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二战中,为了对抗南斯拉夫游击队,德军死伤了多少人?

2024-10-02军情

1941年4月,德国携手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对南斯拉夫发起了侵略。尽管南斯拉夫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表现不佳,仅11天便宣告投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南斯拉夫的抵抗就此终结。实际上,南斯拉夫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歇,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铁托领导的游击队。那么,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在南斯拉夫究竟遭受了多少伤亡呢?

从1941年4月南斯拉夫的投降至1945年德军撤离,德军在南斯拉夫的驻军规模始终较小。由于德军的占领区域极为广阔,需要在多处部署兵力,因此分配给南斯拉夫和希腊的部队数量相对有限,且主要由二线和三线部队构成。

实际上,元首对南斯拉夫持有极大的轻蔑态度,这导致德军在该地区部署的部队质量参差不齐。具体来说,德军在南斯拉夫的主要军事力量由四个编号以7开头的步兵师组成,这些师分别是704步兵师、714步兵师、717步兵师和718步兵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部队都是新近组建的,不仅士兵训练不足,而且他们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也多为陈旧的二手货,且缺乏机动性,因为这些部队没有配备汽车用于移动。

通常,德国军队的步兵师由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组成,然而,这些步兵师却仅由两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营构成,即便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意识到这些师的战斗力是多么的薄弱。除了这些步兵师之外,德国军队还投入了342步兵师和187预备师参与战斗。

在克罗地亚地区,德军还招募了三个师,包括369「魔鬼」师、373「老虎」师和392「蓝色」师,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强。此外,德军还在南斯拉夫招募了两个党卫军师,即武装党卫军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和武装党卫军第13「圣刀」山地师。在这些部队中,只有「欧根亲王」师表现出了卓越的战斗力,而其他部队则显得平庸。

游击队在南斯拉夫的壮大历程

在游击战的早期阶段,铁托指挥的游击队实际上并不敢与德军正面交锋,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武器装备,如枪支和火炮,即便是面对德军的二流部队,其战斗力也不容轻视。德军仅凭几个次要部队和傀儡力量,就将铁托的游击队限制在了农村地带,而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则牢牢掌握在德军手中。

1943年,意大利的投降彻底改变了战局。在这一年,南斯拉夫地区的意大利军队几乎放弃了抵抗,他们的军火库中的武器装备几乎无偿地落入了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手中。这使得游击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迅速收复了大片失地。

到了1944年,南斯拉夫军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80万人。这支游击队不仅拥有自己的兵工厂,能够生产火炮、机枪,甚至坦克,而且他们还拥有飞机和军舰。可以说,他们已经超越了游击队的范畴,俨然成为了一支正规的军队。

实际上,欧洲的游击队和中国的游击队在概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以1941年为例,南斯拉夫的乌日策兵工厂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成功制造了超过两万支步枪、二百七十万发子弹和两万颗手雷。而在同一时期,尽管中国在八年抗战中生产了83万支步枪,但这一数字仅仅是南斯拉夫一个兵工厂在敌军封锁下所生产的武器数量。

在南斯拉夫,德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在1941年4月德军占领南斯拉夫至1945年4月20日的巴尔干战役中,德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共计约10万人。具体来说,有2万名士兵阵亡,64000人受伤,22000人失踪。尽管损失惨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损失主要集中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

原因其实相当直接:1944年,苏联军队挺进南斯拉夫,而铁托亲自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请求斯大林协助南斯拉夫的解放事业。斯大林对铁托的请求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指示托尔布欣率领乌克兰第三方面军、部分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以及三个保加利亚集团军进入南斯拉夫,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歼灭了德军在当地的部队。

可以认为,德军遭受的大部分损失主要源于苏军的攻击,尽管铁托领导的游击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但并非决定性因素。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责怪南斯拉夫,毕竟这个国家人口仅有1400万,且民族构成极为复杂,能够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生存下来已经实属不易,对其期望过高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