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向来是教育消费主力军。但随着经济下行、学历贬值潮的来临,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人开始掂量回报率,有人开始做兴趣班减法,有人开始调整预期。
前段时间,鱼圈发布了「2023年,我的育儿消费观」话题征集,很多家长都在后台问卷中跟我们分享了他们2023年的育儿消费降级体验:
「以前兴趣班的课包都按照大课包走,必定考虑乐器。现在我直接放弃了乐器,费钱费力,家长痛苦,孩子也不一定喜欢。」
「线下英语兴趣班转线上课,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方式,其他校内不必要的社团不参加了,兴趣班总数会缩减,网课也缩减了一些。」
「老大小时候报的各种早教兴趣班,老二一个都没上,吃饱穿暖就行了。」
……
我们就其中三位家长做了深度采访,请她们分享了教育消费降级体验。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对于兴趣班的观点、对子女教育的思考,也看到了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体肩上时,是如何影响教育决策的。
我和我老公都是北漂,我是前线下教培从业者,他是快消行业的销售。
前几年,我们的收入都还可以,一年能达到六七十万。但我们总觉得北京的房离我们很遥远,根本买不起。
因为没有房贷,那时候我们养娃特别舍得下血本。孩子的吃穿用度都是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一件小T恤就要200多。
在教育上,我更是花钱不手软。因为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都是机会成本。一个兴趣班在报考之前,是不可能知道他会不会有收获的。只有上完我才能得出结论,这个钱到底花得值不值。
所以各种兴趣班我们都没有落下,早教、画画、音乐素养、体能、游泳等等全都安排了。
再举个例子,我儿子3岁10个月的时候,我想给他引入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
然后,我发现某app有【三国演义】阅读课,但是不能单卖,只能买一年的会员,要1500元。没有太犹豫,我就买了。相当于为了一个【三国演义】,我花了1500元,还觉得很值得。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突然听说买学区房可以让孩子在小学入学顺位上排前一点,如果没房就只能被分到很差的小学。
我们当时觉得,如果这么大的场合都不能做出决定,这辈子估计真的没办法在北京买房了。于是我们当机立断,买房!
那会儿我们几乎没有存款,首付150万,我们东拼西凑借了100多万,最终买下了郊区80多方、350万的房子。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当时的收入和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反正有现金流、有公积金,债务三四年就能还完。
谁能想到时代的列车轰隆隆碾过,就在当年,我和老公双双被裁员。我是因为双减,老公是因为经济不景气。
刚被裁前几个月,我甚至后悔地想把房子卖了,因为反正上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个月12000的房贷、23000的债务,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身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不过,幸运的是,我和我老公都有副业,一年下来也能有40万左右的收入。
只是这个收入不稳定,有的月份收入好,有的月份差,但还债却是每个月都需要还的。还债困难的时候,我会晚上难以入睡,入睡后噩梦连连。
这是整个家庭的消费降级,孩子难免会被波及。
以前我都给孩子买几百块的名牌,去年就统一某音19.9元,夏天的衣服基本没超过30元,冬天就将就着穿穿。以前不爱亲戚邻居们送的衣服,去年以后就觉得多多益善。
孩子的音体美兴趣班我精简了一些,线上课砍了一部分,某花思维就没舍得给孩子续费。
当然,教育方面,我现在还是很乐意给孩子花钱的,只是花钱的时候我不会像之前那样轻而易举了,我会货比三家,确认哪个性价比最高、但又最能学到东西。
今年,经过慎重考虑,我还是给孩子报了英语(25000元)、体育(2000元)、科学(2000元)、线上象棋课(2600元)、线下书法课(2500元)。
我没有瞒着孩子家里的状况,因为我觉得他需要和家庭共命运,体会有钱、没钱到底是什么感受,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可贵的生命体验。
据我观察,这件事也没有让他有太多的负面情绪。
我现在对于孩子的未来也没有特别明确的预期。但我希望他小时候能受到全方位刺激,音体美各种都尝试一下。我不后悔为此所付出的金钱和时间。
比如说画画,虽然我们花了2万多学了三年也没学出个啥,但我也不后悔。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花那个钱,他可能还不如现在。
接下来,我打算多赚点钱,早日让家里走出「经济危机」。
从我女儿出生开始,我就全职在家带娃了。家里主要收入是我爱人,一年20多万,没有房贷、车贷,也没什么经济压力,我们的小城生活安然自在。所以我和爱人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毫不手软。
我家孩子前前后后报过20多个兴趣班。在高峰,我女儿同时上着8个兴趣班,运动、语言、思辨、琴棋书画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兴趣班,我们都上过。
认识我的人,都会觉得我特别重视教育、舍得投资。
但今年,我把女儿的兴趣班砍得只剩下4个:琵琶、书法、线上外语和运动。
推动我做出这个改变的,主要是以下3个事情:
1.我家侄子从小享受了南昌最好的教育资源,光补课就花了30-50万。小初一路很顺利,成绩名列前茅。
但到了高中,当他进了我们全省有名的高中,和全省最有实力的孩子同台竞争,他的天赋不足就完全暴露了出来——成绩开始滑落。
尽管每天6点起床、12点睡觉,上着600元一小时的课外补习班,他最后也只考了个211。
不是说211不好,只是和我们从小的预期、付出的时间、金钱相比,确实有差距。
更为重要的是,侄子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小初成绩只能参考,高中才是拼天赋和努力的时候。那小初花那么多钱补课,上兴趣班,似乎就性价比不大了。
2.我家邻居的丈夫在上海从事建筑行业。他们把孩子送去了英国留学,前后五六年,花了约300万。
孩子回国后也去了上海,在父亲的介绍之下找了一份年薪30多万的工作。由于父母已经提前给买好了房,所以孩子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300万教育投入,30万年薪,十年就能回本,而且孩子往后余生都会比较轻松。
我觉得这个回报还挺好。但在这种模式中,教育并不是唯一因素,更重要的还是孩子继承了父母的资源和金钱。
我评估了我家的资源,感觉给孩子安排工作有难度,更现实的还是留点钱给孩子。
3.我家老大目前才三年级,但兴趣班费用已经超过20万了。如果像我侄子一样一路补上去,少说也得花个一两百万,但其实我也不确保孩子能有什么大成就。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这里的教育资源有限,纵使我们很努力,跟一线城市的孩子一比,还是有差距。
我之前买了「圆桌星球」的课,孩子可以跟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头脑风暴。我发现,在课上,北京上海的小朋友都能对主题畅所欲言,但我们家孩子就经常不知道说什么(虽然她之前也上过线下口才班)。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少年班,我看了一下榜单,周边城市都有,就我们城市没有。
这都是客观的教育资源差距。一个孩子在南昌算是优秀的,但放到全国,就很平凡。
把眼光放回到本地,我觉得本地孩子真的都很努力,会读书、会刷题的比比皆是。
在这个教育体制里,要出头真的太难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种厮杀是很残酷的。
所以我综合考量,还是得省下点兴趣班的钱,多给孩子留点儿现金,以后孩子进入社会了也能更加从容一点。
但这并不是说我放弃了孩子。我从不放弃努力托举她,但我会对结果更加宽容。
有时候我会这么对孩子说:如果你最终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成绩,没有从我们这个城市走出去,不是你的问题,是妈妈对不起你。如果妈妈再努力点,如果你可以出生在一线城市,说不定你现在就能更加优秀。
话说回来,我并不后悔以前在兴趣班上投入了这么多钱。因为我还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爱好。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漫长的人生中,有一个爱好,她就总有慰藉自己的方法。
但接下里我确实会更考虑增加储蓄,将孩子的教育投入和储蓄之间做一个平衡。
在中国的收入分层里,我和老公应该算是「高薪人士」了。我是互联网从业者,我老公在银行上班,两人年薪加起来超过180万。
去年,我们养娃大约花了15万。晚托3000每月,钟点工阿姨4000每月,一天3-4个小时,一年加起来差不多7-8万,这是我们的主要支出。
其它还有一些课外兴趣班,如奥数、英语、足球、篮球、架子鼓、画画、篮球等。
日常吃穿用度方面,我没有计算。但我家娃不爱吃家里的饭,喜欢出去吃,所以周末每一顿几乎都在外面吃,一周末在吃方面我们就要花1000左右。
照道理,我们的收入覆盖我们的生活没问题。但考虑到手头上两套房子的房贷、孩子初中要买学区房、未来的裁员风险等,我们还是会有一些经济压力。
所以,我打算在今年给孩子的教育支出做减法。
首先,辞掉阿姨,一个月立省4000,一年立省4万8。
因为钟点工阿姨的工作其实很简单,4:30接孩子放学,做一顿晚饭,等我们下班。
我们只要把晚托班延长到7点半,夫妻俩有一个人轮流7点半下班,就能解决问题了。
接下来,我还打算给孩子退掉价格6000+的篮球班和1万+的架子鼓班。这样一年又可以省下1万6。
退掉兴趣班,孩子应该会很开心,因为他比较爱玩,不是特别爱上这些兴趣班。我对兴趣班的定位就是:不为拿结果,只为让孩子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孩子不感兴趣,那就断舍离。
我们目前还有一个潜在压力是过两年要再买个初中学区房,手头上必须得有一些储蓄。
我是湖南人,大学毕业就来上海工作了。早些年其实也和老公在上海买房了,但附近没什么学区。
为了解决上学问题,前两年,我们在浦东一所比较好的重点小学边上买了一个30多平、总价300来万的老破小学区房。由于它太小了,根本没法住,我们每个月还要在附近租大点儿的房,一个月租金也要9000+。
虽然房租和房贷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但我们也觉得蛮值得的。因为确实附近家长都很高知,孩子们各项综合素养都很高,人均奥数,许多孩子英语水平都达到了小学毕业水平。
我们计划这一两年看看上海的初中学区房,不需要一梯队的,第二、第三梯队的学区房即可。上海一梯队的学区房价格太高了,动辄十几万。而且我们孩子现在成绩中等,去一梯队也未必是好事。
关于孩子的未来,我也有幻想过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但回到现实,我觉得我家小朋友不是那么喜欢学习,我不想给他太大的压力。
我跟我老公都是第一代来上海打拼的,其实会更辛苦一些,但相应我们也能积累下一些资源。
我们希望下一代能够有一个比较幸福的人生,他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地工作。以后找一个类似于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工作,工资不高,但轻松一点就行。
要找到这样的工作,不需要他成为一个研究型的学霸,但需要他至少有一个还可以的本科敲门砖。所以,我们不强求985、211,他能在上海读一个普通的一本二本就很好了。
但这也不容易,上海中考已经达到了五五分流,我们正好排位在50%左右,所以还是需要规划一下,看看初中学区房。这就要求我们有储蓄,对当前的消费做减法。
除了以上,不少家长还表示,在过去一年,他们削减了亲子游的预算。来自上海的企鹅表示,她们家以前每年2次长途旅游,飞机来回加高档酒店,但去年仅去了长沙,来回绿皮火车卧铺。一年若干次的短途游也换成了博物馆、图书馆打卡。也有家长表示,为了孩子消费不降级,自己进行了消费降级。来自青岛的中年二胎老母亲表示,原来中午热衷跟同事聚餐,现在中午尽量在食堂吃。
来自湖北的果豆二宝妈表示,这一年旅行取消,医美取消,护肤品从一线降级到是牌子就行了,衣物鞋子包也不买大牌了。每个家庭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度过这场经济寒冬。鱼圈发现,虽然消费降级了,但对于大多数的家庭而言,这并不影响幸福感,反而回归了理性消费。
并且,这些降级更会推动家长去思考:养育一个孩子,究竟什么是重要的。
其实兴趣班水很深,很多家长钱花了,却没能让孩子学到相应的东西。具体兴趣班内容之前也讲过可以直接看
米教育,关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