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作为中国的中央水塔、生物基因库以及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高质量实施,对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好秦岭卫士,要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正负面清单,加快实施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以森林防火、水源水质、防汛减灾、地质灾害预警等为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
2022年6月,西安市申报的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我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该项目将通过对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蓝田县、周至县进行河道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修复、林地提升改造、土地综合治理等多方面工作,实现对这些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西安城投市政道桥集团承担的项目,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据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城投市政道桥集团第六工程公司经理刘刚介绍,施工分为河道修复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这两项工程是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采用的是综合系统治理方法,即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指导下,将不同的生态要素和保护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和整体保护。
刘刚说:「这种治理方式不同于过去那种大多针对单一目标或单一生态要素的修复活动,它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旨在通过综合施策,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城投市政道桥集团第六工程公司经理刘刚)
「组建‘山水项目’突击队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对于关中地区乃至西安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城乡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等大城市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们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秦岭北麓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许多游客向往的假日目的地。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障游客体验的同时,顺利进行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成为了监管协调的重要课题。
「在施工准备阶段,组建‘山水项目’突击队,以党员为先锋成员、骨干的模式,发扬新时代‘铁人精神’,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刘刚说,「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法律法规、专业规范、通则、项目实施方案等进行编制,确保施工组织设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通过多次开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讨论会,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评审,提出宝贵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可行性。」
在施工阶段,为克服物料运输困难,采取传统茶马古道和肩挑背扛的方法将需要栽植的苗木运进坡度接近30度的现场,再由施工人员一字排开,以手递手的方式把苗木运送到每个植穴内进行栽植,还土浇水完成生态复绿。
「在鱼鳞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采取了每位施工人员系一根安全带的措施。虽然导致施工的不便和效率不高,但有效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刘刚介绍,「在深山密林栽植工作时,邀请当地原住民做向导,并组建每5人配备1名安全员的小组,团队出行并在出工前收工后进行常态化安全教育、班次安全总结、清点人数,保证人员深山里不迷失。」
「河道修复单位为避开汛期,在河道枯水期,组织强有力的队伍克服河水渗骨的冰冷、水流的湍急,一步步完成各项河道修复内容。这些施工人员不仅体现了极强耐力和毅力,也体现了对工程高质量的追求。」刘刚欣慰地说,该项目实施后,区域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连通性不断增强,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涵养水源、提升水质、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稳步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秦岭生态安全。
施工前
施工后
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高质量实施好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将有效提升秦岭北麓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显著提升秦岭生态系统质量,对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伍辉艳 张沐宁)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