼儿园新生,都需要准备许多入园东西,比如:书包、姓名贴、汗巾等。
但是家长在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很少让孩子参与,而是基本都自己解决了,虽然说,这样会省去一些麻烦,但是家长也失去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让孩子有参与感。
参与感,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这能调动他们积极性。
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准备东西,孩子就对上学没有概念,更别提什么积极性,那么上学以后,他表现出来的反抗也是正常。
但如果家长让孩子一起准备开学物品,那么,孩子在准备物品的过程中,因为期待使用新物品,进而对上学也会产生期待。
2、降低「陌生感」——提前带孩子熟悉环境
其次,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定要带孩子去幼儿园周边熟悉环境,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里面有什么,孩子进去可以玩什么,或者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时候,带孩子看看,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期待。
当然,这里不建议家长美化幼儿园,实事求是的说,否则孩子真正进入幼儿园以后,与预期不匹配,也会产生心理落差而哭闹
另外,如果幼儿园允许,可以带孩子去育儿园试园(西安这边有些幼儿园,是可以带孩子提前试园,时间不等,最长可以试园一周),这样孩子也有个提前适应的过程,上学也不会那么吃力了。
我家孩子上学之前,奶奶每天带着在幼儿园周围晃悠,学校放学了,奶奶还带孩子进去玩滑滑梯,所以她适应的蛮快。
3、培养「安全感」——情绪绘本引导
当然,对孩子来说,上述两步只能暂时起到作用,要想让孩子真正接纳幼儿园,需要家长长期铺垫,比如:家长给孩子读绘本,看相关视频,让孩子从内心接纳上幼儿园这件事。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我孩子非常喜欢的「幼儿园入学前正向引导」的绘本——【蓝袋鼠,有你真好】。
推荐书单: 【蓝袋鼠,有你真好】
著绘: 【英】艾玛·奇切斯特·克拉克
翻译: 孙莉莉
获奖: 凯特·格林威奖提名奖、科特·马希拉奖提名奖、鹅妈妈童书奖最佳新人奖、金鸭子图画书奖
出品方: 海豚图书
推荐原因:
3-6岁的孩子,正是需要建立安全感的时期,这套温暖的绘本,从9大系列出发(充分满足、自我价值感、相互认同、无条件接纳、爱与责任、有力支持、独特的爱、包包容和界限、充分尊重),给足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安全、安心的做自己。
对于上准备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套书从以实际案例出发,共情孩子的「胆怯」,给予孩子力量,让孩子跟着着主人公,一起从胆怯变勇敢。
我家姑娘直到现在,还经常读这本书,她说她也有自己的「蓝袋鼠」陪她上学,其实就是她的小兔子。
所以,一套好的绘本,不仅能从根本解决孩子的担忧,也能帮助家长解决不少困扰。
这本书,我以前专门推荐过,下面是我以前写的文章链接~
适合3到6岁幼儿的高质量绘本有好的推荐吗? - 职场宝妈月月的回答 - 知乎
二、入学后
1、建立「信任感」——定时接孩子放学
对于刚入园的小朋友来说,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家长接放学。
虽然大多数家长接送孩子都很积极,但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之后,刚开始接送很积极,隔了几天孩子熟悉了,家长就踩着点去,甚至会晚去,这样孩子和家长之间就会缺乏「信任感」,明明你答应的好好的要早接,结果却没做到,孩子会更失落。
所以,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学期,家长一定要定时接,不能晚接,这样才能和孩子建立「信任感」,孩子也才愿意遵从家长意愿去上学。
我娃刚开始不愿去上学,后来看我们坚持,她拗不过然后就让我们答应她,只要每天第一个接她就去上学,我们就答应了,后来慢慢的她习惯了,我们就不会每次都抢第一个,但是也会在前面排着接她。
2、创造「存在感」——帮助孩子找固定玩伴
除了定时接送以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找一个固定玩伴,比如:
下午放学的时候,家长不着急让孩子回家,可以带着孩子和同学一起玩一玩;
或者是邀请同一小区,和孩子能玩得来的同学到家里来,让他们多相处;
这样孩子在学校就有了固定玩伴,也不会那么抵触学校。
刚开始,我嫁闺女也不愿去学校,后来班上有了个能玩的同学之后,她就每天很期待去上学。
3、提升「积极性」——家长给孩子的反馈一定是正向的
最后一点,就是无论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给家长的反馈如何,家长一定不能给孩子灌输负能量,比如:同学有没有欺负你,老师有没有凶你等等。
即便是家长担心孩子,也应该侧面打听,比如: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吗?今天在幼儿园里都玩了什么呀,妈妈也很喜欢幼儿园,可是不能进去,你能跟妈妈分享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吗?
孩子无戒心,滔滔不绝就给你反馈学校的情况了,家长把孩子说的一一记下,哪怕有不好的情况,也不要当孩子的面说出来,私下跟老师沟通就好。
孩子说完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鼓励孩子,说孩子真勇敢,幼儿园真不错之类的,吃得好,睡的好,还有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只要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夸老师,夸幼儿园,孩子也会喜欢上幼儿园的。
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每个家庭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这几个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但只要家长愿意用心,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相信孩子也会很快适应集体生活。
@知乎亲子 @知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