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在探索「因果关系的机制」呢!
当宝宝按开关时,会发生什么呢?
按下开关 - 灯亮了按下开关 - 灯灭了
这个过程会让孩子产生好奇:
为什么我按的是开关,远处的灯却会发生变化呢?为什么同样是按下开关有时候灯亮、有时候灯灭呢?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儿童从4个月左右就开始探索因果关系。也有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儿童,会表现出对因果机制的理解 [1] 。
但是,人类是如何形成对因果关系机制的理解能力的呢?
学界最著名的理论,来自Johnson-Laird提出的「心理模型」(mental model)理论,认为人类的因果推理能力分为三个阶段,需要从「理解」到「描述」再到「有效性验证」。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推理过程。
1岁多的宝宝「反复按开关」的行为,可能是:
试图理解「为什么按下开关,远处的灯会亮起或者熄灭」试图理解「到底怎么按开关,才能控制灯的亮或者灭」
试图验证自己有关开关和灯的明暗变化理论的有效性
在儿童对因果关系机制的理解方面,皮亚杰做出了很多早期的探索和研究 [2] 。他向儿童提出各种问题,并让儿童观察事件的因果关系再进行口头描述 [3] 。皮亚杰认为,0-3岁的儿童绝大多数不能理解因果关系的机制,仅仅是依据外部刺激信息的特征来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
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对皮亚杰的实验设置提出了怀疑,认为不能仅仅通过口头描述来判断儿童对因果关系机制的理解。
1982年,Bullock等人设计了「小兔为什么会倒下」的实验装置 [4] :当孩子推倒一只木棒时,会引发积木倒下,积木再将小兔推倒。那么,
如果换成短木棒,小兔会倒下吗?如果换成不同颜色的木棒,小兔会倒下吗?
实验发现,大多数3岁儿童能够理解并预测木棒长短和小兔倒下之间的因果关系。
于是,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而共通的现象:
宝宝在1岁左右,会对自家的灯的开关很感兴趣宝宝从2岁开始,对自家等的开关不再感兴趣;但是遇到新鲜的开关,例如外面饭店或者公共场所的灯开关、又会继续感兴趣;
3岁以上的孩子,对多排开关控制的多个灯的明灭,更是会反复尝试不同组合
昨天,我带快3岁的小乖去包间吃饭,他就一直在玩「对他来说新奇」的多个灯开关。这是因为,他想试试看:
是否已有的经验「按开关能控制灯的明暗」同样适用于其他场合?到底哪些开关能控制哪些灯的明暗?
这些灯的明暗总是一致的吗?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0-3岁儿童早教机构不推荐给孩子们购买复杂的声光玩具 [5] ,因为这些玩具会让正在学习因果关系「cause-and-effect」的孩子感到很困惑。
如果一个玩具 随机 开始播放音乐,或者不清楚是哪个按钮使灯开始闪烁,那么孩子就不会知道是哪个动作(原因)产生了灯光和音乐(效果)。当然,还有孩子喜欢玩灯的开关,是因为能从中获得「掌控感」——他能自主控制灯的明暗,这让他觉得自己成长了、能胜任一些工作了,从而感到内在的满足和自信。
参考
- ^ Kuhn D. The development of causal reasoning[J].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ognitive Science, 2012, 3(3):327-335.
- ^ 李浙生. 皮亚杰关于儿童因果观念的思想[J]. 北京社会科学, 1987(1):63-67.
- ^ 龚桂红. 学前儿童因果关系认知发展述评[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3(3):34-37.
- ^https://deepblue.lib.umich.edu/bitstream/handle/2027.42/60717/chlegare_1.pdf?sequence=1
- ^https://www.zerotothree.org/resources/1076-tips-for-choosing-toys-for-todd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