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了一张疑似沈飞FC-31隐形战机的比例航模垂直起降的照片,看起来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F-35B相似,这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有观点认为这表明沈飞可能在探索隐形战机的垂直起降技术,也有人怀疑这只是图片经过了Photoshop的处理。
然而,根据学术论文和其他公开信息源显示,垂直起降技术已被沈飞及相关单位纳入技术储备,从理论上说,研发一种垂直起降的隐形战机是可行的。
这是否意味着沈飞正计划研发一种类似F-35B的舰载机用于航母作战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国海军对于新型垂直起降隐形战机的需求实际上为零,沈飞即将为海军配备的中型隐形战机歼35也不太可能开发出垂直起降版本。
首先,中国海军的需求及其对航母部队的建设模式与美国海军完全不同。原本美国的F-35B垂直起降战机是为了满足海军陆战队的需求以及一些盟友国家的需求而设计的改进型战机。美军主要将这种战机部署在基于「两栖攻击舰」改造的「闪电航母」上,这些舰船的甲板长度有限且不具备弹射器,导致常规战机无法起降,因此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了F-35B,使其能够在短跑道上起降。此外,日本由于缺乏弹射器技术,其航母多为小吨位的直升机舰改造而来,无法搭载固定翼舰载机,也引进了大量F-35B作为舰载战机。
尽管F-35B能在无需长跑道的情况下快速部署和作战,从而在多种舰船和简易基地上起降,增加了部队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但隐形战机内部空间本就非常宝贵。由于F-35B采用垂直起降设计,其内部空间大量被升力风扇和管道占据,这限制了其作战能力,使得F-35B在所有F-35型号中作战能力最弱,载油量和载弹量也受到限制。与F-35C舰载机的1100公里作战半径和歼35的1300公里相比,F-35B的作战半径仅为833公里,武器负载也有所减少。更重要的是,F-35B的维护比F-35A和F-35C要复杂得多,常规维护和保养成本也较高。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F-35B是美国海军为了加强全球海上空中力量、维护其海上霸权而专门为两栖舰改造的「闪电航母」研发的。而对中国来说,海军的两栖攻击舰主要职责是进行两栖作战,支援登陆作战和提供火力支援,与美国将两栖攻击舰用作航母的做法完全不同,因此中国不太可能专门发展垂直起降隐形战机和相应的「闪电航母」。
即使目前中国正在设计的076型大型两栖攻击舰具有部分航母功能,并配备了电磁弹射器,能够发射固定翼隐形战机,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开发垂直起降的歼35。
关于沈阳航空公司正在开发垂直起降隐形战机以配备解放军航空母舰的报道,这实际上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且缺乏基本常识的说法。中国在电磁弹射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发射满载的固定翼歼35隐形战机,其作战半径、载弹量和作战能力均大幅超过美军的F-35B。在这种技术条件下,海军没有任何理由去推动沈阳航空公司开发性能较差的垂直起降战斗机。
此外,空军对于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同样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的飞机主要是陆基部署。考虑到除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及其他少数国家的海军之外,几乎没有国家专门发展垂直起降战斗机,从中国海军和空军的实际需求来看,短期内装备垂直起降隐形战机的可能性实际上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