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海尔不海尔的吧,其实会出现这个问题,就代表着我们对「智能家居」也并不是特别了解。
实际上,从本质上说, 「智能家居」的诞生,源自于我们想要偷懒的本能 。
缘起:解决家务琐事促生的「刚需」
没有人喜欢干家务,也没有人喜欢被琐碎的收纳、清洁、整理以及烹饪和安排家务所羁绊。所以我们才需要一个「管家」来为我们解决这些事儿。
如果足够壕,那么雇佣一位「 英式管家 」来帮你打理这些琐事就好。
能保证你回到家中时,不用开口就有温度刚好的茶水,有可口的饭菜,恰到好处安排的热水澡以及为你安排好的一切。当然了,这样的「管家」需要专业的培训,除了有极高的自身素质和丰富的生活知识,还必须 比司机更懂得驾驶、比园丁更懂得侍弄花草、比厨师更懂得美食、比保洁更懂得收纳和清洁 ——所以,成本确实也是非常高昂的。
当然,要我的话……才不可能去雇一位英式管家,再配齐司机厨师保洁园丁保姆,太贵了,而且管理这些人才们,也太麻烦了。
所以,我们就对不需要吃喝拉撒,不会耍情绪要求加薪和放假的「智能家居」有了向往。毕竟,它 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能够精确地了解我们需求以及偏好 ,并且手下一众诸如空调、净水器、扫地机器人和主厨机之类的硬件设备,操持家务并不含糊。
对智能家居的理解:因为未知,所以充满想象
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圈内火,圈外还是缺了点深刻认知。
说个有趣的现象吧——我们对智能家居的评价,往往会相当「 两极分化 」。
有觉得当智能家居被普及之后,就可以 躺平,把所有事务都交代给智能家居 的「想peach派」;
也有觉得智能家居尚且处于想象阶段, 可能还停留在电影或者小说脑洞大开层次,并不太可能落地应用 的「天马行空派」。
举个例子。
我不知道列位有没有看过【 黑镜 】,反正我是对那个头顶一粒小蓝灯,小小巧巧的记忆蛋很是眼馋——这玩意克隆了主人的意识,了解主人的一切细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该吃早餐,什么时候该出门,甚至连口味和偏好都掌握得分毫不差,它操控指挥一切家电运行,其实就是按照你的意识来做决策的,相当于是「另一个你」在照顾你。
这样的智能家居,甭管它最终会不会「脱线」进化出不受人控制的「自主意识」,至少在使用的时候,肯定是可以给个满分的。
但是事实上,你要是随便逮个人来问问「你觉得现实中有【黑镜】记忆蛋那样的智能家居吗?」得到的答案肯定是「那怎么可能?」毕竟影视创作特效技术跟现实生活,肯定不是一回事啊。就比如说大刘写的【三体】,总不见得现实生活中也有三体人吧?
这部很美式的科幻短篇小说,我记得第一次阅读到它,还是那个会去报刊亭买纸质杂志的年代。
它不经意地跻身于一些描述AI跟人类谈恋爱的披着科幻外皮的小甜文中间,用冷静的词汇,描述了一所即使是现在看起来,也是相当高科技的智能家居房屋——「 会自动地向居住者提供饮食、寝卧和娱乐」,它拥有「一切精美的生活用具,保温取暖设备,音乐与诗歌,会说话的图书,会自己变暖和自行铺理的床铺,还有会自己在晚上生火的壁炉 」。
然后,这所房屋的主人就被核弹或者其他什么放射性元素的大爆炸给KO了,一家四口,嘎得整整齐齐。
可怕的是,那所房子还在孜孜不倦地提供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服务:有机器小鼠打扫卫生,有育儿室为孩子播放充满温情的动画片,有烹调炉在做一日三餐,还有温度正好的洗澡水和贴心提供诗朗诵的天花板,直到房子被火烧毁的最后一刻,程序错乱的屋子还在一边灭火一边疯狂地不断烤吐司和火腿,像极了失去理智的深井冰。
放在末世背景下,简直就是个黑色童话——人走了,智能家居还在工作着。不需要人类参与其中的科技, 自说自话又按部就班,体贴入微却心肠冷硬 。
科技的成功:并不是「广为人知」,而是「人人可用」
然而,科幻最奇妙的地方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总是有可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现实。
比如说哆啦A梦从百宝袋中掏出的擦地机器人,现在基本上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家用电器。
再比如说,在人类刚触碰影像技术时,不少老年人对照相机和电视机是有可怕想象的,觉得前者摄取了灵魂而后者则禁锢了灵魂。
然而现在,就算是偏远地区小山村里的百岁爷爷奶奶们,一样对着自拍镜头露出甜美的笑颜,拿着手机刷着抖音熟练地点赞关注甚至是用小黄车买东西。
所以你看,当你对所谓的「高科技」有所了解之后,它其实就是为你提供服务的一项技术而已,与你熟悉的家电设备没什么两样。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智家大脑作为海尔智慧家庭核心技术平台,到底有多牛?
作为一个持续关注智能家居的普通用户来讲,技术平台厉害之处在于将科技融入日常生活。
智家大脑:牛在「人人可用」
在春节之前, 央视新闻首档新媒体科技创新分享会「KUA未来中国科技创新之夜」上,海尔智家是作为科技创新企业代表,分享了「智家大脑」和「全屋智慧场景方案」 的。
其实我倒是很喜欢其中冰冰的那一part(我可不是因为喜欢冰冰才这么说的,狗头jpg),因为其中有一段小优(海尔智家语音助理)跟冰冰聊起老家过年的风俗,说起冰箱里还有妈妈做好的鱼,记得吃什么的,简直就是家里有个贴心好闺蜜的节奏啊。
我认为,这才是符合我们想象以及需求的「智能家居」。
科技,应该是有温度的。
这句话虽然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却也蛮难做到的。
难就难在对于「温度」的把持。
实际上我们 对未知科技的恐惧,大多来自于它与生俱来的冷硬感 。刚正不阿不通人情的公式和定律,才让我们觉得它与现实生活有割裂感,不容易亲近。
但是像小优那样,能够像跟你相处多年的家人和老朋友一样,能及时get到你的需求,并且进行主动推荐的,那就显得很是亲切了。就好像我们之前调戏Siri并且衍生出很多段子一样,能聊到一起、玩到一起的人工智能,才是更受欢迎的人工智能。
所以,当我们讨论「智能家居」的时候,更多的是会忧虑「它能不能融入我的生活」?
像我开头提到的【细雨即将来临】这一类以「智能家居」作为主题的小说,其恐怖核心就在于文中打造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割裂」的「智能家居」,它自顾自工作,看似贴心,却没有真正去融入现实世界。由此而带来的荒诞感,自然就让人觉得颇为诡异了。
而海尔智家的「智家大脑」,则更多的是 糅合了人间烟火的科技感 。这一点,从它的三个关键词「美好生活」、「绿色低碳」和「科技迭代创新」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比如说, 老破小也可以安装 「智家大脑」,装上之后水电燃气并不会呼呼转,搞不好 还能比没有装的时候更节省 ——这就很符合把「水龙头不能滴答水」刻在基因里的中国家庭需要。
再比如说,海尔提出的「场景节能」就比「单品节能」段位更高,它可以通过对用户日常习惯的分析,做到在家中无人或者是不需要使用该电器时,让其自动关机,不至于浪费能源。以及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来做到生活热水、健康饮水、软化用水、家庭采暖不同场景节能应用,还可以水量检测、耗材管理等,带来既节能又舒适的享受。
分享一个小数据:每台60L容量的电热水器,在打开节能模式后,预估可每天为一个三口之家节电约4度,按照360天计算,每年节电约1440 度。若以每度电0.5元的标准计算,每年可节省电费约720元。
再进一步:智能家居的底色,就是「了解需求&方便顺手」
其实 「智能家居」摊开了说白了,主要就是帮你打理家里的清洁卫生、控制室温/水温、保障有清洁的饮用水和空气,再就是按照你的需要,对衣食起居进行管理。
所以你把它拆开了看,就是智能化的空调、净水器、扫地机器人、热水器、电饭煲和电动窗帘、智能音箱电视之类的玩意儿,但是实际上,怎么能 让这些设备更智能地使用,以及让你在享受这些玩意儿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不需要你去操心或者动手 ,才是一门学问。
打个比方, 净水器 是个好东西,直饮水确实很方便。但是如果你得弄个备忘录提醒自己什么时候该换滤芯了,那就显得有点负担了。而在海尔智家大脑的「水管家」中,净水器就能成为「了解你需求」的贴心存在,能提前半个月一个月的,告诉你该换滤芯了,并且直接奉上滤芯购买传送门的,这就很方便顺手了。
还有 空调 ,光知道傻吹热风冷风,吹到人头昏脑涨的,肯定不行。至少得配合场景来使用,能知道家里空气好不好,需不需要同步一下新风功能,以及正在使用空调的是老人还是小朋友,是刚运动完还是正在睡觉,从而输出不同温度不同角度的风,只感觉舒服,没有风感,这才是够智能的室温调节方案吧?
没错,它其实就是 多了点人情味,能更好地与你的生活融合的「智能家居」 啊。
从智家大脑的技术能力上来说,也涵盖了智能交互、智能决策、智能链接、智能生态四大能力,基本上如下表所示吧。
智家大脑:牛在足够贴心
比如说像我这样的打工狗,回到家根本不想让自己的脑子再转哪怕微微一点点,什么煮饭放热水开空调,都给我上一边去,我回家只想躺平!
至于扫地拖地开窗通风检查下家里的电器是否还在正常工作,那就……完全是另一个次元空间的任务了。
于是这个时候「智家大脑」就有点贴心了。
比如回家开门,智能锁感应到是我回来了,客厅灯光随之亮起,小优知道我喜欢暖色灯光,所以特地把智能灯调成了温暖的橙黄色,也可以根据四季不同,有不同灯光氛围。
同时电饭煲里的腊肠排骨饭已经恰到好处,可以直接盛起来吃,吃完碗丢洗碗机去洗,小优知道只有我一个人吃饭,所以开启了「洗少量碗」模式,不费水也不费电。
空调温度是我最喜欢的26°C,不冷不热,刚好可以趴沙发上刷会儿剧,晚上洗完澡睡觉,空调自己就把风向调节了,不会对着我的脑袋吹,到深夜一两点钟,更是把温度调到了27°C,就算晚上踢被子也不怕冷到。
早上被窗帘缝里透进来的晨光唤醒,窗帘是缓缓打开的,包括我上班去要是忘了关空调也没关系,反正「智家大脑」检测到我不在家,就会把灯光空调全部关掉,就算强迫症也要被治愈啦。
好了,说到这里,其实「智家大脑」有多牛,也基本上能get到了吧?
最后:总结
智家大脑作为海尔智慧家庭核心技术平台,到底有多牛?
其实你要是非得拿出一个特别「黑科技」的专业术语来说,那可真的不好说,但是它「 润物细无声」的关怀 ,倒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牛,但是足够接地气。
或许这就是它能作为科技创新企业代表,参与央视「KUA未来中国科技创新之夜」的理由?毕竟, 能为人服务,并且服务到位的科技,才是好科技 ,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