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蔡永洁 澎湃新闻记者 曹俊杰 图
2024年1月24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专题会议「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增进民生福祉办好民生实事」举行。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蔡永洁发表了自己对于城市更新的见解。
「今天假如我们漫步在上海的城市中心区,可以看到很多被封存起来的成片旧区,其中包括许多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蔡永洁说,近两三年来,这些被动迁清空的房屋已经成为上海特别的「景观」。但是由政府主导、国企参与的大型项目,面临着市场和资金的双重压力,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探寻城市更新的新思路。
蔡永洁表示,回顾过去城市建设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的规律:「自上而下」的大型建设项目具有标志性和速度优势,但是常常精细度不足,更缺乏对市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充分关注。与其相对应的是「自下而上」的小型更新项目,以其多元特征和灵活的特点有更强烈的适应性。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早期的田子坊和当前的永康路,都是值得挖掘学习的经典案例,可惜前者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可能与民间力量未充分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蔡永洁解释道,「自下而上」的更新,基本特点就是「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把大项目切分成小项目,在城市设计的总体控制下由更多不同的实体主体参与。项目变小了,才能吸引众多小的资本进入,才能做到精和细,从而产生多样与丰富。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以采取的城市更新策略。
因此,蔡永洁建议将「自下而上」的城市更新作为政府主导模式的有机补充,上下结合,双向发力。具体有如下三点:
第一,切分更新项目。 选择适宜的项目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吸引小的民间资本进入城市更新,有利于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城市增添活力。
第二,创新土地混合使用模式。 探索生活友好型的小微餐饮与居住的融合,鼓励建筑内功能混合的模式,推动产城一体的宜居型城市建设。
第三,要适当地修正与此相关的城市建设规范,保证功能混合建设的落实。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