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显绩」和「潜绩」要一起考、同步看

2024-01-09新闻

来源:1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丁静 熊琳

政绩考核是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指挥棒,关系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否切实落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否稳步推进。但有部分基层干部反映,有些地方将看得见、见效快、影响大的「显绩」作为考核重点,容易忽略那些精力投入多、时间战线长、见效不明显的「潜绩」。

重「显绩」而轻「潜绩」,容易催生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不利于推崇脚踏实地、「干当前,想长远」的干事作风。为解决这一痼疾,不少地方已经在行动。比如,北京市委办公厅近日印发文件,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体系,切实考准考实干部「显绩」和「潜绩」,推动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

明确「显绩」「潜绩」一起考,要求「泽被长久」而非「竭泽而渔」,传递了积极导向。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的【「潜绩」与「显绩」】一文中就曾提到: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显绩」「潜绩」一起考、同步看,难度不低、挑战不小,却是客观、全面、公正评价干部的科学方法,也是激励领导干部应对挑战、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正确导向。

重「显绩」也重「潜绩」,有助于扭转急功近利、形式主义政绩观。前段时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在耕地复垦中「移栽挂穗玉米」,应付式解决耕地「非农化」问题;此前也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热衷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不惜在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地区和重度盐碱地安排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欠下产能亏损账、生态亏欠账的案例。这些急功近利、罔顾基层实际情况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荒谬做法,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如果任由这样的「显绩」拿到考核「高分」,势必伤害一些干部抓「潜绩」的务实担当,不利于引导干部干真事创真业。

重「显绩」也重「潜绩」,有利于引导干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啃「硬骨头」。基层有些工作,短期内难以出成绩,需要久久为功,需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些还需要突破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凸显出来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花大力气、蹚深水区,还可能「吃力不讨好」。如果给这样的「潜绩」设加分项,必能激励干部大胆尝试、勇挑重担。

重「显绩」也重「潜绩」,有助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显绩」与「潜绩」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这些无一不是默默无闻、长期积累形成的「显绩」。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视考核「潜绩」,才能激励党员干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以量变积累质变,创造长久基业、完成长远大计。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办法,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完善考核体系要从多处着手,摆在首位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对基层来说,既要关注重点工作、重大工程等「硬项目」,也要设置就业率、困难群众保障、「新官理旧账」等「软杠杠」。在指标体系设置中,确立中长期考核指标,把坚持和完善前任正确发展思路作为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引导基层「一棒接着一棒干」。

考评指标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还与考核方法密切相关。在多样化、多维度、多形态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面前,「一刀切」的考核方法已不适用,需要更多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案。比如,综合运用历史纵向对比、区域横向比较、内外环境同期分析等方法,仔细研判考核对象所做的抓眼前、求当下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甄别干部「潜绩」。

通过考核,把那些扎扎实实干事业、默默无闻作贡献的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才能「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引导各级干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挺膺担当、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