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咱国家着手改造前苏联的航母瓦良格号,那时候好多西方国家瞧不上这事儿,说咱中国没啥相关技术,买这玩意儿就跟买了堆废铁似的。
其中顶重要的,是舰载机的起降本事,这对航母战斗力有直接影响。那影响舰载机起降的关键技术呢,是拦阻索,没了这根「绳儿」,飞机就没法在航母上着陆了。
当时辽宁号眼瞅着要下水了,可拦阻索没个影儿,打算向美俄那些国家买,结果他们要价高得离谱。谁能想到呢,才 120 天,咱中国自己的拦阻索就有了。
拦阻索到底有啥高科技呢?咱国家的民营企业咋就能在这么短时间里造出合格的东西来呢?
【拦阻索有多难造?】
1916 年,英国人最先整出了航母的初步样子,然而有个事儿把他们给难住了,就是飞机咋能安全落下来。
在陆地上,飞机能在跑道上滑行个一两公里,把速度缓缓降下来。可在航母上呢,就算到了今天,最长的甲板也超不过 350 米,这距离压根儿就不够飞机降落时滑行的。要是飞机停不下来,那只能往海里冲了。
要是舰载机从航母起飞后,跑去陆地上降落,那航母远海作战的功能就没了,连普通军舰都比不上,所以,搞定飞机降落这事变成了航母研发的关键。
后来,美国跟英国持续开展技术交流,想着用一根「绳索」,等飞机落到航母甲板时,把飞机套住,不让它再往前滑。经过多次试验,总算搞出了航母拦阻索的技术。
虽说拦阻索的原理不复杂,可对这装置的要求可不低,得能承受住特别大的拉力,还得有充分的柔韧性才行。
当下舰载机的重量大体都在二十吨往上,在降落的时候,速度依旧能达到每小时二百公里往上,由此产生的拉力能有上百吨。
现代航母上的拦阻索能使飞机在短短 3 秒内停下,所以对其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是特别高的。
拿美国当下的 Mk7Ⅲ型拦阻索系统来说,从外表瞅就是一根金属绳,可要是把它拆开,就能知道其构造特别繁杂。
它里边有6股钢丝绳,每一股钢丝绳是把12根主钢丝、12根中等大小的钢丝以及6根呈三角形排列的细钢丝扭在一起形成的,芯儿是油浸过的麻纤维或者聚酯纤维。
要保证飞机不出差错,现今世界上的航母通常会装 4 到 6 道拦阻索,每道间隔 12 米,就算这样,由于拦阻索有问题引发的事故还是常常出现。
2003 年,在美国的华盛顿号航母上,有一架大黄蜂 F - 18 战斗机,它在降落的时候,碰上拦阻索断了,然后这飞机就直接往海里冲去了。
飞行员跳伞保命了,可飞机在甲板上滑的时候,机翼把甲板毁得挺严重,还让 14 个地勤受了伤。
2016年,在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上,一架预警机也碰上了拦阻索断裂的事儿,飞行员把飞机成功拉起了,可那断裂的拦阻索就跟要命的钢鞭似的,把8个工作人员的双腿给扫断了。
像俄罗斯等其他有航母的国家,差不多都出现过类似的事故,每次这种事故都带来很大损失。要知道,拦阻索对舰载机太重要了,质量一定得好。
那时候咱国家还造不出拦阻索呢,那辽宁号的拦阻索问题咋整啊?
【我国遭遇漫天要价】
因为制造拦阻索的技术特别难,所以在辽宁号下水前,那时候全世界就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这三个国家能制造拦阻索。
美国航母上自家产的拦阻索,一根就得150万美元呢,一艘航母得配4根,那可就是600万美元啦。
再者说,拦阻索可不是能长久使用的玩意儿,差不多一根用个100次,就得换新的,没人敢在舰载机的安全问题上马虎,这也就是说,舰载机每降落一回,就得花1.5万美元。
美国现有11艘航母,要是每天每艘航母起降110架次,那一年就得差不多6亿美元呢!可实际上比这数还多得多。
甭管多贵,咱国家要想让航母具备战斗力,那拦阻索是少不了的。可当中国打算从国外购进拦阻索时,对方却狮子大开口,胡乱要价。
美国自己用一根是150万美元,可卖给盟友时价格就得翻倍。就拿法国来说,美国向其要价300万美元。
咱国家找美国买拦阻索,美国可好,一根就敢要一千万美元,四根就得四千万美元,这摆明了就是不想卖,故意弄个天价出来。再说英国,向来跟美国一个鼻孔出气。
苏联解体让俄罗斯大伤元气,想造拦阻索对他们来说困难不小。那时咱国家打算从俄罗斯引进这技术,可最后没成。
我国再三考虑后觉得,要是搞航母,那拦阻索这技术必须得咱自己掌握。
要是从美国那儿当「冤大头」进口东西,虽说会被狠宰一笔,但起码还能买到。可要是真打起仗来咋办呢?
再者说,拦阻索属于「消耗品」,用一回就少一回。以后中国要是有多艘航母了,光在这一项上就得耗费大量资金,咋算都不合算。
一番讨论后,我国军方打算发动民间力量,瞧瞧国内有没有企业能把拦阻索的问题解决,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一场招标就此展开。
【当「黑科技」成为「黑色幽默」】
咱国家在1985年的时候从澳大利亚那儿买了一艘轻型航母,叫「墨尔本号」,这航母上有些报废的、断开的拦阻索。
技术人员拿到一些样品,测了拦阻索的技术参数,然后依据这个,对国内企业搞公开招标。
2012 年,军方把国内差不多所有缆绳制造企业都给召集起来了,把航母拦阻索的数据公开,鼓动大家大胆创新,使劲攻克难关,一定得把这项技术给突破了。
参与竞标的有个河北保定的公司,是巨力索具集团,这是家民营上市企业,搞各类索具及相关产品好多年了,还参与过不少大型项目,在行业里挺有名气的。
他们的技术人员拿到航母拦阻索的参数后,越瞧越觉着眼熟。一番对比下来,才晓得他们以前生产过的一个东西,跟军方给的技术参数差不多能对上,而且他们生产的那产品性能好像还更胜一筹呢。
巨力集团赶忙跟军方沟通,讲你们所需的这产品,我们好像生产过,仓库里当下还存着几千根现货呢,要不先拉些走做个测试,瞧瞧是不是你们想要的那种。
军方联系人听完直接傻了眼,这航母拦阻索可是被美国狠敲竹杠的!全球就三个国家能造出来。
现在有个国内的公司表示,他们仓库里放着几千根呢,这啥情况啊!
军方火速拿来样品做测试,一测发现技术参数确实达标,接着在陆地上对舰载机展开测试,没想到3秒钟就把飞机停下了,这可把大伙都惊到了,巨力集团咋就有制造航母拦阻索的本事呢?
得说是美国那边起的头,在 2002 年的时候,有个美国的公司找上巨力集团,要他们制造一种特别的索具,那各项参数的要求特别严格。
这种索具的质地特别,用的材料得单独冶炼,开一回炉,起码得产出几千根,可美国公司要的量不多,一次只要几百根,所以巨力集团不太愿意接这单生意。
不过美国公司给出了每根40万美元的报价,还承诺把库存产品都包揽下来,并且会付高额定金。
得知道,2002 年的时候,40 万美元那可不是个小数字,既然甲方乐意掏钱,那没啥好说的,开干!
技术人员反复做实验测试,巨力集团总算造出了能让美国客户称心的产品,于是双方就这么合作了差不多十年。
那时候巨力集团还问过,美国人拿这些索具干啥使,人家回答说安在机场周边,要是飞机冲出跑道了能拦一下,再往下问人家就不肯说了。
巨力集团哪能想到,这竟然是航母上的拦阻索呢,那美国公司为啥让中国的企业来制造呢?其实就是为了挣钱呗。
美国军方采购,一根的价格是150万,最底层的承包商呢,供货价大概能有70万美元上下。
可美国国内生产的成本老高了,所以就找上了中国的公司,就算花40万美元去收购,那也比他们在自己国内生产来得合算。
靠着巨力集团供应的大量货源,我国以其为依据展开多次调整试验,持续优化产品,历经4个月,终于在2012年让辽宁号成功下水。
后来,山东号与福建号的拦阻索都完成了国产化。巨力集团的供货价格呢,就比成本高一点点,他们表示,得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出把力。
中国航母拦阻索的诞生方式挺让人意外,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在持续增强,这实力不光是产能的增加,关键是技术水平也提高了。
咱国家正在攻克越来越多那些曾让西方国家得意的技术,这些技术肯定会加快我国产业升级的速度,让中国制造变得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