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世界睡眠日,让我们一起了解「儿童期睡眠障碍」

2024-03-22亲子

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优质的睡眠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存在睡眠问题或睡眠障碍,不仅直接影响体格生长及大脑发育,还会对情绪、行为、学习及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儿童期的行为性失眠,其中54.5%可持续至青少年期,43.3%甚至可持续至成年期。那么,儿童睡眠问题由哪些原因引起?睡眠和心理又有什么关系?如何能帮助儿童脱「困」呢?世界睡眠日,让我们一起了解「儿童期睡眠障碍」。

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科失眠心理联合特色专科门诊,一名来自江苏的2岁半小患儿天天(化名),在家长的陪伴下前来咨询。受早产和其他疾病治疗服药史的影响,天天的睡眠问题不仅影响其发育生长,还打乱了一家老小的生物钟。

天天妈妈无奈地表示,孩子晚上睡不踏实,一晚上最少醒两到三次。

6岁的小晨(化名)同样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他的具体症状是频繁的夜惊,并导致再次入睡困难。「怪兽」和「害怕」是他口中经常会蹦出的词语。「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两个多月,每天凌晨3至5点都要醒,醒来就说害怕、浑身湿透……」小晨(化名)妈妈介绍道。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孩子年龄增大,睡眠障碍中受自我心理干扰的因素也愈发明显。10岁的涛涛(化名)上小学二年级,妈妈表示,持续的多梦多醒甚至梦游等已经影响到孩子第二天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夜惊梦游的状态,妈妈记得清清楚楚,但孩子却记忆模糊:「梦游的时候他也不看我,就不停喊妈妈、妈妈,也叫不醒,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点都不记得晚上发生的事情。」

国际睡眠疾病分类中,将睡眠障碍大体上分为 「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 3大类,其中,在儿童青少年患者中,比较常见的是睡不着的情况,俗称「失眠」。儿童失眠是指在睡眠时间和睡眠环境符合该年龄需求情况下,儿童持续存在睡眠启动、睡眠持续或睡眠质量等问题,并导致儿童及家庭的日间功能受损。

专家介绍,儿童失眠年龄范围涵盖6月龄到18岁。年幼儿童主要为行为性失眠,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和频繁夜醒,发生原因往往与睡眠调节能力和睡眠连续性发育较缓相关,和睡眠环境、父母行为等外在因素的交互影响。而到青春期阶段,失眠的原因则变得多样化,包括生理性的节律推迟、躯体疾病、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或心理情绪障碍等。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副主任医师姜艳蕊告诉记者,要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儿童睡眠特点做相应评估,从睡眠发育性的特点来看其睡眠是否符合相应的年龄阶段。「比如,对于大部分婴幼儿,我们碰到更多的是因为家庭照养习惯的影响,有抱睡、奶睡的问题,由此造成孩子不会自主入睡,导致频繁夜醒或者更多的睡眠问题。这种情况,我们更多的是给家长做关于睡眠的宣教和睡眠卫生行为指导。此外,生长发育过程中如维D、钙、铁等营养元素缺乏,也可能对孩子的睡眠造成影响。如果是大年龄阶段的儿童,则要考虑其心理因素,综合进行判断。」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心理治疗师、博导王广海表示,随着孩子心理认知的发展,想象力会越来越好,在学龄前期容易出现夜间害怕和恐惧的心理,如怕黑、怕怪兽、怕鬼等。家长要注意选择适宜年龄段的电视节目,避免孩子在入睡时皮层过度觉醒或者引起想象紧张害怕;对于孩子谈论的恐惧内容,不能在夜间和孩子花太多时间去讨论,这样反而会强化恐惧意识。此外,学习压力、人际冲突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情绪行为问题,也会引发失眠问题,进而连锁影响第二天的情绪行为表现,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开设针对儿童青少年失眠的联合门诊,正是希望不仅改善孩子的睡眠,同时也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文字: 李理

摄影: 闵迪

编辑:鲁琳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