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3日,开国少将易耀彩因病在北京离世,终年73岁。根据其生前意愿,易耀彩的骨灰被一分为二,一半撒进了青岛附近海域,另一半则安放回故乡祖坟。
易耀彩之所以这样安排,除了中华民族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外,其实还是出于对一位女性的弥补之情。
今天,带你走进开国少将易耀彩的感情故事。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在不少父母眼中,女儿注定是泼出去的水,非但不能为家族传宗接代,嫁人时还得赔上一大份嫁妆,完全就是得不偿失。
正因如此,早从三国时期起,中国便出现了「童养媳」这种婚俗。男方的父母会物色合适的小女孩,支付一笔彩礼并将女孩带回家中抚养,待自家儿子长到适婚年龄就让二人成亲。
童养媳这种婚俗在中国广泛流传上千年。一直到1950年新中国颁布第一部【婚姻法】,童养媳才随之告别历史舞台。
所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国不少开国将帅、革命家都曾有过童养媳婚姻。譬如我国唯一一位开国女将军李贞,6岁时曾被卖给别人做童养媳。贺龙元帅的原配妻子徐月姑,是父母为他安排的童养媳。此外,陈毅元帅的第二任妻子赖明月、刘少奇长女刘爱琴,也都曾有过童养媳经历。
今天的主人公易耀彩少将,他同样有一段童养媳婚姻。不过有所差异的是,易耀彩的这段感情,并不存在大众普遍印象中的强迫、无奈、折磨等元素,反而充斥着遗憾与惋惜。
易耀彩,1917年出生于江西泰和。他的父亲曾在苏维埃政府担任要职,母亲也是当地一名妇女干部,家族革命氛围浓厚。正是受父母的影响,易耀彩才会会早早踏上革命道路。他12岁加入共青团,13岁参加工农红军,14岁入党,是标准的少年英杰。
易耀彩10岁那年,他的父母带回一个童养媳,对方比易耀彩大3岁,名叫张凤娥。
或许有人会不解,为何这样一个思想进步、注重妇女地位的家庭,会给儿子找童养媳?这其实与时代、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1927年被称作中国现代历史的分水岭。这一年先后爆发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众多武装行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持续展开激烈争斗,时局动荡不安。
在那个年代,包括江西在内的很多地区都提倡早婚早育。甚至有老话称:「男子十六娶妻,女子十四五而嫁......过此年龄,苟非贫无立锥之家则乡邻戚族咸仪其父母。」
受此影响,易耀彩的家人不得不早早开始为他操持定亲的问题。而就在这个当口,张凤娥出现了。张凤娥长相清秀,为人勤快老实,还有传言称她的父母均死于战乱,无依无靠。出于对张凤娥的同情,也是为了解决儿子的婚事,易耀彩父母很快便将张凤娥「娶」回了家。
之前提到过,易耀彩的父母都是思想进步的革命人士。他们从未像大多家庭一样压榨、虐待童养媳,虽说也达不到视如己出的地步,但已然算是不错。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易耀彩对张凤娥也是越来越喜欢和依赖。
然而,在那种革命浪潮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一辈对国家、革命的情怀,远远胜过家庭情感。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于山西掀起南昌起义,正式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随之揭开了我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随后,我党在山西建立起第一个全省性的党组织,即中共山西省委。
随着共产主义思想和革命浪潮迅速在山西崛起,本就对革命事业怀有梦想的易耀彩,也更加斗志昂扬。他果断加入红军队伍,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事实证明,易耀彩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他很快就从普通战士升为班长,16岁便坐到了连队政治指导员的位置。可谓是年少有为,意气风发。
最初,张凤娥也为易耀彩深感自豪。但随着易耀彩越来越醉心革命事业,回家的时间不断减少,张凤娥越发不安起来。而事实证明,不祥的预感总是不会出错。
1934年的一天,出门在外良久的易耀彩终于回家待了数日。可令张凤娥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短暂相聚,是一个隆重的告别。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为摆脱数十万国军的围击,决定实施大规模战略转移。浩浩荡荡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此开始。时任红8军团23师69团青年干事、组织干事的易耀彩,自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长征路。张凤娥虽心中有万般不舍,但最终也只能含泪说一句「我等你」。可怜两人怎么都想不到,这一别竟然就是19年。
红军刚刚走上万里长征路,怒不可遏的国军便将怒气发泄在了红军家属身上。国军闯入易耀彩家中,用钉子将他的父母活生生钉死在木板之上,然后游街示众。在门外目睹到国军凶残行径的张凤娥,慌乱藏到茅草垛中,好不容易才躲过一劫。
当国军离开良久,周边一片寂静后,张凤娥才踉踉跄跄地钻出来。她看着满地的鲜血,和遭国军洗劫一空的房屋,失声痛哭起来。之后,张凤娥变卖了仅剩的家产,托人找回被国军残忍扔进河中父母的尸骨,将二老安葬。
之后的19年里,张凤娥坚持守着那个家,一边艰难维持生计,一边等待易耀彩归来。然而,她万万都想不到,自己从13岁就开始陪伴的未婚夫,已经成为了别人的丈夫。
就在国军血洗易家后没多久,远在长征路上的易耀彩就收到了全家罹难的消息。由于易耀彩早已将张凤娥视为家人,所以他下意识认为自己的未婚妻连同父母一起,都已命丧敌手。
就这样,易耀彩将悲愤化作动力,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易耀彩又开始大力推动中国海军建设。在这期间,他渐渐将张凤娥埋藏到记忆深处,并与范景阳组建起幸福美好的家庭。
直到1953年9月,易耀彩终于有机会回乡祭奠父母。当他带着范景云推开那扇破旧的木门时,赫然看见一个中年妇女的身影。张凤娥一眼就认出了易耀彩,兴奋地说:「弟弟,我终于等到你回家了」。可易耀彩却是满脸的尴尬和懊悔,嚅嗫着张开口,最终也只是一句「对不起」。
面对陪伴自己长大,苦等自己20年的张凤娥,易耀彩深感愧疚。于是在他重病之时,易耀彩立下遗嘱,表示希望将一半骨灰埋在故乡祖坟,如果张凤娥愿意,希望姐姐死后也能葬在他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