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1 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回顾不久前发生的一场震惊世界的军事事件 —— 中国东风 31AG 洲际弹道导弹的成功试射。
中国东风 31AG 洲际弹道导弹的成功试射
9 月 25 日 8:44,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了一枚携带训练模拟弹头的东风 31AG 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此次试射意义重大,不仅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技术实力,更让世界再次聚焦于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
一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核力量持有不同的态度。他们曾声称中国核武数量少且集中在陆上,认为只要在第一岛链进行封锁,就很难有机会让中国的核力量得手。然而,东风 31AG 的成功试射,让美国的这种观点瞬间被打破。
美军在中国东及东南面设置了严密的雷达网,试图监视中国向太平洋方向的导弹发射。在韩国设有萨德防控系统,监视中国东北部的导弹发射;在台湾设有监测站,监视中国东部和东南部导弹发射;在日本也设有长波导弹监站,监测中国向东发射的导弹。可以说,美军试图通过这些部署紧密监视所有向太平洋的导弹发射,作为第一预警并计算导弹的初始弹道。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中国发射东风 31AG 前一天,中国已经通知了美国和欧洲火箭演习的时间,美国还派出了一架电战机进行监察。然而,即便如此,在韩国、台湾和日本,还有菲律宾的美军以及第一岛链的美军驱逐舰,都没有发现中国的导弹发射。这无疑给美军所谓的严密雷达网一记沉重的打击。
那么,为什么美军的雷达网无法发现东风 31AG 的发射呢?这其中涉及到东风 31AG 先进的技术特点。
弹道导弹的发射打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助推段从发射到达顶点;第二阶段中段以最高点坠落返回;第三阶段末段重返大气层直至打击目标。东风 31AG 在发射过程中,采用了复杂的钱学森弹道技术。当带有火箭发动机的导弹接近大气层的时候,会通过发动火箭来改变轨迹,即变轨。这一技术可以降低重返大气的角度,通常经过多次变轨,导弹在偏小角度坠落的时候会被空气反弹,形成新的钱学森弹道。
从这个阶段开始,卫星接收引导数据,对导弹的轨迹进行修正。由于前三段弹道的初始段不稳定,需要修正,即导弹重返大气反弹起跳,这个轨迹是不规律的。经过卫星引导修正后,弹道导弹按照新的轨迹飞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开启雷达找寻目标。
西方一直怀疑钱学森弹道的可靠性,认为弹道导弹弹头在大气层以 10 马赫以上速度俯冲时不可能机动,会打不准,甚至说误差在 200 公里以上。但实际上,嫦娥六号以 32 马赫重返大气,经过多次变轨,最终落点只是差几百米。这充分说明中国在变轨技术上的成熟与精准。
而且,在重返大气之后,弹头和空气的摩擦会产生一层等离子体,包裹住弹头前端和中部的位置,形成黑障区,所有电子信号都会被屏蔽,雷达当然就探测不到。但在钱学森弹道重返后,弹头会稍微反弹跳起,改变弹道,让对方无法继续推算它的最后轨迹。这一点,正是东风弹道导弹的最大威胁所在 —— 弹道不可预测。
此次东风 31AG 的成功试射,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美军连弹道都无法计算出,发射后只能保持沉默。而台湾和日本的反应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日本第一时间抗议中国没有通知,台湾则一方面声称全程监控,另一方面其国防部长又表示只是从媒体得知。这些小跟班在真正的战略重器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和可笑。
美日韩军事联盟以及菲律宾与美国的军事协议,在东风 31AG 面前也都成了笑话。发射一枚大杀器,告诉了你发射时间和落点,就是没有告诉你在哪里发射,你就找不到啦。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的自信和实力。
东风 31AG 的成功试射,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更是中国在国际战略舞台上的一次重要亮相。它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能力应对任何外部威胁。同时,也让那些企图通过军事封锁和遏制来打压中国的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任何试图挑战中国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加强军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威慑能力,为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