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届的珠海航展都可以说是一场军迷的盛宴,没别的理由,各种老婆啊不是各种新锐装备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我们说这是「航空展」,但实际上珠海航展已经发展成为了综合性防务展览,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也有,海里游的也有。
这次的珠海航展,各位大猪蹄子们自然是把充满「欲火」的眼神投向了亮相的3款隐身战机身上,各路媒体也早在开展之前就跟踪报道,歼-35A、歼-20还有毛子「苏飞超薄」的靓照早就传遍了整个网络,苏-57短距起飞然后「旱地拔葱」的姿态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哦对了,歼-20与苏-57还同框合影了,限时复刻【流浪地球2】名场面。
总之这次航展在开展之前就已经给了中俄三款隐身战机极高的曝光量和流量,话题热度非常高,但我今天不想讲她们,因为聊她们的帖子、视频、媒体报道已经够多了,我这个「臭军迷」也未必能讲得更好。那么我今天要讲的,是一款非常特殊的装备。
前面我做过关于「航母上天」的节目,想法很科幻,但技术门槛非常高,基本等同于把当下的材料学、能源技术来一次彻底的「大革命」,你我这一辈肯定是看不到这一幕了,孙辈都只是小概率看得到,但想想,几万吨的巨舰带着磅礴的力量腾空而起驶向宇宙,这画面想想就很带感!
而在今年的珠海航展,有那么一款装备就与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只是这款装备……既没有数万吨的庞大身躯,也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它是一款无人机,名叫「九天」,是中航工业推出的一款10吨级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款无人机如果不细看的话,可能会觉得这跟我军已经列装的无侦-10有些相似,不过后者是一款专职的高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军迷送外号「全村鹰」。
这款名叫「九天」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之所以在这次珠海航展上吸引了外界目光,是因为其机腹部位有一个「异构蜂巢任务舱」,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个模块化的任务舱具备什么战术能力了。对这款无人机,国内外军事媒体和自媒体均有报道,新华网称其为「灵活配置的重型无人机」,还有一位「老熟人」,美国动力网站旗下的「战区」专栏,为其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观点在标题里就表达出来了:Looks To Be A Swarm Mothership(有望成为「蜂群母舰」)。
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让我想到了【星际争霸】当中「星灵」阵营的「航母」,这玩意是真正意义上能飞的航母,作战方式也是用自身携带的舰载无人机进行攻击,当然,这玩意的大小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这种攻击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给防守方造成极大的防御压力,因为攻击方向不止一个,可能是从四面八方同时发起。而且如果在未来,我国能升级炸药技术的话,每一架小型自杀式无人机,或者巡飞弹也能发挥出极强的破坏力,那这种「蜂群母舰」的战斗能力就非常可观了。
说起这个,我还是得强调一个观点,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这个不假,但远没有到能够把主战坦克踢下历史舞台的地步,因为它还不能取代主战坦克等陆战兵器的职能,最起码的,目前无人机还不具备地面攻坚战斗所需要的,能够伴随步兵的直射火力以及装甲防护。而今天所讲的「九天」无人机,它也还需要机场进行部署,它在未来的作用,简单说就是在前线,携带大量小型无人机或者巡飞弹升空,抵达指定空域后,依照命令布撒,到这一步为止,它就像是一架空中的小型「航母」,只是目前的公开消息中没有说明这些小型无人机能不能回收。
那么我们姑且把这些小型无人机当做一次性用品,反正成本低,经得起大量消耗。在军事行动中,一架满载小型无人机或者巡飞弹的「九天」无人机系统,至少能够在攻击与侦察行动中起到非常亮眼的作用。而这就必须讲到无人机蜂群作战。这种作战形式所需要的科技水平非常高,因为它直接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挂钩,主要难点就是如何让一群小型无人机进行有效的编组,并最终实现协同作战的效果。
中美两国在这项技术的研究中走在了第一梯队的位置,说不上谁比谁先进,美国也有类似的小型无人机荚舱,只是像这样把大型无人机变成「蜂群母舰」,确实是中国先做了。我们在节假日看到的无人机群表演,在空中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华丽图案,就是这种技术最简单的一种应用。要想在军事领域应用这种技术,难度可比这要大多了。
我不是专业人士,科研方面的我讲不了,但可以观察得出一个结论:中美两国现在都在无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发力,而这项技术又高度依赖本国的电子工业以及信息技术水平,因此要落实这项技术的前提就是要在人工智能、无人技术等领域,先取得一定进展。
在打击行动中,这些具备编队协同能力的自动化小型无人机,其本质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化的、无人的「神风特攻机」,其自身装有高性能炸药,可以自主识别目标,反馈目标信息,最后编队协同对目标发起攻击。如果目标是防护较弱的步兵班或者轻装甲车辆,也许一架无人机扑上去就够,如果是防护能力较强的装甲目标或者是掩体,亦或是设备部署较为分散的防空阵地,那么这些无人机「蜂群」就可以协同进攻,对目标从360度方向发起饱和式攻击。
而在侦察行动中,这种「蜂群」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个是体型小、噪音低,不易被发现,另一个是用数据链组网的小型无人机侦察集群,可以在空中机动部署,以相对较近的距离实时掌握目标的动态情报,这点在俄乌战场上亦有体现,双方都在使用无人机为后方的炮兵等火力打击单位提供目标识别和火力引导,这也会成为未来我军无人机「蜂群」的重要作用之一。
听起来这种无人机「蜂群」非常不好对付,事实上的确如此,一方面是防空系统的识别困难,需要列装专门的应对低慢小目标的防空雷达,另一方面就是成本效益比确实太低了,无论是「爱国者」「红旗」这样的防空导弹系统,还是「铠甲S1」这样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一次攻击的成本都会高于这种低慢小无人机群。
这样一来,怎么对付这种无人机群也成为了各国的一个研究课题,我国军事科研单位也出过相关研究论文,最终的反制方案确定在动态构建「杀伤链」这个方面。具体说一下,就是提升防御系统针对「蜂群」的适应性和反应速度,利用多域感知、分布式指挥控制以及资源优化,还有拦截技术创新等手段升级防御系统。所谓「拦截技术创新」,就是指用高能激光等定向能武器,但这些在研的先进防御系统仍旧需要时间。
那么这跟今天讲的「蜂群母舰」又有何关系?这么说吧,我用歼-20来举一个例子,在它正式列装部队之前,我军的确准备过用手上的现役非隐身机型,与敌军隐身战机作战的方案,但这些方案的实际效果终归不可能真的让敌军隐身战机来帮忙检验。
于是,我军在歼-20正式列装部队之后,也展开了跨代机型的对抗演练,这种演练既证明了隐身战机在非隐身战机面前,确实可以做到「无伤通关」,也证明了非隐身战机利用体系作战能力,也能与隐身战机一战。这个道理用在无人机「蜂群」的攻防作战演练上,也一样,我们自己有了这种「蜂群」,那我们就能用来研究怎么对付敌人的「蜂群」。
要知道现在世界上,中美只是站在了这个领域的第一梯队,而不是唯二在研究的,欧洲那边也在搞自己的「蜂群」项目研究,日韩这边也在跟,美国还有可能向他们输送技术。总的来说,我国在未来一定会面对敌人的「蜂群」,提早用自己开发出来的同类型装备,模拟攻防,有助于我们夺得先机。
最后,这种由大型无人机携带,可机动部署的「蜂群」,在应急救灾这方面也是有大用处的。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难发生后要想及时展开科学合理的救援,一方面是要救援力量及时抵达现场,另一方面,决策部门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灾难现场的情报,此时「蜂群」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我国已经有了利用大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对灾区展开应急通信的能力,那么这种「蜂群」在灾区上空部署之后,可以通过特定算法展开精度相对较高,且反应时间较快的遥感测绘工作,争取在第一时间让决策部门掌握详尽的影像资料,这有助于压缩决策时间,为受灾群众留出更多的求生时间,这项研究目前在我国已经有相关科研机构在做了。
OK,目前关于「九天」无人机系统的公开信息确实不多,这期节目的内容很多是我以「九天」为引子,查阅资料后得出来的,欢迎专业人士批评!「九天」只是一个我国无人机技术研究成果的一个缩影,珠海航展上还会有更多先进装备与大家见面,在下会和大家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