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学科建设进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发课程已立项公示

2023-12-30新闻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又有新消息传出。

2023年12月28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民委」)官网发布【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发课程立项公示】称,「根据【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经委属高校申报,教育司会同学科调整专班组织专家对各校申报研发的课程进行评审,现对拟纳入国家民委教学改革项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发课程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8日(7个工作日)。」

官方发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拟立项研发课程名单】显示,此次公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拟立项研发课程分为理论、历史、制度与治理、区域与族群等类,申报的25项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概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哲学概论】【中华民族文化导论】等。

以上课程分别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以及大连民族大学申报,其中20项课程由中央民族大学申报。

以【中华民族文化导论】为例:据中央民族大学12月5日消息称,近日,中央民族大学召开学科优化调整工作专班工作小组第10次会议,集中评议全校范围内申报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核心课程【中华民族文化导论】的课程大纲等材料,明确该课程设计思路、精神内涵、基本内容,并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会上,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强世功分析总结了本次申报【中华民族文化导论】课程的31份课程大纲的总体特点,明确了课程设计整体思路和重点要求。

强世功提出,一是确定课程结构上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要坚持「两个结合」,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理论范式上要超越目前关于「中国文化」的各种论述,准确阐释中华民族文化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发展规律和特征;二是要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空间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明、历史五大逻辑,要充分考虑如何进行「史」「论」结合,以最新的理论范式,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三是要「古今并重」,更多展现近代以后的文化创新发展,要重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注融入现代科技的新型文化载体,展望中华文明的未来形态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愿景。

此前,10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指出,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11月10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强调,学科优化调整工作是学校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最重要的工作。加快推进学校学科优化调整、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是民大全体师生的共同任务。

此外,中南民族大学也于2022年成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当时提出,认真做好自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二级学科建设工作,力争202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综合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建设。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做好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工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