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韩国拟将老年人年龄门槛提至70岁,背后藏着怎样的「老龄化焦虑」

2025-01-11新闻

韩国的新动作:老年人年龄门槛上调之议

韩国政府部门 1 月 10 日透露,该国正打算将老年人最低年龄门槛从现行的 65 岁提高至 70 岁,近期还将就老年人最低年龄标准展开深入讨论。

韩国社会如今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这已然是个不争的事实。截至去年 12 月,韩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多达 1024 万,占总人口的比例冲破了 20% 大关,正式宣告迈入 「超老龄社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韩国政府的这一决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占比日益攀升,社会养老负担愈发沉重,养老金、医疗保健、福利设施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提高老年人年龄门槛,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支出的快速增长,为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争取更多时间与空间。现行养老金制度在韩国保健福祉部官员眼中已 「难以为继」,若按当前模式维持下去,预计 2041 年养老金就会出现赤字,到 2050 年左右便将消耗殆尽。

另一方面,这或许也和韩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脱不开干系。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延迟老年人被认定的年龄,意味着能让一部分身体尚佳、还具备工作能力的老年人继续活跃在劳动力市场,填补劳动力缺口,减轻企业用工难题,进而维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韩国保健福祉部除了有提高老年人年龄门槛这一计划,还提出要听取专家意见,商议延迟退休方案,这一系列动作之间显然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联。

老龄化 「超标」,韩国的银发困境

若韩国真将老年人最低年龄门槛提高至 70 岁,无疑是期望达成 「一石多鸟」 之效。于社会养老体系而言,多了这五年的缓冲期,养老金储备便多了几分积累的可能,养老金的收支压力能得到极大缓解,为制度的完善与可持续运营筑牢根基。就拿养老金缴纳来说,多五年时间,资金池便能扩充不少,让养老金制度 「回血」。

从劳动力市场维度出发,这一举措也有着积极意义。在韩国,不少 65 岁到 70 岁之间的老年人身体康健、经验丰富,他们依旧怀揣着为社会、为家庭再出份力的热忱。延迟认定年龄,能为他们名正言顺地继续活跃在职场开辟道路,让企业得以留住这些 「宝藏」 员工,传承经验、延续生产力,也给年轻人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于无形中搭建起职场代际交流的桥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像一些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老员工熟练的技艺和沉稳的处事态度,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再者,提高年龄门槛对公共福利资源分配也有着深远影响。当老年人年龄标准调整后,诸如公共交通、医疗保健、文化休闲等领域面向老年人的福利补贴,能更精准地投放给真正需要照顾、身体机能衰退的高龄老人群体,避免福利资源的分散与浪费,使社会福利真正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让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跃升。

他山之石:国外应对老龄化经验参考

邻国日本,老龄化程度位居世界前列,其应对策略可圈可点。一方面,日本大力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 2000 年【护理保险法】出台后,强制 40 岁以上国民参保,保费由国家、地方、个人三方共担。老年人依据身体状况可申请不同等级护理服务,从居家上门护理到机构全托照料,选择多样,极大减轻家庭与社会养老负担,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另一方面,日本积极挖掘 「银发经济」 潜力,企业针对老年人需求,开发各类适老产品与服务,像便利店提供老年餐食配送、健康咨询,商场售卖老年辅助器具等,既满足老年人生活所需,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再看德国,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打出一套 「组合拳」。在劳动力市场,实施 「跨部门人口战略」,推行职业培训 「双轨制」,学校与企业携手培养技能人才,提升年轻人就业竞争力;同时,为老年人就业提供优惠,延迟退休年龄至 67 岁,鼓励高龄劳动者继续发光发热,缓解劳动力短缺困境。在养老模式上,创新推出 「多代屋」 项目,集托儿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促进代际交流、互助养老,让老年人在温馨氛围中安享晚年,还减轻社会养老设施建设压力。

相较之下,韩国此次提高老年人年龄门槛之举,与日本、德国等国延迟退休、挖掘老年人力价值的思路不谋而合,都是在劳动力与养老负担之间寻求平衡。不过,韩国在后续配套政策完善上,仍可汲取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精细分级、德国养老模式多元创新的长处,结合本国国情,打造更贴合民众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老龄化应对体系,让老年人在社会变迁中拥有安稳幸福的晚年。

韩国老龄化问题的探讨,于全球而言也有着深刻镜鉴意义。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浪潮汹涌,各国都在苦苦探寻应对良策。韩国此次政策调整背后的权衡、挣扎与探索,为其他国家敲响警钟、点亮思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立足本国国情,提前谋划、精细布局,在保障老年人尊严与权益的基石上,激发社会各年龄层活力,携手共进,方能在老龄化浪潮中稳行致远,驶向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