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5月17日以前,国民党对「蓝白合」、「非绿联盟」进行大力宣传,并且对侯友宜的实力充满信心,认为他能够轻松击败柯文哲,从而取得胜利。
当朱立伦在第二阶段完成整合后,他希望能够吸纳柯文哲。然而在第三阶段的「非绿联盟」中,国民党需要认识到,其基本盘正在萎缩,光依赖基本盘是不足以当选的。
除非一对一,才有一定的机会,如果是三角督的话,连机会都没有。因为民进党的基本盘稳定在四成二到四成七之间,从蔡英文的三次选举中可以清楚看出,2012、2016和2020年,民进党的基本盘一直在这个范围内,如果一起行动,总共有600万票。
国民党在选举中面临的问题是基本盘约为550万票,与对手相差近50万票。这50万票的归属将决定选举结果,因此赢得中间选民的支持至关重要。
但国民党目前面临「一对一」还有可能赢的局面,一旦与其他两个对手进行「一对三」对决,将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
这是因为民进党的票数是固定的,最差也有四成二。即使考虑柯文哲的三成八或三成九,国民党的选票也不能超过六成。
因此,国民党的策略是安抚和接纳柯文哲,但是却因为在民调上的一枝独秀而忽略了柯文哲的支持,导致了蓝白不合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选举的双输。
1. 蓝白合作的难点在哪里?首先,合作的议题是什么,是柯文哲为主还是侯友宜为主?其次,合作后如何分配席次给不同的候选人?
最后,如何处理不分区和区域立委的选区问题?这些都是政治上的高难度问题,因为政治具有排他性,谁都不愿意屈居第二甚至第三的位置。
现在蓝白不合,选举双输的情况下,主动权已经不在国民党手中,而是在柯文哲手中,他是否愿意与国民党合作,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柯文哲也可以自行选择副手,他可能会与郭台铭或黄珊珊合作。
柯文哲的目标是壮大民众党,而国民党如果真的要下架民进党,这可能会对柯文哲带来压力。柯文哲关心的是民众党的发展,而不是国民党的选战结果。
事实上,国民党输得越多,对民众党的壮大就越有利。因此,现在的问题是看柯文哲是否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条件,而不是国民党主动提出。
此外,柯文哲很清楚蓝白合作可以重夺执政权,但这取决于国民党的态度。现在国民党只是释放席次,或者双方白纸黑字写好是不是各做一任,这并不是真正的协议。
因此,关键在于国民党是否能在条件尽失的情况下接受柯文哲的提议。柯文哲提议自己选正的,侯友宜选副的,而其他则是跨党派的支持或支援,国民党的接受度如何,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国民党有14席的县市长,他们是否接受一个方案,全看他们的智慧。柯文哲对于参选的期望很高,他希望胜选。然而,柯文哲和民众党的目标是四年后的卷土重来,他们希望能够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只要民众党能够壮大起来,成为台湾的一股平衡力量。
虽然柯文哲希望胜选,但他也明白,即使不胜选,也能壮大民众党。柯文哲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民调会超过侯、赖两位竞争对手,成为第一。
这个情况逐渐呈现,现在蓝白合就看柯文哲开出什么条件,国民党是否接受,而不是国民党开出条件,柯文哲是否接受。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蓝白不合,选举将会双输,但柯文哲并不急,他还是继续走他的路。
等到7月23日的「全代会」结束后,我会根据你的「家门之变」、「夺门之变」做出决定。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回过头来看,国民党之所以会陷入困境,是由于你的力量过于分散,加上14席的县市长、38席的「立委」和400多位的县市议员,你把一盘棋搞到了这种地步。
所以柯文哲只是冷眼旁观,尽管你的实力强过我,但你在政治现实上的表现却不如我。国民党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非绿联盟」是以国民党所组成的联盟,但是现在「非绿联盟」变成了以柯文哲为主的联盟,国民党能接受这种失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