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将至,上海已洋溢着浓郁的过年气氛。
我们会发现,其实上海地名里有着许许多多的「龙」:比如龙华寺、龙华塔、青龙镇、青龙寺、青龙塔、盘龙浦、龙东路、龙阳路,等等。而黄浦江除了大家熟知的「黄歇浦」「春申浦」「申江」「大黄浦」,还有「黄龙浦」的别称。
龙华古寺明信片 IC资料图
「龙,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图腾。尽管古代上海并不属于中原文化圈,但是从崧泽、福泉山出土的一些文物上,我们都能看到龙形图案,体现着华夏文明的辐射。今天很多我们熟悉的上海道路、河流、寺庙,也都有‘龙’的身影。」
近日,上海通志馆综合管理部副主任、编辑石梦洁与澎湃新闻记者分享了上海地方志里的「龙」。「当我们从地方志里考察这些地名的来源,发现它们有些得名于历史事件,如青龙镇;有些源自并不可考的传说,如龙华寺;有些来自最直观的水流形态,如盘龙浦;有些关系着沿海居民的精神信仰,如龙王庙村。」
在她看来,无论是数百年前的旧志,还是近几十年新编的志书,地方志里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更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从这些流传的地名上,折射着古往今来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状态,包括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对自然的敬仰、对美好信念的追求等等,以及城市更新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1984年青浦福泉山出土的良渚文化蟠螭纹镂空足带盖陶鼎
黄浦江(别称「黄龙浦」)
除了大家熟知的黄歇浦、春申浦、申江、大黄浦等别称外,黄浦江还有「黄龙浦」的别称。地方志记载中的这一别称,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文学家杨维桢的笔记里。杨维桢晚年避乱移居松江,经常在附近游山玩水,他记过一笔「至正庚子夏四月,余东游鹤沙,回舟顺流下黄龙浦……」。【崇祯松江府志】
明代曹泰也有曾诗「月照黄龙浦水黄,南飞雪鹊夜茫芒」。【康熙松江府志】
究其原因不详。猜想是因为黄浦江江底的土质是壤土,既有泥又有沙,自古水色偏黄,「黄龙浦」因颜色得名。
龙华寺、龙华塔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今存历史最悠久,建筑形制最完备的佛教丛林。龙华寺、塔始建时间,颇多异说。
一为寺、塔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清康熙年间僧道渊所撰【龙华志】引北宋叶清臣【记略】:「后汉吴赤乌五年有神僧自康居国来,卓锡于此。吴王权命致佛牙舍利,为建塔寺,锡额龙华寺以居,谓之龙华会,震旦国中佛塔之权舆也。」
二为塔建于三国,寺建于唐代。康熙【龙华志】:「历考建设所由,塔成于赤乌十年,唐天后垂拱三年建圆通宝殿。」乾隆【上海县志】载:「龙华教寺,相传寺塔建于赤乌十年,殿宇创于唐垂拱三年。」两书都引晚唐诗人皮日休【龙华夜泊】诗为佐证(此诗【皮子文薮】不载)。
三为寺建于五代吴越王钱俶。宋绍熙【云间志】载:「空相寺,在龙华。张仁泰请于钱忠懿王始建。旧号龙华寺,治千元年改今额。」明嘉靖【上海县志】、万历【上海县志】均持此说。
又有传说,康僧会游历至此,得龙华荡广泽龙王之穴,召龙王向其乞地。龙王自知不敌,同意舍地,但对僧会说:「师有居,我无宅,怎么办?」僧会回答:「我一定还你居,但你必须为我护法。」故康僧会立寺之后,庙里建有供奉龙王的殿堂。又传说吴王孙权出巡,舟过此地,见火光烛天,询问之下,知是故寺遗址,于是在此重建寺塔。(以上源自1992年编【上海县志】)
20世纪20年代末龙华寺
青龙镇、青龙寺、青龙塔
「孙权造青龙战舰于此,故名。宋政和间改曰通惠,后复旧名。」【万历青浦县志】
如今的青浦白鹤镇。因青龙港历来是江南水路上的重要贸易港口,青龙镇一带人口聚集,渐成集市。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经朝廷准奏,青浦正式建县。新设的青浦县由从华亭县分出西北部的修竹、华亭二乡,上海县分出的新江、北亭、海隅三乡共同组成,隶属于松江府,县治设在青龙镇。
青龙镇是上海最早设立的市镇,也是唐宋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港口。青龙镇繁盛之时,共有7塔13寺。其中最著名的是青龙塔和青龙寺。青龙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俗称南寺。长庆年间改名隆福寺,建隆福寺塔,俗称青龙塔,又名青龙雁塔,建于长庆年间(821-824年),重修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此后近千年间,佛塔屡废屡兴,存留至今。塔是砖木结构,七级八角。建塔前,沪渎港「与海相接,茫然无辨」,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常常因此失去方向,偏离航线,不能顺利进港,佛塔建成后则成为一处显眼的航标,入港船只得以明辨方向,顺利进港。
青龙寺和青龙塔
盘龙浦(又名蟠龙港、蟠龙塘、盘龙江)
位于青浦县与闵行区境。委蛇曲折而北,直接吴淞,如龙之盘,故名。【万历青浦县志】
龙王庙1(今已不存)/龙王庙镇/龙王庙村
位于区境西南部,龙阳路、浦建路交口处东北 。花木镇人民政府驻地。因旧有龙王庙得名。面积1.12平方公里。聚落呈南北向矩形。【上海地名志】
龙王庙村,因处于龙王庙集镇的周围而得名,是花木镇政府所在地。原为庙宇名称,后逐渐演化为地名。该庙原为花木镇地区建成最早的庙宇,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现只知其重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据清雍正年间编成的【南汇县分建志】的记载,称龙王庙周边地区早在清雍正三年(1725年)南汇县建立之前即已成集,集镇即以该庙为名,称龙王庙镇,是南汇县初建时所属的42个「邑镇」之一。龙王庙镇长期来一直是花木镇地区最大的集镇,花木人民公社成立后,该地历来是公社、乡、镇机关驻地,因此「龙王庙」在民间,又为花木镇地区的代称。【花木镇志】
龙东路、龙阳路
20世纪80年代,建了一条通往东海、途经花木镇的污水管道,在管道上方修建了一条公路。由于这条路是从龙王庙出发向东的,就称为「龙东路」。浦东开发后,随着南浦大桥建成,龙王庙向西的通桥道路也建成,被称为「龙阳路」。
龙王庙2(今存)
相传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二年,为纪念筑塘防御海潮的南汇知县钦琏,于庙左增建了钦公祠。【浦东新区地名志】
东海神坛,雍正四年择建东门外,有地一亩。乾隆四十年,知县成汝舟改建于南门外演武厅东侧,更名龙王庙。五十七年,知县胡志熊重修。每二仲上丁日致祭。【光绪南汇县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