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导弹袭击以色列空军基地
10月1日,以色列媒体报道称,伊朗革命卫队导弹攻击了以色列的「纳法蒂姆」空军基地,未针对平民。此次袭击明确指向了位于内盖夫沙漠、靠近贝尔谢巴的「纳法蒂姆」基地,该基地是39架以色列空军F-35I战斗机的主要驻地。此外,以色列方面透露,其他空军基地及特拉维夫市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可能也遭受了伊朗导弹的打击。
以色列空军基地遭严重袭击
据最新报道,伊朗声称:初步评估显示,以色列内瓦蒂姆空军基地遭受重创,当前无法运作。报告还指出,可能有20架F-35I战斗机受损或被摧毁,化学武器仓库、维修站和机库也遭到破坏。然而,缺乏证据证明伊朗革命卫队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成功击毁了如此多的F-35I战斗机。当前战况的说法有待证实,需等待卫星图像来确认实际战果。从当地拍摄的画面看,内瓦蒂姆空军基地遭受了数十枚伊朗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的打击,这些导弹释放了数百至数千枚子母弹和集束弹,对基地进行了大规模轰炸。
伊朗向以色列发射约200枚导弹
伊朗革命卫队向以色列控制区域发射了约200枚导弹,这一数字比较合理。报道提及的400枚导弹说法过于夸张,考虑到中程弹道导弹的价格在200万至300万美元之间,伊朗不太可能轻易使用如此数量的导弹。据以色列【新消息报】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通话,这或许与美国告知以色列伊朗即将采取报复行动有关。随后,以色列控制区域确实遭受了伊朗革命卫队的导弹袭击。
伊朗导弹挑战与反导系统局限
原先有人戏谑伊朗无力反击,如今伊朗采取了对等行动。美军最新部署显示,大量战舰,如航母、两栖攻击舰和驱逐舰,集结在以色列周边海域,包括波斯湾、地中海和红海。为何不立即支援以色列?似乎美军已行动,但关键在于能否精确控制行动时机。
面对伊朗导弹的挑战,全球是否有国家能够一次性拦截如此数量的弹道导弹?现有反导系统在应对新型高超音速导弹和远程弹道导弹时,是否显得力不从心?伊朗导弹的性能让美、以反导系统难以应对,若换成俄、中系统又将如何?
简而言之,伊朗的行动引发外界对其导弹能力的关注,同时也凸显了反导系统的局限性与复杂性。
美军提供防御时间,伊朗导弹拦截失败致以色列重大损失
美军为以色列提供了数小时的防御准备时间,然而在多国和海域的监控与支援下,伊朗导弹拦截效果不佳,导致以色列遭受重大损失。美军将尽力掩盖损失程度,但确切损失难以核实。关键军事设施如机场受损明显,若飞机数量大幅减少,以色列的进攻能力将大大削弱。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等武装组织可能进一步发起攻击,局势可能变得复杂紧张。
伊朗导弹目标侧重于军事基地,避免平民伤害,对比以色列潜在的平民威胁。
若伊朗发射的百枚导弹中只需半数命中目标,即足以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然而,伊朗显然无意伤害平民,其导弹攻击主要针对的是以色列的空军基地,而非民用设施或普通民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色列的行动则可能直接威胁到平民安全。
转向关键基础设施战略打击
攻击平民无意义,且伊朗导弹精确度足以专击军事目标。建议转向打击以色列的关键经济设施,如工业、能源中心、水电站、港口、机场等,而非民用设施。破坏这些设施能遏制以色列的工业化进程,且相比直击民生,这种方式可能减少人员伤亡,但也能让以色列人回想起和平时期的安宁。
伊朗采取此类大规模行动是合理的回应,即便不考虑其政治意义或实际效果。伊朗革命卫队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成功穿透了北约体系中最强的地面防空网,包括美国、以色列、约旦、沙特等国的爱国者、THAAD、萨德、箭-2、箭-3等反导系统。弹道导弹攻击敌国本土是否算作战争行为值得讨论。
简而言之,应避免针对平民的袭击,转而针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战略打击,并关注其对敌方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影响。同时,技术突破和防御系统的较量也在持续进行中。
伊朗导弹行动引发中东紧张局势
导弹一击已显威,现在关注的是以色列与美国的反应。伊朗导弹的破坏力,清晰可见。若伊朗直接参战,中东的长期冲突恐将持续。伊朗通过行动证明了其国家与民族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