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中央财政将增发 1 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3-10-24新闻

又到了赌国运的时刻。

财政赤字率要不要破3%,一直是宏观经济讨论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来源,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以【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赤字标准作为参考:

赤字率不超过3%,负债率不超过60%即是所谓的「国际安全线」。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赤字率始终保持在3%以下。

(注:财政赤字率=(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X100%)

只有2016年、2017年达到了3%的水平。2020年,3.6%

2021年,3.2 22年,2.8%

如今,我们直接增发1万亿的国债,将年初计划的3%赤字率一举干到了3.8%。其中5000亿用于今年的第四季度。

截止9月,我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16.67万亿,月均1.85万亿的收入。我们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19.79万亿,月均2.2万亿的支出。

5000亿的力量有多大,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直逼4%的赤字率,标志着我们将再次开启财政刺激经济。而且力度,超过以往。

另一个消息,则是新增地方债的限额提升至60%,也就是2024的额度,可以提前至第四季度使用。根据2023年4.52万亿新增债规模计算。

第四季度,可以用到2.71万亿的地方债限额。加上5000亿的国债,第四季度可以打的财政牌,达到了3.21万亿,只是第四季度。

所以,第四季度,我们将迎来万亿级别的洪水,只是要注意的是,这些钱会去哪里。有几点可以明确的,5000亿指向是民生救灾,结合今年的洪涝,水利工程和基建是跑不掉的。

第二个是新增地方债,这个就要结合城市地方债务量级及地方管家的决策,一带一路肯定是跑不掉,最终会体现在外贸和制造上。

但债务不会凭空转移,债务的钱仍然要还。我们选择背债进击的背后,是形势带来的「举国」发展

受疫情影响,投资环境变化。社会上流动的钱少了,采用扩张性策略的钱也变少了,最终导致经济的萧条,消费低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或者国家发行债券,再由群众买入。由国家或者地方层面「拿」着群众的「存款」,替「存款人」投资。

一旦投资下去,社会上流通的钱就变多了,以达到经济恢复的目的。也许市场的经济主体没有发生变化,但会产生「政府直接派单」的操作。

以地产为例,由国企、城投兜底拿地,再分发给民企代建、销售,民企以管理费为主,国企和城投承担最终的盈亏。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者承担短期亏损,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整个产业链经济的大循环。

消息很多,对很多人来说,反应无非是「水来了」「要通胀了」「抄底了」「房价要飞了」等等。

最终反应在哪里并不好说。

但这些政策释放了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我们对经济刺激的决心,二是外部环境的安全边界增加了。

又到了赌国运的时刻。

大概,是匹夫有责的。所以,投资人根据自身能力,按需择机建仓。劳动人民能做的,大概是努力工作。

更快阅读,关注公众号:太子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