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73年杜聿明参观伟人旧居,笑着对工作人员讲:帮我捎句话给后人听

2024-01-22新闻

1959年10月4日,作为第一批被批准特赦的战犯,杜聿明走出了功德林监狱,一代名将的人生从此开始转变。

两个月后,周总理邀请杜聿明等人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做客,面对刚经过改造的众人,周总理劝勉说:「你们当中还有人能与台湾联系上,愿意协助两岸统一工作的,可以慢慢做一点工作,不要着急,写信的方式是最可靠的!」

随后,周总理又关切地询问了杜聿明等人的身体状况,当周总理看向杜聿明时,杜聿明惭愧地说道:「学生当年没有听老师您的话。」

周总理微笑着安慰杜聿明说:「不怪你,是我这个老师没有教好!」

一番简单地寒暄,让杜聿明的内心深受感动,在监狱中备受政府照顾的杜聿明,此刻,已然完全认同了共产党……

一、黄埔名将、被批特赦

杜聿明是蒋介石颇为倚重的战将,蒋介石曾将其视为自己的「肱股之臣」,其军事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

与杜聿明相似的还有宋希濂,两人的履历也颇为相似,都是富裕家庭出身,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且都毕业黄埔军校。

身为黄埔一期学生的杜聿明,曾是国民党军队中有名的统帅,在抗日战争中战功赫赫,有「王牌战将」之称。昆仑关血战中,杜聿明率领国民党唯一一支装甲部队,担任进攻昆仑关的主力,杜聿明由此开始扬名天下。

在此战中,杜聿明先是才迂回战术将昆仑关包围,迫使日军前来增援,并在日军增援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日军第二十一联队在增援途中,被杜聿明亲率的猛虎团伏击,最终,这支被日本天皇授予「钢军」称号的部队全军覆没,联队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在昆仑关的关口。

解放战争初期,杜聿明曾在四平三次击败林彪,令解放军损失惨重,直到夏季攻势以后,杜聿明才彻底败下阵来。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竭尽全力救援国民党军队,终究无济于事,在解放军包围徐州之际,杜聿明成为了俘虏。

宋希濂同为黄埔一期学生,也曾在抗日战争中屡挫日军,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和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国民党内有名的「鹰犬将军」。

不过,宋希濂与杜聿明的结局如出一辙,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宋希濂被包围在大西南,宋希濂试图自杀不成,终被解放军所俘获。

1959年8月,毛主席致信给刘少奇说:「今年是建国的十周年,可以考虑释放一批被囚战犯!」就这样,被关押改造了十年的杜聿明和宋希濂走出了北京的功德林监狱。

作为第一批被释放的战犯,杜聿明在功德林监狱改造期间,不仅得到了精心地照顾,还接受到了十分深刻的思想改造。

杜聿明的身体状况极差,患有肠胃病和多种结核病,对此,监狱的工作人员始终悉心地为其治疗,从未有过中断。

曾经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杜聿明,在功德林监狱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共产党真像是我的再生父母!」

在此期间,杜聿明认真拜读了【共产党宣言】、【论持久战】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对于共产党的思想愈发认同。认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之后,杜聿明积极配合劳动改造,不仅在监狱中做起了缝纫工作,还写信劝诫国民党军官起义,帮助解放军顺利完成渡江战役的工作。

1959年12月,周总理接见了被释放的第一批特赦战犯,并亲切地询问了杜聿明的身体状况以及家庭情况。

杜聿明连忙回答说:「我今年已经55岁了,身体还算健康!」

周总理点了点头,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你还年轻嘛,还能为国家和民族做许多工作!」

周总理的勉励,令杜聿明感到万分愧疚,想到自己曾经对人民犯下的罪行,杜聿明羞愧地低下了头,并开始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开头的一幕便发生了。面对自责的杜聿明,周总理继续安慰道:「你过去有罪,如今能改过来,这就很好了嘛!」

得到周总理肯定后的杜聿明,十分激动,不断地表示要在往后余生中,继续完成思想改造工作,为祖国的发展和统一尽最大努力。

1964年,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杜聿明等人被派往全国各地参观,望着祖国的秀丽河山,杜聿明也见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杜聿明还参观毛主席旧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给杜聿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参观旧居、感触至深

第一次参观毛主席旧居很是仓促,杜聿明感到十分遗憾,为此,1973年时,杜聿明再次申请参观毛主席旧居。

5月初,杜聿明的申请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他与宋希濂两人偕同来到了韶山冲,想要仔细参观一下毛主席的旧居。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杜聿明和宋希濂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了毛主席旧居,并来到抗日战争的陈列展室。

看着展室内的照片,杜聿明和宋希濂都感慨万千,两人不由得回忆起昔日的抗战经历,心情也变得格外激动。

杜聿明的确曾为抗日战争立下赫赫功勋,好几次都险象环生,甚至命丧黄泉,令杜聿明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率领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1941年12月,应英国方面的请求,蒋介石派遣杜聿明率领10万人入缅作战,由于蒋介石战略部署的失误,远征军刚进入缅甸,就遭到日军大规模袭击。

万不得已之下,杜聿明只得带领远征军走野人山返回国内,但是,却在野人山中迷了路,杜聿明也患上了回热病。

好在一架美军侦察机发现了远征军的炊烟,杜聿明和数万远征军才得以生还,远征军中的士兵曾说:「杜聿明能活下来,是一个奇迹!」

杜聿明被找到时,全身浮肿,皮肤发亮,气息也变得十分微弱,若不是将士们拼死照顾,杜聿明早就死在了野人山。

回想起抗日时期的艰难岁月,杜聿明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待到他回过神来,再看毛主席旧居中的抗日战争纪念照片时,杜聿明突然露出喜悦之色,感叹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不久之后,杜聿明和宋希濂被工作人员带到了解放战争的陈列展室,在展室门口,宋希濂却死死拉住了杜聿明。甚为不解的杜聿明连忙询问宋希濂其中的缘由,宋希濂缓缓地说道:「这里我们就不要进去了吧?」

杜聿明疑惑地反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怎么还不敢进去了?」

宋希濂略带惭愧地说道:「我们两个败军之将,来这里参观不是自取其辱吗?还是早些离开吧!」

宋希濂的话音刚落,杜聿明便朗声大笑起来,看着没有完全悔悟的老战友,杜聿明意味深长地劝说道:「难道你就不想弄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失败呢?你好歹也是做过师长的人,难道就没有反思过我们到底差在哪里吗?」

杜聿明的一番劝诫,让宋希濂的内心开始释然,见此情形,杜聿明又补充道:「在这点上,我们都要向陈毅学习,人家吃了败仗,是敢于出来承认的,陈毅是有名将风范的人啊!」

杜聿明对陈毅的评价十分中肯,解放战争初期的山东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的第一仗,陈毅确实失败了。为此,毛主席一度想要换掉陈毅,甚至已经将此事告知给陈毅,气度非凡的陈毅不仅抱怨,反而对毛主席的决定表示支持。

不仅如此,陈毅还当着全军官兵的面,深刻地检讨了自己,陈毅诚恳地说道:「这一仗,我们打输了,责任不在你们,而在于我这个司令!你们每个人都打的很好,是我领导的问题!」

作为我军在山东战场上主帅,陈毅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以检讨自己的方式,来提升部队低沉的士气,此举实属难得。

想到这里,宋希濂纠结的心情释然了许多,杜聿明继续劝说道:「我们战败了是好事,如果我们打了胜仗,不是拖延了解放的进程吗?我们也会人民的罪人的!」

宋希濂深以为是地点了点头,在放下不满的情绪后,宋希濂跟随杜聿明走进了解放战争的陈列室。

两人在这里呆了许久,直到出来时,两人纷纷感叹:「毛主席真是战神啊!」

临行前,两人还不忘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将这句话说与后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毛主席!」

三、主席谋略、用人不疑

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杜聿明和宋希濂,是有资格评价毛主席的军事能力的,因为两人对蒋介石的军事能力,也十分熟悉。

在参观毛主席旧居的过程中,两人难免会将毛主席的军事能力和蒋介石的作对比,而答案其实是在黄维的真实感受中。

黄维曾是国民党十二兵团的司令,淮海战役中,黄维同样被解放军俘虏,不同于杜聿明和宋希濂的是,黄维对蒋介石更为「忠心」。

在战犯改造期间,黄维一直拒绝接受任何改造,甚至还与监狱工作人员发生过冲突,直到黄维重病时,他才改变了对共产党的看法。与杜聿明的身体状况相似,黄维也患有多种疾病,但是,监狱的工作人员不计矛盾,不惜一切代价地帮助黄维医治,这让冥顽不灵的黄维,在思想上产生了根本变化。

1975年,被特赦后的黄维曾亲自来到西柏坡,参观了毛主席的住所,结束后,黄维感慨道:「国民党注定失败,蒋介石也注定失败!」

黄维精准地指出:「蒋介石用人只信任嫡系,毛主席用人却看重才能,在这点上,蒋介石无论如何都比不了!」

蒋介石是一个谙于权术的统帅,其政治手段五花八门,不仅如此,蒋介石任人唯亲,只有「嫡系部队」和「浙江帮」内部的人,才能被蒋介石所倚重。而毛主席用人,却从来不问出身,60军军长曾泽生曾是国民党内部的杂牌军,一直被蒋介石和嫡系部队所排挤。

曾泽生率领60军起义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志愿军的气势,由于60军阵地防御战打得出色,毛主席便称赞60军是「铁军」。

除此之外,毛主席和蒋介石用人还有一个不同,便是蒋介石用人又疑人,而毛主席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纵观整个解放战争的历程,蒋介石经常越级指挥国民党将领,造成指挥系统混乱,使国民党军队由对抗的优势转变劣势。

晚年李宗仁曾评价蒋介石说:「蒋先生既不善于统兵,又不善于统将,却善于坐在指挥部内,直接用电话的方式干预前线的指挥!」

蒋介石的这一特点,杜聿明体会颇深,在东北战场,杜聿明的指挥就多次受到蒋介石的干预,淮海战役时,蒋介石对杜聿明的命令更是层出不穷,甚至逼得杜聿明想要放弃指挥权。

相比于杜聿明,粟裕的指挥却很少受到毛主席的干预,同样在淮海战役期间,粟裕曾三次致电毛主席,请求毛主席批复「集中兵力南下,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当时,党中央的意见仍是分兵南下,粟裕不得不反复向毛主席陈述淮海战场的形势,以获得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准。

在分析了形势之后,毛主席力排众议,果断支持粟裕的意见,并告知粟裕要灵活多变,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相机展开军事行动。

也正是出于毛主席对粟裕的信任和默许,才有了后来淮海战场上的胜利,可以说,毛主席在西柏坡内,打赢了人民解放战争。

三大战役结束之时,周总理曾打趣地说道:「我们在西柏坡不发枪,也不发粮,更不发人,我们只是发电报,就将远处的敌人打败了!」

作为我军的领袖之一,毛主席虽然从未上过军校,却深谙兵法之道,不仅用兵如神,还令许多人感到钦佩。对此,毛主席曾风趣地解释道:「我本是一个知识分子,没有学过军事知识,要说我为什么会打仗?那还是国民党的‘功劳’!」

「当时,国民党在全国搞白色恐怖,杀了我们大批的党员,我们只能选择扛着枪,与国民党军队打游击!」

其实,这是毛主席自谦的说法,真正让毛主席做到「胸有百万兵」的,其实是「掌上春秋史」。

毛主席的军事素养,更多来源于许多兵法书籍,以及在战争中总结的军事经验,这才是毛主席被称为「战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