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亚太局势不等人,歼20进入暴兵模式,中国空军实力远超美军预料

2024-09-17军情

美军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自飞机应用于战争以来,美国参与的所有战争均占据制空权优势,这也是美国自一战以来「胜多负少」的重要原因。然而,如今美国在亚太地区正面临着有史以来第一场没有制空权的战争。在失去空中力量掩护的情况下,美国还能否赢得战争?

据美国记者亚伦·斯普雷最近发文称,中国正在迅速扩充空军力量。近年来,中国空军每年至少接收 240 架战斗机。在当今世界,拥有 100 多架战斗机即可被视为地区军事强国。而许多国家的第四代战斗机甚至以个位数计算,中国每年接收 200 多架新型战斗机的速度,足以令西方国家惊恐地高喊「中国威胁论」。

当然,中国并非主动生产如此多战斗机。然而,当前亚太局势紧迫,周边国家纷纷扩军备战,而中国已被美国视为头号战略对手。在此情况下,中国需要尽快拥有能够从亚太美军手中夺取制空权的空中力量,以实现「能战方能止战」的目标。

而且尽管中国每年接收的新型战斗机数量众多,但空军编制并未显著扩大。这是因为中国空军在接收新战机的同时,也在大量汰换歼-7、歼-8,以及早期的苏-27、歼-11A 和歼-10A 战斗机,从而使空军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美军真正担忧的是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过去 10 年是中国海军「下饺子」的时代。短短 10 年间,中国生产了近 30 艘 052D 型驱逐舰、8 艘 055 型驱逐舰、2 艘航空母舰、4 艘两栖攻击舰。至于常规潜艇和护卫舰,其数量更是隔几个月就会有变化,即便是资深军迷也难以摸清这几年中国究竟制造了多少艘常规潜艇和护卫舰。

随着中国海军每年新增舰艇吨位以十几万吨、二十多万吨的速度增长,军迷们曾戏称中国每年下水的舰艇吨位相当于一个「法国海军」。如今,轮到中国空军「暴兵」了,现在是每年服役的兵力相当于一个中等军事强国的空军。

据美媒报道,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已将歼-20 的产量提升至每年 120 架,短短数年间,中国歼-20 战斗机数量或已超 300 架,成为当前世界产量最大的第五代重型战斗机。

然而,美国 F-22 战斗机原计划生产 800 余架,后经美国国会一再削减,最终降至不足 200 架,且生产线已全面关停,相关配套生产大多也已倒闭,重启生产线的代价超出了国会的心理承受范围,几乎无望重新量产。

而 F-35 战斗机曾被美国寄予厚望,原计划每年生产 156 架,其中美国军队每年采购 110 架。然而,由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未能及时解决 F-35 出现的各种问题,且成本大幅上升,美国空军不得不多次削减 F-35 的采购量,目前每年仅能获得 48 架 F-35 战斗机。尽管美国空军目前仍拥有五代机的数量优势,但随着歼-20 持续批量生产,以及歼-35 开始服役,未来 5 年内,中国的第五代战斗机数量将超过美国。

中国五代机不仅数量多,且性能优。未来 5 年,中国超 90%的五代机为双发重型战斗机,而美国超 70%的五代机为单发战斗机。尽管 F-35 号称拥有重型战斗机级别的起飞重量,但因设计存在先天短板,或为兼顾多用途性能,导致其对地攻击力接近重型战斗机,空战能力却逊于同代重型战斗机。F-35 只能凭借隐身优势欺负四代机,一旦被四代机近身,甚至很可能被反杀。前些年,美国空军与德国空军曾举办演习,美军的 F-35A 在近距离格斗科目中被德国的台风战斗机击败。

F-35 的气动外形不利于高速飞行,即使装备了强大的发动机,其最高飞行速度也仅为 1.6 马赫。过低的速度使其无法像 F-22、歼-20 那样利用巡航速度优势「放风筝」,容易被四代机利用速度优势近身。一旦被近身,即使 F-35 仍能保持 1:1 以上的交换比,对美军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F-22 尽管硬指标十分出色,但它的最初设计是为了在西欧与苏联空军对抗,这使得 F-22 的航程较短,无法适应幅员辽阔的亚太作战环境,以致美军如今不得不为 F-22 研制具备雷达隐身性能的副油箱。

然而,F-22 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其航电架构设计于 20 世纪 90 年代,虽然在当下看来并不落伍,但也称不上先进,与歼-20 相比有明显差距。此外,F-22 的机载武器也不具优势,唯一可能让美军略感欣慰的是,F-22 多了一门机炮,在近距离格斗中,机炮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今时不同往日,空对空导弹的命中率大幅提升,尤其是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只要在有效射程内发射,基本可视为发射即摧毁。现代化战斗机都力求率先锁定敌人并发射导弹,机炮在空战中的作用已微乎其微。目前的美国,几乎找不到有效克制歼-20 的方法,原本还打算围绕中国构建一个 F-35 包围圈,以数量优势压制歼-20,然而美国未曾料到歼-20 的生产速度如此之快,数量现已反超 F-35。

歼-20 批量生产的同时,歼-16 的产量也相当可观。据美国媒体报道,第 13 批次的歼-16 已开始交付,其数量超过 350 架。目前,中国已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四代半重型战斗机。此外,大量服役的歼-10B/C 战斗机也在列,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四代半战斗机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与中国大量新型四代半战斗机服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目前进入了青黄不接的状态。美国空军现装备的 F-15 和 F-16 战斗机,平均机龄已超过 30 年,未来 10 年将面临大规模退役的浪潮。美国原本计划利用 F-35 填补 F-15 和 F-16 退役后的编制空缺,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未能有效解决 F-35 面临的各种问题,致使 F-35 的服役速度赶不上 F-15 和 F-16 的退役速度。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美国空军不得不委托波音公司生产一批全新升级的 F-15EX 战斗机。然而,原本应在 2023 年服役的 F-15EX,直至目前仅勉强交付了 2 架。此外,波音公司生产的 F-15EX 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甚至一度被送回工厂进行重修。

这表明美国航空工业同样遭受了制造业空心化的冲击。即便波音是航空领域的巨头,其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也明显下降,无法像中国那样迅速交付可靠的产品。

目前,美国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即中国在坦克、军舰和战斗机等领域的产能已经全面超越美国,这使得美国在空中的领先优势逐渐丧失。一旦这种优势失去,要想恢复就会比登天还难。

美国虽具科技与雄厚资金,然其暴兵能力渐失,如太平洋战争之能。此因近年美国过于依赖美元,收割他国,动辄制造「美元潮汐」,加息吸他国热钱,拖垮他国经济,继而抄底收购他国资产。

然而,加息对制造业的负面影响极大,会增加制造企业的贷款成本,使其失去活力,甚至主动裁员,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取利息。因此,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对自身实施了「自残」行为,将大部分制造业转移到海外。事实上,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就逐渐失去了大规模扩军的能力,多年来一直在吃冷战时期的老本。当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这批工程师和工厂消失后,美国在军工产能方面的弱点立即显现出来。此前,美军家底雄厚,人们并未察觉其一直在吃老本,直到现在与中国对比,人们才发现美国的军工产能已如此之差,以至于美国需要与印度、日本签订合同,让这些国家为其生产和维修军舰。再过几年,美国空军说不定需要委托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其维修战斗机。

虽然目前美国空军规模仍具优势,但已无法在亚太地区与中国争夺制空权,这是因为美国无法将其全部战斗机集中于亚太地区,而中国却可将大部分战斗机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

此外,美军在亚太地区的航空基地皆处于解放军中远程导弹的打击范围内。一旦冲突爆发,美军将有大量战斗机毁于机场,仅剩一部分战斗机能够执行任务。若在 10 年前,美国或许无需过分担忧,因为那时美军仍可凭借五代机的性能优势,以 F-22 寡敌众,仅靠少量 F-22 即可维持在亚太地区的空中优势。

不过,当前中国的五代机和四代半战机已大量列装,仅靠少量 F-22 根本无法打破解放军的空中优势,这使美军面临近百年来首次出现的难题: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打仗?

即便在冷战时期,美国面对苏联时在战斗机性能方面也拥有约半代的领先优势。而如今面对解放军,美国却在战斗机方面处于数量与质量的双重劣势。据官方消息,中国的歼-20 造价仅为 1.1 亿美元,成飞大批生产歼-20 后,其造价还将进一步降低,甚至可能低于美国的 F-35 战斗机。若美国想与中国展开一场空中军备竞赛,大概率将是美国先被拖垮。

这致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态度由过去的咄咄逼人转变为现今呼吁「维持现状」,并多次表明「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

中国海空军的扩军不仅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也标志着中国人才培养体系的成熟。即便生产了如此多的军舰和战斗机,中国仍有能力确保这些武器及时列装并形成战斗力,每年仅相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数以千计。相较之下,日本近几年新造的军舰往往热衷于强调自动化程度高,一艘大型军舰仅需 200 多人即可正常运行。这看似充满高科技,但实际上反映了日本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由于无法为自卫队培养足够的海军人才,日本只能在军舰自动化方面下功夫。然而,战争并非儿戏,军舰的损管和战时各种突发意外情况都需要人力应对,绝非自动化能够解决。

美国能在太平洋战争中获胜,工厂持续生产军舰和飞机是原因之一,美国社会能及时为这些军舰和战机配备水兵和飞行员也同样重要。当日本的精锐飞行员消耗殆尽时,美国则大批培养出合格的飞行员,实现了对日本的碾压。

如今的中国,正展现出类似的实力,而当今的美国,却愈发像昔日的日本,各领域都渐显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