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二战欧洲战场,美军轻坦自信之殇

2025-01-14军情

还在为自己的运气发愁吗?别担心,关注我,让你好运连连,财运亨通!

话说二战那会儿,美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轻型坦克使用,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轻坦这玩意儿,跑得快是真快,可皮薄馅儿少也是不争的事实。

按理说,在欧洲那种绞肉机般的战场上,轻坦活脱脱就是个活靶子。

苏联和德国后期基本都淘汰了这玩意儿,可美国人却跟宝贝似的,从「斯图亚特」到「霞飞」,愣是造了上万辆。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想想看,1943年,库尔斯克坦克大战打得天昏地暗,T-34和虎式坦克捉对厮杀,那场面,简直燃爆了。

搁这节骨眼儿上,美国人居然推出了「霞飞」轻型坦克,75毫米炮看着还行,可那薄皮大馅的装甲,真够呛。

这就好比穿着背心去参加UFC,不是找虐吗?

五名乘员挤在狭小的车厢里,想想都憋屈,机动性再好,也扛不住一发穿甲弹啊。

美军自己心里也清楚,所以「霞飞」很少上一线,基本沦为了战场「气氛组」。

其实,早在1938年,美国人就开始琢磨新坦克了。

除了大名鼎鼎的谢尔曼,还有「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这小家伙,14.7吨的体重,37毫米的炮,最大优点就是跑得快,每小时56公里,妥妥的「小钢炮」。

可到了北非战场,它那点儿装甲根本不够看,经常被德军一顿胖揍。

英国人更绝,直接把缴获的「斯图亚特」改成了「袋鼠」运兵车,算是废物利用了。

有人说,轻坦主要用于侦察。

这话听着有理,可美国人造了八千多辆「斯图亚特」,就为了侦察?

这也太奢侈了吧!

实际上,轻坦在当时的主要任务还是支援步兵,偶尔客串一下反坦克,欺负欺负意大利的豆丁坦克还行,碰上德军的虎式豹式,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那么,美国人为啥对轻坦如此执着呢?

这跟他们的战略重心有关。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坦克普遍较弱,「斯图亚特」在那儿还能耀武扬威一番。

在欧洲战场,美军参战较晚,对战场的残酷性估计不足,加上强大的工业实力,造啥都跟下饺子似的,所以轻坦也跟着凑热闹。

再往前追溯,轻坦的鼻祖还得说是法国的雷诺FT-17。

这小家伙在一战时期横空出世,首次采用了旋转炮塔和后置后驱,堪称现代坦克的雏形。

它虽然弱不禁风,但却引领了轻坦的潮流。

两战期间,轻坦凭借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生产,成了许多国家的香饽饽。

如今,轻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火力更猛、防护更强的步兵战车。

不过,轻坦并非一无是处。

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空降作战,轻巧灵活的轻坦依然有用武之地。

就像最近乌克兰战场上出现的轻型装甲车,在复杂地形中穿梭自如,执行侦察、突袭等任务,也打出了不错的战绩。

回过头来看,美军在二战中对轻坦的执着,或许源于战略误判和工业自信。

他们低估了欧洲战场的残酷性,高估了轻坦的生存能力。

这就好比一个富二代,拿着玩具枪去参加真人CS,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个人总结)美军在二战中使用轻坦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紧贴实战需求。

再强大的工业实力,也无法弥补战术思想的落后。

如今,信息化战争时代已经到来,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未来战场将更加复杂多变。

我们必须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创新的思维,去迎接新的挑战。

说不定,哪天轻坦的概念又会以全新的形式回归战场,谁知道呢?

这就像元宇宙的概念,现在看着虚无缥缈,说不定哪天就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