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钱最好赚(骗)?儿童、妇女和老人!
最近,安小妹身边的一个朋友很郁闷:
自己的母亲去银行存钱,结果遇到一个前来推销理财产品的业务员,业务员告诉她有一款理财产品,投资10万,月利率6%,如未按时分红,违约金一天1%。虽然母亲从未做过投资理财,但却十分信任银行,听闻有这样的好产品,很快便与业务员签订了合同,把原本要存定期的10万块钱全都投了进去。回到家后,母亲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他觉得很不靠谱,劝母亲把钱拿出来重新存定期,谁知母亲表面答应背后却又偷偷追加了5万!前两个月按时收到了分红,母亲很开心,可是到了第三个月不仅分红没了,业务员也失踪了,报警后才知道,那个人根本就不是银行的……朋友很郁闷。
他想不明白, 为什么母亲宁可相信一个陌生人,也不相信自己?
听着朋友的抱怨,我不禁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新闻:
李大姐,每月靠给人做饭才有几百块钱的收入,省吃俭用攒下来七万元,在看到朋友投资理财赚钱后,也把积蓄投了进去,不料血本无归。
王女士,瞒着老公把准备给儿子结婚的钱和老母亲的养老钱,都买了理财,原本想着大赚一笔,等儿子结婚时可以办的风风光光,结果公司出事,本金全无,80多岁的老母亲,在得知此事后一病不起,短短二十天内就离开了人世。
她们本以为投资理财能有一个更安稳的晚年,却没想到,从此跌入了万丈深渊。
而我们见到的受害者也只是冰山一角。
据知情人士透露: 在这起金融诈骗案中,有1772人被骗,涉及金额高达3.9亿,其中95%是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年龄最高的86岁。
这让我想起北京二中院曾通报的一组数据,2017年至2019年,该院审理60岁以上老年人投资理财类民商事案件共计195件,其中,2017年58件,2018年67件,2019年70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梳理总结,案件多涉及老年人多年积蓄、拆迁款或名下房产,少则数十万,多则成百上千万。
除此之外,在恶名远扬的E租宝骗局中,90%的受害者为老年人;300亿崩盘的「中晋系」骗局中,上当的老年人高达2万人。
一句话:老年人已经成为金融诈骗重灾区。
为什么骗子屡屡得逞?
为什么上当的大多是老年人?
为什么宁可相信骗子的话也不信家人?
高利息是最大诱因!
据北京二中院法官介绍,超六成案件中「理财方」承诺年收益率超过24%,部分甚至超过50%,大部分纠纷案件中,老年人出于对高收益的追求,轻信「理财方」的「100%高利息」、「保证100%高收益」等承诺,盲目投资。且前期,「理财方」都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如期给与高利息,而在一段时间或老年人追加本金以后,才出现不按期还款,引发涉诉纠纷。
如何做,才能够帮助家中老人远离金融诈骗呢?
老年人投资理财谨记:「三要」、「三不要」
「三要」原则:
一要「稳」。 老年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储蓄和退休金。所以理财首要考虑的就是本金的安全。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再去追求相对高收益的产品。想要做到稳字当头,一般来说有金融机构监管的,类固定收益的产品(信托、政府债等)更加适合求稳的投资者。
二要「短」。 由于老年人年事已高,患病或者发生突发情况的几率比年轻人高,所以不建议老年人选择封闭期限太长的理财产品,即便期限越长收益越高,安小妹仍旧建议老年人谨慎考虑,选择一年到一年半,最长两年期的产品为宜。
三要「分」。 对于老年人来说,绝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举例来说:如果投资类保本或类固定收益产品,可以选择存款、国债、信托、政府债等不同的理财工具,分散投资,可以有效降低理财风险。
「三不要」原则:
一不要轻信高收益。 老年人受骗通常都是从高收益开始的。面对15%,20%以上的年化收益,千万要小心,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不要轻信高收益。
二不要贪图小便宜。 「免费」、「限量」、「赠品」、「促销」,很多居心不良的投资公司利用老年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来吸引老年人上当受骗。无数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小便宜吃大亏。
三不要投资不懂的。 理财市场日新月异,「外汇」、「黄金白银」、「海外股权」、「原始股」等理财新词不绝于耳,老年人很难有精力研究透彻,在并不了解或并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很容易造成血本无归。所以,老年人不懂的不要投。
在投资理财领域,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许多老年人因为缺少子女陪伴,而造成情感饥渴,面对诈骗分子的温柔陷阱,特别容易降低风险警惕性。所以,子女不仅在平时要多为老人树立安全理财的稳健观念,更要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出发,多些陪伴和沟通。
看完这篇文章,赶紧转发出去,越是钱不好赚的时期骗子越多,大家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父母,不要让老人们辛苦攒下的养老钱就这样白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