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闻呼和浩特1月31日消息(记者 杨净毓 张鑫 李艳红)「‘输血式’到‘造血式’生态建设的重大转变,就是我们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功实践。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我将继续科学合理规划、保护、利用林草资源,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资金,资金投入生态建设,生态效益外溢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实现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自治区人大代表,通辽市开鲁县林业工作站站长孙世民铿锵有力地说。
1月31日晚,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启了第二场「代表通道」。孙世民讲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和成就,让大家看见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勇争先、奔腾向前的内蒙古。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林业经济,用实现生态产业化,拉动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提振乡村经济。
「以前我们一说保护生态保护森林,就是国家、上级给钱、给物,把林子看好管好,不要让人偷了,不要让火烧了,只要树在就万事大吉,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输血式’抓生态。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明显。」孙世民说。
据悉,近20多年来,由于开鲁县降水减少,气候持续干旱,原有的耗水量大的杨树大面积死亡,形成近50万亩的残次林,已无法靠木材销售产生经济效益。
这么严峻的事实摆在眼前,孙世民表示,我们以残次林改造为抓手,重点发展耗水量少的经济林,从全县经济林不足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0万亩。其中:鸡心果10万亩,沙果7万亩,李子2万亩,苹果梨、葡萄等1万亩,形成了一个普惠性的主导产业。
2023年,鸡心果盛果期面积已达3万亩,产量达到了6000万斤,产值达到2.4亿元,商品大果率提升到了60%,比2022年产量增加1400多万斤,产值增加1.04亿元,
孙世民表示,取得这样的成就,重点做了这几项工作:
一是拓宽销路。通过招商推介果品销售市场辐射到国内外。
二是带农增收。带动全县4000户果农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
三是错季销售。2023年,冷链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延长了鸡心果的储藏时间,春节期间运往南方。
四是创新模式。探索建立了「国企主导+在地贸易+供港直销」的经营体系,申请了「中国鸡心果之乡」称号等,统一销售路径、统一定价销售,掌握了市场一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