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瞭望|安徽:不拘一格「评」人才

2024-01-03新闻

「拿到毕业证同时,我也拿到了工程师的职称。」安徽马鞍山学院的毕业生韦传杰没想到,毕业时多拿的一个职称证书,让他脱颖而出免试入职一家上市公司

不看学历、不要论文,涉农人才也可以参与职称评审,得益于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激发人才活力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试点将开展「按薪定才」,将薪酬待遇、获得投资额度等作为企业人才认定主要依据

安徽省通过向企业下放人才评价自主权,明确龙头和链主企业、产业联盟,可自主开展工程技术系列专业职称评审和高层次人才认定,把是不是人才、是什么样的人才「话语权」交给企业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玉华 周畅

「评人的不用人,用人的无权评」「想用的人评不上,评上的人用不上」「毕业生想赶紧就业,企业发愁招不到人」……类似的人才供需错位,在不少地方都存在。

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带着职称去就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黑手套」员工破格认定为特殊技能人才、「职业农民」参与职称评审等人才「评引培」的创新举措,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

让毕业生带着职称找工作

「拿到毕业证同时,我也拿到了工程师的职称。」韦传杰没想到,毕业时多拿的一个职称证书,让他脱颖而出免试入职一家上市公司。

韦传杰是安徽马鞍山学院2018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工程师学院培养,多次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大赛,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取得国家技能等级中级钳工资格证等实践类学习证书。

2022年8月毕业时,韦传杰通过了马鞍山市人社部门授权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取得工程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较常规毕业后获评这一职称至少提前了五年,并免试入职合肥一家上市企业,从事技术岗位工作。

让毕业生带着职称去就业,是马鞍山市试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21年,马鞍山市人社部门与马鞍山学院合作共建工程师学院,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并向校方下放职称评审权,马鞍山学院在全国率先试点建立高校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马鞍山学院结合企业需求和学校特色,首批遴选人工智能、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等8个专业进行「学历、学位、专业职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这些专业的学生可自主申报工程师学院,学院与50家规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搭建实践平台,并引进25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企业生产科研活动实践。

2022年8月,马鞍山学院工程师学院首批277名毕业生中,有213名经评审认定获得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三证」的应届毕业生,其中1人被评为工程师、13人被评为助理工程师、199人被评为技术员。2023年,该试点范围扩大到安徽工业大学、皖江工学院2所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契合度不高是困扰高校的难题,通过下放职称评审权撬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激发了学的主动性和教的针对性。」马鞍山学院原校长李家新说,改革将人才评价、企业需求、就业需求等关口前移,打通了教育链和产业链,为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为了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强化重点产业人才队伍供给,安徽省开展了系列探索。

例如,大力培养选拔卓越工程师,布局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在职称评审上予以政策倾斜;提高新工科建设质量,培育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融合升级一批传统工科专业、布局建设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深入实施高校大学生留皖、万名博士后聚江淮行动,广泛开展「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动,等等。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说,我们每年将遴选一批工科教师到企业挂职,从企业遴选一批优秀工程人才到高校研学,聘用一批「产业教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多链协同、共同发展。

中钢天源有限责任公司特殊技能人才评价现场 中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职称评审不看学历、不要论文

扎根田间耕耘逾50载的徐淙祥,2023年获得了新的认可——通过了农艺专业安徽省乡村振兴人才高级职称评审。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多年来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对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进行育种选种,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合作社内的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屡创新高。

不看学历、不要论文,涉农人才也可以参与职称评审,得益于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激发人才活力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时任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孔少林说,安徽将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坚持实绩导向、一线导向,完善农业系列职称评价标准,创新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每年评定1万名左右乡村振兴技术人员,让长期扎根基层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脱颖而出。

各行各业的人才,正在被看到。近年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学历、资历、身份和岗位限制,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在安徽省人社厅副厅长程连政看来,这些改革遵循了人才成长规律,拓展引进人才评审通道,实现「要什么评什么」。

40岁的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孙林顺初中毕业,在一线工作20多年,拥有不少技术专利,但因初中学历和没有技能证书,无法晋升为技师。

像孙林顺这样因缺乏学历,而无法取得技能证书的特殊技能人才,在因钢立市的马鞍山普遍面临晋升难、缺乏荣誉感等问题。

2022年,马鞍山市人社局出台【马鞍山市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评价办法(试行)】,打破学历高、资历长等「评职业技能等级」的条件限制,符合条件的均可破格或越级参加高级工以上等级评价,为特殊技能人才开辟专门通道。如今,已有1694名人才被破格认定为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

马鞍山市人事考试院副院长范家木说,马鞍山把评价权交给企业,突出「破格+越级」的评价导向,让掌握生产环节关键技术、发挥「传帮带」作用、解决重大生产难题等技能人才,突破学历、年限等限制参评技师、高级技师。同时,马鞍山市配套出台新的工资分配制度,对通过评价的特殊技能人才纳入全市技能人才数据库,给予安家、购房补贴等政策优惠。

如今,孙林顺已被破格评为钳工技师,凭借证书领取相关补贴后,他决定买房,在马鞍山安家落户。「除了补贴,我还有资格申报各种省市奖项。我的经历证明了,学习是一种能力,技能也是一种能力,对企业来讲技能同应获得尊重。」孙林顺说。

多手段打造人才磁场

从曾经的劳务输出大省,到如今的人口净流入省份,安徽的创新生态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也是具有吸引力的人才磁场。

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蒋曦说,人才战略地位在安徽更加凸显,安徽省委始终把人才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升格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评议。同时,安徽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安徽省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创新人才编制保障机制、加大授权松绑减负力度、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等方面,坚持体制内外人才一视同仁,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通过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等,更加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下一步,安徽省人社厅将充分授权赋能,支持企业结合目标任务、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制定评审标准,实现用人主体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有机衔接。

程连政说,试点将开展「按薪定才」,将薪酬待遇、获得投资额度等作为企业人才认定主要依据,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把人才评价权更多交给企业。安徽省通过向企业下放人才评价自主权,明确龙头和链主企业、产业联盟,可自主开展工程技术系列专业职称评审和高层次人才认定,把是不是人才、是什么样的人才「话语权」交给企业。

以合肥为例,合肥培育发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产业体系,围绕产业所需开展合肥专班高校行、高校师生合肥行、「合肥请您来」等人才招引活动,推出单程车票免费、公交旅游免费、租赁住房免费等「三免」政策,促进人才来就业、成果来转化。

「我们坚定打好‘环境牌’,心态开放,不搞内卷,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蒋曦说,安徽省将赋予用人主体编制使用、职称评聘、经费预算等自主权,真正让用人主体「做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为青年人才厚植成长沃土。60%以上经费用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60%以上项目由青年科技人才牵头承担;编制人才图谱,精准招引「高精尖缺」产业人才;实现人才清单化服务,建立「助创专员」……在特殊人才之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安徽感受到「养人」生态的政策温度。

来自宁夏的孟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安徽省芜湖市「慧聚长三角 共筑中国梦」青年学子交流营后,孟颖对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印象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友好包容。

「紫云英人才计划」,破解以往人才政策「碎片化」问题,整合医疗、教育、人社等多项服务资源,建立惠企惠才政策网上超市,上线运行「芜湖紫云英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站查询」、人才补贴「一站领取」、人才服务「一站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