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座谈会上,有个英国记者朝金一南少将提出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尖锐问题。那金一南少将咋回应呢?这抗美援朝战争到底算不算胜利呀?
朝鲜战争到底是谁赢啦?
这事儿啊,中美始终没达成一致,美国人就不肯承认自己在这场战争里输了。咱国家的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专家金一南少将参加的一个座谈会上,有个英国记者把这老事儿又给拎出来了,还问金一南将军朝鲜战争谁胜谁负的问题。
那自然,这名记者说的中方阵亡数字,确实是有根有据的。咱打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就对志愿军战士的伤亡情况做统计了,到现在这统计还在不停更新呢,毕竟总有新的史料冒出来。按照最新统计的阵亡数,志愿军在朝鲜牺牲的大概有19万人,这跟这名记者讲的倒是相符。可这名记者说的美军阵亡数字,那可就大有毛病了。
嘿,那名记者提的问题挺尖锐,金一南将军呢,就简简单单一句话回了过去:「光凭伤亡数字就断定一场战争的输赢,那可太片面啦!」
那就是说,评判战争胜败,不能光看双方伤亡的对比。接下来,金一南少将从好几个方面对咋判断战争输赢的办法进行了分析。他讲,判断一场战争的输赢,重点得看战略目的实现没,打完后双方啥心态,还有这战争给双方带来啥影响。
金一南将军这话那可是说到点子上了,说白了,甭管西方咋污蔑,抗美援朝这场仗那就是咱打赢了,为啥这么说呢?
咱先说说阵亡人数这事儿。这名记者讲的志愿军阵亡人数没啥毛病,可美军的阵亡人数就有大问题了,这主要是因为美军那阵亡统计的法子,还有人员构成的缘故。
那时候美军统计阵亡人数可严了,得确定这人参加了战役,还得找到这人尸体上的身份牌,就是常说的「狗牌」,核对好了才能算阵亡呢。这么一来,好多其实已经死了的美军,因为身份牌没找着,就没被算进阵亡里去。再者说,那会儿美国反战闹得凶,美军为让老百姓安心,常常会把一部分伤亡数字瞒着不报。
而且呀,双方统计人员的范围那可是严重不对等。您想想,当时跟志愿军打仗的可不单单是美军,那是整个「联合国军」跟韩军呢,美军不过是这所谓联合国军里的一员罢了。那美军的阵亡数咋能代表整体的阵亡数呢?
嘿,您知道吗?志愿军在那战争里可灭了不少韩军呢,韩国在这场仗里的伤亡那叫一个惨重。可美军呢,压根没把韩军当人看,连他们的伤亡数都不去统计。那时候韩国的李承晚政府为了把统治稳住,在韩军阵亡人数上不停地瞎编乱造。
且不说韩国,那英国、土耳其、法国、泰国、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国也掺和进了这场仗,他们也让志愿军有了一定的伤亡,自己也被志愿军消灭了不少,这部分人的阵亡数美军都没算进去呢。所以光拿志愿军的阵亡数跟美军的阵亡数来比,那肯定不公平啊。
那再说说战争胜负咋评判这事儿。确实啊,就像金一南少将讲的,光凭伤亡数字来断定一场战争的输赢,那可不全面,伤亡数字可不是评判输赢的唯一凭据。
您这说法可不对啊!要是光瞧伤亡数字,就说咱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苏联的卫国战争是惨败,那可太离谱啦!咱中国在抗日战争里的伤亡确实比日本多不少,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伤亡也确实比德国多挺多,但这可不等于就是惨败啊!
那咋能就凭这点就说战争输了呢?那可不对。咱中国跟苏联这两场仗那可都打得漂亮,咱中国让日本无条件投降,还把台湾岛、澎湖列岛那些之前被占的地儿都给收回来了。苏联呢,更是厉害,直接把红旗插到柏林国会大厦上了,还把德国一部分地儿划到自己那儿了。虽说中苏的伤亡比敌军多,可你能说这两场仗没打赢吗?
那这战争到底咋判断谁胜谁败呢?有俩要点,一是两边的战略目标实现没,二是这战争给两边带来啥影响,还有心态咋变的。
咱先说头一点啊,这评判标准搁战役胜负上也管用,就拿抗战说事儿。像抗战里那几场有名的仗,特别是1937年的那几场,咱确实是打输了。
就说淞沪会战吧,老蒋要保住上海,日军要拿下上海,末了上海被占了,那自然是日军占了上风。太原会战呢,阎锡山想护住太原,日军想攻破太原,最后太原丢了,还是日军得了逞。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们的打算都成了,咱这边的打算没成。不过呢,1939 年的第一次长沙会战,那明显是咱打了个胜仗。
日军这仗是奔着夺长沙来的,薛岳呢,是要守长沙。末了日军被打退,咱守住了长沙,这仗日军输了。虽说咱这边伤亡比日军多,战后也没借着这劲儿把以前丢的地儿收回来。可咱的战略就是守长沙,还把日军的想法给搅黄了,那这自然得算咱赢啦。
抗美援朝这场仗也是这么个事儿。咱抗美援朝为的啥?志愿军入朝那口号说得明明白白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唱的歌里也这么讲:「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那为啥咱得抗美援朝呢?说到底啊,是美国过了三八线,想把北朝鲜给灭了,还派飞机炸咱国家的丹东、沈阳这些个城市,这可就直接把咱边境安全给威胁了。
所以啊,咱得把美国那近在眼前的威胁给除掉,不能让美国占了北朝鲜后再冲着咱来,得保卫咱刚建立的人民政权,这才坚决地去抗美援朝。咱的想法就是护住朝鲜,守住三八线,这样才能让咱国家的边境安稳,国家也能稳稳当当的,可不是要把韩国给灭了,在朝鲜半岛上横冲直撞。
那咱的目的实现没?那肯定实现了呀,打那以后朝鲜一直存在着,还跟咱国家保持着盟友关系呢。咱国家跟朝鲜挨着的那片边境地区,打那往后也没再受过美国的直接威胁,这么看咱当然是胜利了。
那反过来讲,美国掺和这场战争图个啥呢?难道就只是为了护住韩国?那可拉倒吧,要是就为这,美国犯不着大动干戈,整那么大场面。
嘿,您瞧瞧,美国在仁川登陆,把朝鲜军主力给灭了之后,那可就完全有了能占上风结束这场战争的条件啦。咱国家给美国发的警告是啥?就是别越过三八线。啥意思呢?就是说美军要是光在三八线以南待着,那事儿都好说。可美国收手了吗?
那哪儿成啊!他们压根儿没把咱的警告当回事儿,过了三八线还往北走,占了朝鲜首都平壤,又一股脑儿推到鸭绿江边。嘿,这还不算完,觉着人少呢,还想让国内再多给些军队和物资。
要是美国参战就为保住韩国,让朝鲜半岛稳当些,以均势把朝鲜战争了结,那这场仗美国确实不算输。可要是这样的话,他们在 1950 年 10 月就该打住了,没必要再往前凑了——这时候他们该得的都得了,也没必要再调好多军队和物资过来,要晓得这些可都费钱着呢!
嘿,可美国呢,不听咱中国的警告,一个劲儿往前冲,把战火烧到咱这儿了。这明摆着美国的心思可不只是保住韩国,是想把整个朝鲜半岛都攥在手里,还说啥「要让民主的光洒遍全朝鲜」,他们自己在战争备忘录里也多次这么讲。他们参战就是想灭了朝鲜,让韩国把朝鲜半岛统一了,再进一步害咱中国的安全,给咱东北那旮旯带来威胁。
那美国的目的成了吗?压根没成!美国不光没灭了朝鲜,到头来朝鲜还占了更多地方,这使得朝鲜比起韩国来,有了更大的战略优势。战后的朝韩边界可不是按战前两边的边界划的,是按实际控制线来的。像重要的战略要地开城,战后就被朝鲜给拿下了。所以说,美国的战略目的那是一点儿都没实现,妥妥地大败而归。
这么说吧,拿战略目的达没达成当评判标准,不管是咱中国这边,还是美国那边,那抗美援朝这场仗,明摆着是咱中国胜了。
咱再说说战争对两边的作用。战前呐,咱国家好多人都被美国那超级大国的名头给吓着了,有些人对美国还挺害怕呢。咱国家确实也老是得把美国的干涉这点事儿考虑进去,就像渡江战役快开始的时候,咱军队还得琢磨美国直接派兵来捣乱的可能性,还得留些兵力盯着美国。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的时候,一开始不少人不同意,原因就是觉得美国太厉害了。
嘿,抗美援朝战争打完后,这心态可就彻底变啦!全国上下都不再怕美国了。咱都实实在在地把美国人给打败了,那还怕啥美国来干涉呀!大家都明白,美国就是个「纸老虎」嘛!后来中苏关系不好了,咱国家照样有胆量接着跟美国对着干,还喊出了「两个拳头打人」的口号,敢同时跟美国和苏联较劲,就知道这一仗让咱国家多有底气了!
那美国受战争啥影响呢?嘿,正相反着来。战争完了后,美国国内那是满是失落劲儿,也不敢再瞎想啥入侵中国的事儿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他那【从多瑙河到鸭绿江】的回忆录里说:「我得了个不咋好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头一个在没打胜仗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瞅瞅,这场战争给美国的打击可老大了。
那这么说来,把上面那些个说法归拢到一块儿,咱国家那肯定是抗美援朝这场仗的赢家啊!这事儿啊,甭管某些西方学者咋耍那「春秋笔法」,咋歪曲历史,那都没戏,改变不了!咱也得把这胜利记在心里头,靠着抗美援朝的精神,接着往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