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10天解决中国军队」,尺冬作战,印中将7800字捷报,发往新德里

2024-10-25军情

「10天解决中国军队」,尺冬作战,印中将7800字捷报,发往新德里

1962年,中印之间爆发了边境战争,自称为「亚洲强国」的印度不再高调,宣称一定会在十天内击败中国军队。

可惜的是,印度遭到了沉重打击。解放军灵活运用策略,一举成功反击,迫使印军在僧崇地区四处逃散,场面相当狼狈。

战前得意忘形、连续发布7800字捷报的考尔中将如今却成了笑柄。

当年的尺冬之战究竟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印度最终将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一、早已传来的喜讯

1962年10月7日,尺冬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炮火和弹药将漆黑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昼,轰鸣的爆炸声中,仅凭一个排的战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抵御住了印度两个营。

尽管解放军人数不多,但他们仍然坚持到了天亮。与此同时,印度国旗在尺冬和僧崇的哨所上空迎风飘扬。

刚刚就任的第四军军长考尔上将得知此消息后感到非常激动,瞬间情绪高涨。

立刻向新德里发电报,传达这个喜讯。

对此,旅长达尔维持有不同的看法。

不论是否存在阴谋,从尺冬和僧崇的重要性来看,解放军都不会轻易放手。

「军长,是否现在就发捷报有些过早?或许中国军队很快会反击,他们不可能轻易将哨所让给我们。」

在生死存亡的战场上,诡计多端是常事,关键在于战术。达尔维表现出的犹豫和小心其实十分正常。相反,作为一军之长的考尔却显得有些自以为是和轻视敌人。

在考尔的眼中,尺冬和僧崇无疑已掌握在他手中。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如今,中国人面临的任务不是夺取哨所,而是强化防线。

况且,考尔从情报机构了解到,中国的增援部队距离此地遥远,驻扎在拉萨和成都,短时间内无法赶到。

最快要等到11月份了,只能无奈地看着解放军遭受攻击。

在复杂险峻的地形、恶劣的气候以及败退的军队等不利条件下,解放军真的能坚持到冬天吗?

考尔深知形势的严峻,他信心满满地宣称:「在十天之内,定会消灭所有解放军,取得胜利。」

在骄傲自满之际,考尔似乎忽视了印军即将遭遇饥饿的危机。

起初,印度并未预料到中国会真的发动战争,在慌乱中,他们甚至没仔细理清最基本的后勤路线。

可立功心切的考尔根本不会在意这些。

他开始口述战功报告给通讯参谋:「尺冬、僧崇等重要地形已被我军占领,中国军队损失惨重,敌人多数已经被我们击毙,现在正准备进行新一轮的进攻...」

在现代战争中,一篇报文因考尔的「添油加醋」而冗长至七千多字,措辞模棱两可,数量也含混不清。

报文的末尾几乎全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如天气、士气和后勤供应等,写得一团糟,导致一名通讯员累得不行,只好让准将达尔维接替撰写。

心烦意乱的达尔维强忍着内心的不快,将考尔的话逐一记下。

电台花费了近8小时将电报翻译成密码。

在这8小时内,印军的其他电报为考尔的「捷报」让出了空间。

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军事密电,曾经导致前线通讯出现了明显的拥堵,后果不言而喻。

完成所有事情后,达尔维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十天,他时刻担心中国会进行报复。

出乎意料的是,解放军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反而将驻扎在附近的部队全部撤回。

10月17日,考尔飞回新德里,似乎只是为了发出那份象征「荣誉」的电报,也许是感受到了危险的迫近,便将剩下的麻烦全都留给了达尔维。

可惜,考尔的计划落空了。他不仅没有获得新德里那帮"老爷们"的赞赏,反而成了国际间的笑话。大家都在嘲笑他的狂妄自大。

二、出人意料的反击

10月19日清晨五点,震耳欲聋的炮声回荡在僧崇。解放军对僧崇展开了强烈的反击。

「旅长,中国军队发起反击了!」达尔维听到这个消息,脑海中瞬间一片空白,只响起一个声音——完了!

达尔维没有犹豫,立刻抓起桌上的望远镜跑了出去。

通过高倍率的望远镜,他目睹了终生难忘的场景:数百名持枪的中国士兵从战壕中跃出,响亮的炮火为他们开辟道路。

印军似乎是陷入了沉默,或许是受到惊吓,暂时没有采取任何反击行动。

61师874团的战士们早已做好各项准备,个个热血沸腾,不久便成功占领山顶。

随着僧崇即将「易主」,达尔维在哨所左侧埋伏的一个连队终于意识到了,便对解放军开火。

一声炮响,高地上的印军这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纷纷开始用重机枪开火。

在双面夹击和强大的火力压力下,解放军陷入了困境,不得不选择撤退。

见到这一幕,库马克营的士兵们欢声雷动,而在旁观战的达尔维却满脸愁苦。

他明白,这次库马克营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果然,解放军迅速展开了第二次反击。

这次的攻击比第一次要激烈得多。不仅是僧崇,就连左侧埋伏的连队也受到了影响。

望远镜的视野瞬间被黑烟遮挡,解放军的身影从烟雾中跃出,接连向山岭发起冲锋,展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绝非印军能够抵御。

被俘的印度军官(从左到右):拉顿·辛格中校、阿鲁瓦利亚中校、达尔维准将、瑞克中校以及泰瓦利中校。

此时,达尔维意识到中国的援军已经抵达。

僧崇那至少装备了50门火炮,库马克营不得不放弃,如果轻率增援,第七旅将面临损失。

达尔维不得不考虑全局,虽然心中无奈。

当炮声消失,万物恢复宁静,硝烟完全散去时,僧崇的山丘上飘起了一抹鲜红色,在风中摇曳,更加醒目。

被我军俘获的印度第7步兵旅的旅长达尔维准将(中)

激烈的战斗才刚拉开帷幕,达尔维便已经察觉到了失败的可怕。

三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从未感受到如此深重的恐惧。即使他指挥若定,也无法改变印度的命运。

仅仅过了两天,中国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让印军感到恐惧,不敢轻举妄动。

考尔中将的「十日之约」连一半时间都没能维持下来,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总结:

印度的失败绝非偶然。最初,印度的决策层对局势极为轻视,缺乏有效的战略规划。

后来,印度高层频繁显露出严重的「精神崩溃」,从心理上来看,他们注定要在与中国军队的对抗中失败。

战士们的士气是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而总指挥官考尔中将一临阵退缩,导致整个第4步兵师崩溃不堪。

我军缴获了一部分印度军队的武器、弹药和飞机。

可以说,如果缺乏准确且详尽的政治决策以及高明的指挥将领,那么即使占据了优势,最终也难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经过这场战争,印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变得「乖巧」了许多。虽然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些小冲突,但印度军队始终不敢对中国军队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