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喜欢踢足球的方法有很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喜欢没用。
在升学和就业压力面前,一切的兴趣爱好都要为升学和就业服务,否则都是不良嗜好。
你猜有多少背着琴匣的孩子真喜欢音乐?
你猜有多少背着画板的孩子真喜欢艺术?
你喜欢足球,父母同意你去学足球的几率有多大?
体育,在中国的社会层次里,不说是最底级也差不多了。
在国际赛场上,你是铿锵玫瑰,冰上女皇,亚洲飞人。
在训练场上,你是体育棒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这种强烈的反差是不是很讽刺?
但这就是现实。
事实上,快速滑落的不仅仅是中国足球,而是整个中国体育。
曾经的国球乒乓球,群众基础相当广泛的一个项目,如今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境。
与其培养兴趣,不如直接提升保障水平,消除民众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简而言之,三点。
一,足球(其他体育项目也应如此,这里仅以足球为例。)运动员纳入专项事业编制,规范国家和省市各级运动员称号授予规则,尽可能贴近运动员实际能力,以运动员级别确定待遇。
二,足协权力下放到区县一级,特别是非跨地区的业余联赛或低级别联赛的组织和审批,足协只负责跨地区的中高级别联赛和杯赛组织及审批工作。
三,各级检察院增设足球专项的反黑反腐工作组,专人负责足球事务的腐败黑幕等问题。
关于第一点,主要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保障,特别是低级联赛的运动员保障问题。
目前对群众从事足球事业的最大阻碍就是足球本身的风险性。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目前不愿意让子女从事足球行业的最大问题就是孩子的未来无法保障。如果在成年后不能和职业队签约,或者签约后因为伤病而过早退役,之后的生活该怎么继续?这是每一个有意愿从事足球事业的家庭要面对的头等问题。
在纳入专项事业编后,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即便最终子女只能混迹于中低级联赛,只要通过相应级别的水平测试,就会有相应级别的待遇。当然,对于参加中低级联赛的运动员而言,这种待遇不会太高,但能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也会缴纳正常的五险一金等。
而级别越高,待遇提升也就越明显,同时运动员的商业活动也不受限制。
关于第二点,主要是为了提升比赛数量,特别是基层的比赛数量。
第三点也不赘述了,各位懂的都懂。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国家能真正的重视体育和全民的身体素质,而不仅仅是为了成绩。
其间的花费也是巨大的,毕竟纳入事业编后地方财政压力会很大,但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向来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