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炒作「监视」影像
近年来的几次围岛演习中,解放军舰机靠近台岛时,岛内通常保持沉默。而当演习结束后,岛内媒体则会有所动作。「联合利剑-2024B」演习结束后,岛内媒体发布了一段美制「狙击手」光电吊舱拍摄的画面,声称是台空军F-16战斗机「监视」下的解放军歼-15舰载机,画面显示歼-15飞行姿态平稳,「似乎毫无察觉」。
台军演习视频疑点
显然,岛内媒体和台军试图通过这段说服力不强的视频展示「一切尽在掌握」。但若真开战,台军根本无法拍到这种画面,因为歼-20很可能迅速夺取制空权,别说挂了「狙击手」吊舱的F-16,就连救援直升机也可能无法起飞。
5月「联合利剑-2024A」演习后,台军也发布了「狙击手」吊舱拍摄的歼-16和轰-6图像,图像中有类似瞄准器的白色方框,一度被解读为「F-16远程锁定」。那么,这些解放军战机是否真的没有察觉?我们还需了解「狙击手」吊舱的功能。
狙击手吊舱提升战机感知能力
现代战争中,战斗机不仅是争夺制空权的关键,还承担侦察、态势评估等任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AN/AAQ-33「狙击手」高级瞄准吊舱旨在提升战斗机的全天候感知能力。
「狙击手」是一个轻型瞄准吊舱,具有优秀的图像处理功能,使飞行员能在防空导弹射程外探测和识别目标。它集成了前视红外系统、双模激光器、高清电视和激光标记器等多种传感器。
简单来说,「狙击手」相当于一个大号多功能望远镜,主要用于远距离和恶劣环境下的目标识别,而不具备目标指示功能。其实质是一个具有拍摄、夜视和红外探测功能的光学成像系统,对歼-15构不成威胁。
台军雷达性能及限制
台空军装备先进,拥有多种探测和传感设备,如F-16V的AN/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可在全天候条件下探测,最大探测距离达370公里,即使考虑天气影响,探测和制导距离也超过200公里。若台军能展示用AN/APG-83锁定解放军战机的证据,将比用摄像机拍摄更具说服力。
然而,军演中电子对抗激烈,电磁环境恶劣,台军可能难以维持正常的通信。因此,只有基于光学原理的「狙击手」吊舱能正常工作,因为它通过可见光探测目标,只要目标发光发热即可发现。
台军首次近岸发现歼-15
岛内舆论对此反应冷淡,有人评论称「我也常用橡皮筋瞄准老板的头」,暗讽意味明显。
台军未明确或可能不愿承认的是,拍到歼-15的意义。消息称,当时F-16V位于台岛中央山脉上空,按「狙击手」雷达的探测距离,歼-15应离台岛海岸线不远,体现了「逐步挤压空间」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这是台军首次在海岸线附近目视发现歼-15,表明我海军航空兵已封锁台岛东海岸。
台军战机难起飞应战
台军现在能否起飞战斗机来确认情况值得怀疑。根据「联合利剑」演习的流程,东风系列导弹和远程火箭炮将首先火力覆盖台军的机场、港口等关键目标,台军战机可能几乎没有起飞机会。即便能起飞,缺乏隐身能力的F-16V、幻影2000和IDF等战机,在面对专门负责制空作战的歼-20时,也难以占到优势。因此,台军这种所谓的「表演」只能在战前蒙蔽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