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盲目乐观派的又一击重锤。
而且还要结合居民贷款数据、和楼市车市等数据来分析。
那些天生盲目乐观派又提出质疑。
愤怒的说,前几个月存款大增时,你们却在说经济不好,其实那只是大家都存钱度日减少投资而已。
那么现在你看,4月数据显示的存款减少了吧,再看看结合过去五一旅游火爆和4月份初的汽车降价潮,还有楼市小阳春,根本就是消费旺盛大家取款消费,怎么可能是经济不好?
那么一项项来看。
(1)先看社融数据
2023年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 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 , 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 ;简单说, 4月的消费在减少,购房也同样在减少 。
对比去年和前年数据是怎样?
2022年:
2022年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 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 ,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 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 ,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2021年:
2021年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29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5283亿元,其中, 短期贷款增加365亿元 , 中长期贷款增加4918亿元 ;也就是说2023年4月对比前两年的同期,无论是短期消费还是购房,数据都是更差。
(2)购房数据
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1642万平方,环比下降27%,同比增加37%,虽然单月成交量好于去年同期(并无意义,去年同期大家都在干什么相信各位都很清楚),但重点是,显著低于了2019-2021年同期水平,市场复苏动能不足。
明显,所谓的小阳春已不再,这也是业内共识。
再看二手成交数据:
广州:4月环比下跌14.5%
深圳:4月环比下跌19.1%
上海:4月环比下跌26%
西安:4月环比下跌19.2%
杭州:4月环比下跌30%
北京:4月环比下跌37.2%
基本上核心一二线城市都环比下跌,而且更是双位数下跌。
这也可以侧面同时印证了楼市不单小阳春不在,说存款拿出来都去买房子的结论也更不可能。
如果楼市数据再继续「趋稳」——趋势向下的稳,估计很快还会迎来更多刺激性利好,各种引导购房的观点和舆论也会接踵而来,至少有人出来喊几句话写几篇文章消除人们对房产税的恐惧。
事实上,最近拿「房产中介」开刀也算是其中一个变相的利好自己政策。
(3)购车数据
4月头某省牵头的一次汽车大降价,牵动了整个行业,继而各大车企纷纷出台劲爆政策吸引持币看客们。那么最终的销量如何?
根据中汽协报告, 4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3万辆和215.9万辆,环比下降17.5%和11.9% ,同比则是增长8.6%和7.1%,但去年生产供应链基本停滞所以参考意义不大。当然,新能源车表现依旧抢眼,但不在此讨论。
但可以看得出,同样被赋予厚望的居民大件消费之一的汽车,表现同样不如理想。
(4)旅游数据
五一旅游给人印象都是无比火爆,毕竟疫情后第一个正式长假期,而且看着新闻和自媒体上到处都是人从众,酒店动辄翻了4、5倍,一定很火爆。
火爆是没错,进一步用数据说话:
文旅部数据: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2.7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单看绝对值没概念。那么看看以前数据,首先同比没意义毕竟去年大部分人都留在家中,那么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 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而收入恢复同期100.66% 。
也就是说,人均消费消费甚至低于了4年前。
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也可以佐证:
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仅为510元,比四年前的2019年低了15.4%。这意味着虽然出行人数增加了,但是每个人花在旅游上的钱却减少了,43%年轻人花费甚至不超过500元。这与2019年之前的趋势相反,当时人均旅游消费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例如,2019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为603元,比2018年增长了8.6%。五一的数据当然不会在4月份之中显现,但只是侧面说明了一点,消费虽然在恢复之中,但真的并不如乐观派想的那么容易,姑且不论是否消费降级,单纯是消费保级都有一定难度,更别谈消费升级。
当然,客观来说传统4月的存款数据也是有下滑的惯例,近3-4年都是如此。
但问题在于,存款少了的同时,无论是长短期的消费也同样少了。
那么,谁能告诉我,钱去哪儿了?
是大家都另辟新径做起投资,还是支出增多,或是收入减少,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