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海步入2024年两会时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服务上海现代化建设大局。
围绕如何加大上海科创政策供给力度,上海市政协委员、黄浦中央科创区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永亮带来了一份提案。提案建议进一步明晰科创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深化改革、深化布局,完善上海科创产业有关制度、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放大政策赋能优势,加快形成若干产业「核爆点」,全面助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时代赋予上海的发展使命。近年,上海陆续新出台了一系列科创政策,例如【上海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上海市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上海市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方案】【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实施办法】等,对科创产业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不过,陈永亮经过对上述政策的深入解读和初步实践发现,上海在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在企业服务、金融支持、人才引进、规划建设等方面,仍需更多具有突破性、前瞻性、创新性、专业性的政策供给。
例如,在金融支持方面,上海对于社会资本、境外资本投资的促进力度还不够大;在人才吸引方面,在境外执业资格认定互通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在企业服务方面,面对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特殊性政策尚不完善,国际接轨程度不够;在规划建设方面,对于产业用地混合、复合利用支持度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是提升服务手段,提供全链金融支持,包括要打造金融支持科创新模式,创新境外资金投资入库管理,探索建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
二是创造宽松环境,集聚国际顶尖人才,包括创新外国高端人才认定服务机制,构建便利化的境外人才执业制度,探索实施国际职称视同认可制度。
三是聚焦新兴领域,加强科创企业服务,包括在新兴领域探索建立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与国际对接的评审认证及商事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转移全链条服务体系。
四是创新规土政策,鼓励土地集约利用,包括全面推广土地混合利用,促进产业用地提容增质,鼓励基础设施复合建设。
其中,探索建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的话题备受关注。澎湃新闻从公开资料了解到,目前全世界大约有70个国家、地区在实施个人破产制度。中国的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已建立个人破产制度。而在内地,深圳算是探索个人破产制度起步较早的城市。
陈永亮在提案中建议,探索建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具体包括,推出「个人破产条例」及相应制度,允许诚实守信的创业者在不幸陷入债务危机时,可获得个人破产制度的保护,并帮助其从债务危机中解脱出来,重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创造更多财富。
此外,在上海引才聚才方面,陈永亮建议创新外国高端人才认定服务机制,具体包括制定符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要的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和高端紧缺人才目录,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外国人才适当放宽办理来华工作许可条件,提供出入境便利,针对性地解决外籍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问题。
在加强科创企业服务方面,陈永亮建议在新兴领域探索建立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具体包括,创新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元宇宙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加大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系统保护力度;制定商业秘密保护地方标准,将算法等数字经济相关成果纳入商业秘密保护范围;研究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信誉承诺机制,解决企业自主创新「后顾之忧」。
![](https://img.jasve.com/2024-1/dcaa124452c3fa11d9e3c8d8f004753f.webp)
白浪 设计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