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全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器官系统功能紊乱。
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
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
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水肿型;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水肿型。
二、营养不良的症状
(一)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是活动减少,精神较差,体重不增,继之出现体重下降,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致消失,皮肤干燥、苍白渐失去弹性,额部出现皱纹,肌张力渐降低、肌肉松弛、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时,四肢可有挛缩。
根据营养不良轻度、中度、重度的划分,儿童的临床症状不同。
初期营养不良身高并无影响,但随着病情加重,身高亦低于正常,出现生长迟缓。
重度营养不良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抑郁与烦躁交替,食欲低下,腹泻、便秘交替,体温偏低,脉细无力等表现。
也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如心脏功能下降,出现心音低钝、血压偏低、脉搏变缓、呼吸浅表等。蛋白质严重缺乏时,可有凹陷性水肿。
(二)分型和分度
根据患儿体重及身高(长)减少情况,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如下:
1.体重低下
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标准差)为体重低下。
体重为均值减2~3SD或中位数的70%~79%为中度。
低于均值减3SD或<中位数的70%为重度。
此项指标主要反映患儿有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但单凭此项指标不能区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
身高(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生长迟缓。
身高(长)为均值减2~3SD或中位数的85%~89%为中度。
低于均值减3SD或<中位数的85%为重度。
此项指标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3.消瘦
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消瘦。体重为均值减2~3SD或中位数的70%~79%为中度。
低于均数减3SD或<中位数的70%为重度。
此项指标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三、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
主要与铁、叶酸、维生素B、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缺乏有关。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巨幼细胞贫血也可出现或两者兼有。
2.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鹅口疮、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最常见,特别是婴儿腹泻,可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3.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以维生素A缺乏最常见,如出现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还可伴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及钙、镁、锌、铜和硒等缺乏。
4.自发性低血糖
常出现在夜间或清晨,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患儿突然出现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呼吸暂停、脉搏缓慢、体温不升,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应立即静脉推注25%~50%的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