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高收入陷阱!望台湾选出具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与希望的地方领导人

2024-01-12新闻

文︱黄宇翔

距离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日尚有数天,在整个12月里,民调封关前的一个月、选举工程最关键的一个多月,焦点没有落在任何政策,不是中美关系,不是产业升级,而是落在了3个候选人的地皮问题上。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被质疑新北万里的老家违建;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被指太太家的物业,租给文化大学学生的凯旋苑租金太贵;还有民众党的柯文哲涉嫌炒卖农地。这几桩事件固然涉及人格问题,但算不上「经国之大事」,媒体与民众却为此咬牙切齿,吵了足足一个多月,直到本月6日选前最后一个礼拜,国民党仍紧咬不放,指控赖清德炒地皮。背后的情绪则和香港颇有雷同,指向「高收入陷阱」里所指的薪酬停滞而且居住成本上升,也就是资产价格上升幅度远超薪酬加幅,这不仅是「台湾病」,也是「东亚病」。

话分两头,国民党操作赖清德炒卖地皮,在选举策略上也属失策之举,赖清德即便被坐实「违建」,用香港的术语来说,也不过是「僭建」罢了,虽然有错,但也非大错,若把选举议题往「炒地皮」上靠拢,那国民党和民进党就真是「张飞李逵比颜值,谁也别嫌谁黑」。国民党地方派系之大,在两蒋时代具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要数炒卖地皮的问题,国民党也少不了多少,不利于国民党争夺中间选民的支持,果不其然,「炒地皮」问题炒了一个月,国民党胜算未见有分毫上升。

言归正传,早在上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里,「居住正义」和「青年阶级流动」就是选举的焦点,并且加以概念化为「菠萝干」,与之相对的则是民进党主打的「芒果干」。结果众所周知,是蔡英文代表的「芒果干」获胜,顺利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当中自然受香港因素影响甚大。然而,台湾人普遍对于生活水平感到沮丧,「22K」(月薪2.2万元台币)成为大学毕业生「代名词」。

在2018年,由台湾YouTube频道「老天鹅娱乐」改编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与台湾歌手王力宏合唱歌【漂向北方】为【穷到发慌】,讲述台湾低下阶层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苦况,歌曲上传不足两个礼拜就突破了200万的点击率,迅速火遍浊水溪南北,甚至影响了当年的「九合一选举」,成为韩国瑜崛起的助力。歌词颇为啜核,权且抄录几句,让读者一睹风采:「穷到发慌,薪水都没涨。到月底的三餐,只剩下土壤」「有人说他活在二十年来经济最好的平行宇宙」「这房价(不偷也不抢 年薪只能买一坪半)」「这物价(什么都要涨 一台机车要七八万)」。

从这几句歌词,不难发现就是在说明「高收入陷阱」的生活困苦局面。即便蔡英文政府列出台湾人均GDP成长的数据证明,多数台湾人仍然对于经济发展无感,生活上只感受到愈来愈高的物价、难以负担的楼价、学历贬值的「中产下流」。2018年的「韩国瑜现象」就反映了这种不满,彼时的韩国瑜除了深蓝票,也获得相当多的中间选民支持,希望通过他上台力拼经济,带领由民进党深耕数十年的高雄走出「意识形态泥沼」。笔者当年在选举现场,确实有不少来自台北,例如在台大等名校读书的「高雄北漂」坐着高铁南下,特意回到高雄投给韩国瑜一票。可惜的是,韩国瑜在两年后地区领导人大选铩羽而归,因各种失言也流失中间选民支持,甚至高雄市长位置也被罢免,也只能「嗟叹大志不能遂」了。

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社会民主主义」曾经盛极一时,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通过「二次分配」缩窄社会财富差距,并通过创造所谓的「机会均等」,纾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然而,这近十数年的发展当中,「二次分配」已呈现其局限性。

首先是由于人口老化,不断增加的社会福利实体不具备「可持续性」,即缴纳税金支持养老、社会福利的人数愈来愈少,而需要社会福利的人数愈来愈多,使得社会福利基金面对破产危机,不可持续。台湾饮誉亚洲、以廉价费用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健保基金」自2017年起已连续7年赤字,多次被报道有破产危机,或许需要年年调涨保金才能使健保「可持续发展」。

其次,福利政策无法解决量化宽松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涨幅远远高于薪金上升。福利政策能让低下阶层「死不去」,享有基本生活尊严,却不能保障每个人活得幸福,更无法保证可以有良好居住空间。当社会步入人口老化的阶段,「野蛮生长」的阶段过去,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就难以实现「机会均等」。

政治学家和投资银行家林夏如说的「高等收入陷阱」普遍存在于东亚地区,上述的问题不仅在台湾出现,也在东亚地区最先步入现代化的日本发生,亚洲四小龙的韩国、香港都有类似情形,人口老化、经济缺乏新增长点、居住正义成为整个社会关心的议题。相较之下,台湾的楼价问题还没有韩国、香港严重,但彼此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不值得高兴。

「高等收入陷阱」长期化,就会变成日本评论家大前研一所说的「M形社会」,中产阶级逐渐缩小和消失,社会主体不再是中产阶级,大多数中产阶级既无法向上流动,也难以享受上一辈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当中最大危机来自「资产价格泡沫」,投资房产从而获得租值回报变成最简单的财富来源,于是有资产者恒富,无产者获得资产的门槛不断提高。这长达一个月的台湾地方选举「炒地皮」争议,背后就是源于对「M形社会」的恐惧。

在局外人看来,把选举议题聚焦在几个候选人的私德、炒地皮问题是极其无聊的,不涉及家国大计,但背后则是深重的无力感,即不相信哪个党派有能力真正解决「居住正义」或者纾缓「高收入陷阱」的危机,于是聚焦候选人私德「比烂」。

这一个月来,台湾民众看似民粹,不再关心严肃的两岸、产业议题,但「感情却是真实的」,民众不容易通过理性的政策倡议说出自己的心声,他们能表达的,也就只有自己真切的情感,但选举里谁又能为台湾人带来希望呢?退一步说,整个东亚共同面对的「高收入陷阱」,哪个经济体的政治人物又能真的具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与希望呢?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