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淮安创新理论宣传,把「我」变成「我们」

2023-12-28新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1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淮安创新理论宣传,把「我」变成「我们」】的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成立新思想通俗理论作品创传中心,将「文件语言」转化为「百姓语言」,全行业选育「名嘴」,拓展传播新渠道,理论宣传与办实事紧密结合,理论「好声音」唱响全域,不断筑牢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艺术技术赋能,「要我听」变「我要听」

「村里有个管得宽,拾到鸡毛当令传;早管邻居丢了碗,晚管干部烧错锅;倘若谁都不把闲事管,这世上岂不成了马蜂窝?」2023年7月,现代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在淮安市涟水县大剧院首演,吸引近千名观众,笑声、掌声不断。

剧中主角「管得宽」是个年过半百、爱管「闲事」的普通党员,以「微能量」带领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演的都是身边事,党的乡村振兴理论通过百姓话语表达,听起来很亲切。」涟水县黄营镇旗杆村党总支副书记丁子龙说。

近年来,涟水县淮剧团坚持「戏为农民写,笔跟时代走」,先后创作「村官三部曲」「党员三部曲」,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欢声笑语中潜移默化浸润百姓「心田」,传统戏剧也在创新中焕发生机。

为让理论宣传更鲜活,淮安成立新思想通俗理论作品创传中心,用百姓听得懂的话语体系,把理论讲透、讲薄,变「文件语言」为「百姓语言」,深受群众欢迎。淮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曾业桃说,当地正积极用好「理论+文艺」形式,把文艺工作者组织起来,用方言小品、三句半、快板、淮剧等形式创作一批理论作品,依托文艺下乡、广场活动等巡回展演。

除了与传统艺术深度融合,淮安还用新技术为理论宣传赋能。打开【新思想 这样讲】文旅融合篇,春暖花开的航拍美景映入眼帘,充满青春活力的男女主讲人在不同文旅场所「打卡」,将中国式现代化、文旅融合发展等理论问题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2022年7月以来,淮安持续策划制作【新思想 这样讲】系列微视频140多个,用群众语言、独特视角和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阐释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累计播放量近300万。此外,淮安还制作微视频、微动漫等200余个作品,持续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凝聚力。

走出礼堂课堂,走进田头船头

近日,在淮安市盱眙县盱城街道新华社区一户农家门前,一堂特殊的「庭院课堂」吸引众多村民不畏严寒、拎着小板凳前来「听课」。主讲人丁德昶围绕乡村振兴,结合村庄变化、最新政策等阐释党的二十大相关精神,互动热烈。

新华社区居民林海现场询问新惠农补贴如何申请,直言收获很大。「老丁每次宣讲都是手写讲稿,内容非常接地气,既能帮大家了解党的创新理论,也能给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指路子、出点子。」

63岁的丁德昶自2018年开始成为一名理论宣传志愿者,每年除了给各机关单位宣讲外,他还会走村入户宣讲60余场。因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他的宣讲常要提前一周「预定」。

为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让理论宣传走出礼堂、课堂,走进田头、船头,淮安创新打造「庭院课堂」「板凳课堂」「船头课堂」等群众身边的宣传阵地,让党的创新理论「直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驱车行驶在淮安市金湖县,户外大屏上实时滚动党的最新理论宣传语,穿梭于乡间的电三轮上的小喇叭不时播放惠农政策,打开有线电视能看到本地理论宣传活动信息。借助乡村大喇叭、手持小喇叭、电视屏、户外大屏等,党的创新理论正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还积极探索在红色场馆和互联网上创新开展理论宣传。」淮安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施佳宏介绍,当地正进一步用好周恩来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以「实境课堂」提升理论学习感染力,同时实施理论学习「互联网+」工程,运用「两微一端」新媒体,在各类网络平台唱响理论「主旋律」。

培育「百姓名嘴」,办好为民实事

「村里有别墅,子女有轿车,老人有社保。」「让党员在党支部里发光、让群众在合作社里发财。」这是60岁的「百姓名嘴」、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党总支书记蒋贵清在宣讲乡村振兴时的常用语。听完宣讲,走进他的「宣讲阵地」——村党群服务中心,「我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追求是村官」等「十二个第一」,以及「服务再升格、不摆老资格」等「十格工作法」,令人印象深刻。

26岁的村民郑孝强是蒋贵清的「忠实听众」,在他看来,蒋书记之所以能成为「百姓名嘴」,口才只是一方面,关键在于他带领村民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通过发展高效渔业、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2022年,白马湖村人均收入达3.4万元。

蒋贵清是淮安理论宣传队伍中的普通一员。针对不同受众偏好,近年来,淮安构建以市委宣讲团为引领,专家学者、「百姓名嘴」、青年先锋、「红色轻骑兵」等11支特色宣传队为支撑,农村、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理论宣传队伍体系,实现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名嘴」基层讲、特色队伍广泛讲。

为适应受众年轻化趋势,淮安着力培养「接棒人」,金湖县「小青荷」宣传队、盱眙县「小书童」宣传队等影响力不断提升。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党政办副主任、「90后」陆璇是当地正在培养的「青年名嘴」,其参与创作的【舅爹的烦恼】【三袋大米】等理论宣传作品深受百姓喜爱。

近三年,淮安市各类理论宣传团体已深入一线宣传6200多场次,直接受众达百余万人次,润物无声中敲开百姓「家门」、打开群众「心门」。

说得好,更要做得好。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薛莉认为,理论宣传要和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我们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居民看到居住环境更美,再去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更有代入感,容易接受。」

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淮泗村党总支书记李浩去年回到村里任职,一年多来,他带领村民修通「断头路」,开展助农直播带货,原本村集体年收入只有1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60万元。「想方设法带领村民致富是最好的理论宣传。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了,信任你了,你说话才有分量。」李浩说。

「创新理论宣传的同时,淮安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思路、做好工作的实效,以更大干劲破解群众、企业的‘急难愁盼’,在办一件件实事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曾业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