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中国故事|一场「泥土味」的青春探险

2024-01-05新闻

提起皖南古村落,人们会联想到黛瓦、粉壁、马头墙,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不过,因区域、交通以及「空心化」「老龄化」等因素,也有部分皖南古村面临凋敝窘境。

乡村需要年轻的力量,青春也需要土地的滋养。来自耶鲁、哈佛、伦敦大学学院、同济、香港中文等海内外高校的师生来到有800余年历史的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丰梧村。筑廊桥,修村史,留住「泥土味」的文化乡愁……一场充满青春气息的乡村振兴计划正在行动。

年轻人的得意之作

傍晚时分,袅袅炊烟飘过丰梧村的水渠廊桥,空气中流动着烟火气与泥土的芳香。这座才「上新」半年多的现代工业风木构廊桥,与青砖灰瓦的乡村氛围和谐共存。

2023年的春天,10余名耶鲁、哈佛、伦敦大学学院、同济、香港中文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师生参加了乡村振兴项目「丰梧季乡村行动」。这座从废弃引水渠改造而来的公共空间,正是年轻人们的「得意之作」。

这是丰梧村内的水榭廊桥。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74岁的丰梧村村民孙务祥告诉记者,废弃的水渠一直是村里孩子们捉迷藏的地方,但大人们总担心孩子们会意外滑落水中。如今建成了廊桥,孩子们可以安全地玩耍,村民们也爱到这里聚聚、聊聊。

「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能够从图纸到落成,村民们使用并喜欢,我感到很幸福。」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学生李虹润说。

其实,廊桥并非丰梧村的新鲜事物。老人们说,在很久以前,村里的小溪上就架着廊桥,黛瓦粉壁的小院子间则有连廊相连。每到雨季,人们从这一家串到那一家,可以不被淋湿。伴随着乡村生活的变迁,许多人搬离了村庄,廊桥与连廊破败后,留下了一段段空荡荡的乡愁。

「设计村中连廊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优秀的方案,但我建议大家去倾听村民们的实际诉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师刘鲁滨说。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80后」建筑师刘鲁滨和毕业于耶鲁大学的「90后」妻子张靓秋,是「丰梧季乡村行动」的发起人。5年前,当他们来到黟县时,被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深深吸引,最终扎根下来成为丰梧村的「新村民」。

作为丰梧季国际乡村营造社的乡建导师,刘鲁滨和张靓秋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们以丰梧村为原点,改善乡村面貌,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可能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一些乡土情怀。」刘鲁滨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自乡村,自己有责任建设好乡村。刘鲁滨的学生最终按照老乡们的愿望而不是课本上的案例建造出了既美观又实用的乡村建筑,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用青春的语言讲古老的故事

康奈尔大学景观建筑专业的青年学生丁含聪,边走边拿出手机拍摄下村内建筑中独特的雕纹。「乡村给我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他说。

入秋以来,12名来自海内外高校的青年再一次汇聚在丰梧村,他们是参与「丰梧季乡村行动」第二季的年轻人。这一季的主题是「文化编织」,为丰梧村记录下村民们口述的历史。

「第一季中我们通过打造公共空间改善了乡村面貌,第二季将更注重乡村文化方面的传承。」丰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周涛涛说,丰梧村所在的徽州地区文化内涵丰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故事,如何更好地传承这种历史文化故事也是村民关心的话题。

「这栋房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一家好几代人都住在这里。」村民孙务祥说。

午后的阳光洒进丰梧村家家户户的天井,孙务祥大爷坐在小凳上,讲述着家中建筑的历史。四五个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围坐在他身旁,远道而来的青年学子与这座生长着故事的老房子产生了奇妙的情感链接。

未来几个月,年轻人们将把村民们的口述历史整理成为文字、图片和视频。这些成果将在两季青年共同设计打造的乡村记忆博物馆中展出,丰梧村村民将是第一批观众。

「我们把村民的故事、村里的历史记录下来,并最终展现给村民,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他们对于故土的自信和归属感。」参与第二季活动的青年冷锐说。

当青春「扎」在土地里

周末不时有游客在丰梧村的古建筑里穿行、拍照。也有不少游客会在村口的生态农场里,点上一杯咖啡、坐在草坪前,欣赏皖南的绿水青山。而这里在5年前还是闲置农房和撂荒地。

据介绍,近年来丰梧村通过引进青年企业家、青年导师等方式,建起了生态农场、露营基地等,丰梧村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来到这里我才发现,不只是乡村需要青年,青年更需要乡村。」刚从同济大学毕业的吴心然说,城市类项目往往工程量大,自己作为年轻人参与度有限。而乡村建设却给了她更多直接锻炼和展示机会。

作为「丰梧季乡村行动」第一季的参与者,当吴心然再次回到丰梧村,看到自己当初参与的水渠廊桥项目从图纸变为现实后,这个文静的女孩子动情地说,「这可能是我最感到骄傲的瞬间之一」。

青年需要施展才华、乡村需要振兴发展。如何拉进两者的距离,当地政府搭起了桥。

「目前,我们已争取到了130万元政府财政的专项扶持资金,这让青年人的设计、才华能够真正落地、并服务村民。」周涛涛介绍,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许多年轻人的「好点子」得以落地,为乡村发展注入不同以往的新元素。

「造出有形的景,深入无形的心」。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丰梧季嘉宾徐志君表示,参与丰梧村乡村建设的年轻人未来也许会从事不同的工作,但是和乡村建立起这种情感链接,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社会和自身成长都至关重要。

总策划:李凯

监制:卫铁民

记者:郭晨 白斌 赵金正

报道员:曹霖 胡胜

编辑:刘畅 欧东衢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安徽分社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