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荣获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据新华社消息,2月4日,恰逢立春,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内洋溢着喜庆友好的气氛。佩戴奖章、合影留念……一个个外国专家接受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会场回荡着热烈的掌声。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专门为表彰对中国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来华工作外国专家设立的荣誉奖项。迄今为止,已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98名专家获此殊荣。
消息提到,挪威籍获奖专家、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目睹了多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积极推动塞罕坝、「千万工程」等故事走向世界。
据中国日报网2021年3月报道,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索尔海姆自1984年以来多次到访中国,亲眼见证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过去五到十年间中国在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发生的「巨变」。
索尔海姆称:「回到十年前,中国城市确实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后来人们要求改变,于是领导层作出了回应。」索尔海姆认为,领导层是应对环境和气候挑战最关键的因素。他说道:「在好的领导下,国家会繁荣兴旺,飞速发展。如果领导不力,国家就会面临巨大困难。」
索尔海姆认为,中国为保护人口密集地区的湿地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付出的努力「十分艰难且具有很大挑战性」,而且取得了「世界级的进展」。索尔海姆说:「在这些行动上,中国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他援引了苏州和深圳等范例,称其为「绿化最好、最环保的」城市。
去年4月,索尔海姆乘坐高铁从北京前往淄博,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旅行图片,为中国高铁的速度和舒适度点赞。索尔海姆表示,自己也前往时下热门的城市淄博,他两次用照片记录了中国高铁的时速,并写道「在中国乘坐高铁旅行太美妙啦!快速又舒适。」
索尔海姆和中国高铁的合影。
他表示,自己几天前从成都前往北京,用7小时跨越了2000多公里。「截至2023年初,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达到4.2万公里。」索尔海姆介绍道。
「就像吃烤鸭一样,用一张饼卷着烤肉和蔬菜,再淋上些酱汁,绝对的美味!其乐无穷!」尝过淄博烧烤之后,索尔海姆这次的中国之旅算是「圆满」了。
索尔海姆游览淄博。
【环球人物】去年5月报道介绍,索尔海姆长期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2018年辞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后,他循着全球低碳发展的脉搏,把更多精力转移到中国。新冠疫情发生前,一年中近1/5的时间,人们几乎都能在中国的某个城市找到他。从内蒙古的沙漠到海南的沙滩,他的足迹遍及中国各地。
2005年,50岁的索尔海姆就任挪威环境和国际发展部长。自此,他将职业生涯的下半场献给了「绿色事业」。他发起了全球雨林保护计划,并促成了多项生态领域的国家立法。因为在气候和环境方面的贡献,他获得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2009年,他被【时代】杂志评为「绿色英雄」。
2016年,结束在挪威的工作后,索尔海姆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如今,他是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
索尔海姆不是单打独斗,他的家庭更像是一个「环保专业户」。妻子格里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致力于海洋环境的保护。儿子奥克森刚刚进入挪威绿色青年中央委员会工作。女儿也非常热衷于气候和环境问题。
2020年9月,索尔海姆在中国开通微博账号,自称「乐观的环保卫士索叔」。如今,2.1万粉丝跟着这位挪威大叔,同频见证着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点滴进步。
索尔海姆(左一)参观首钢工业园。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月5日,索尔海姆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也发文【埃里克·索尔海姆荣获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介绍:2月4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欧盟亚洲中心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荣获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并获国务院总理李强接见。
2016至2018年,索尔海姆在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期间,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文件,推动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这些努力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大量赞誉。
上述新华社文章介绍,友谊奖的渊源,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央政府向来华工作的苏联专家授予「友谊纪念章」和周恩来总理签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感谢状」。改革开放后,经国务院同意,我国于1991年正式恢复设立友谊奖,外国专家表彰工作全面恢复和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友谊奖相关工作高度重视。多年来,国务院有关领导为获奖专家颁发奖章、证书,国务院总理多次会见获奖专家并合影。获奖专家还应邀参加国庆招待会等重要活动。2023年度,共有来自26个国家的50名专家获奖,涵盖五大洲。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