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下旬的一天,刘禄曾 跟随著名教育家吴贻芳博士, 因工作原因赴美出差, 到了饭点时间, 她们来到纽约一家餐馆用餐。就在这时候,一名美国男人却一直用奇怪的眼神盯着她,甚至走了过来,开口询问她:请问女士,您是刘禄曾翻译吗?我是詹姆斯啊!
刘禄曾在对方激动的话语中,猛然记起了眼前的人曾是抗美援朝时的战俘,而刘禄曾则是当时的志愿军战士,还是一名翻译,詹姆斯就曾被她亲自审讯过。詹姆斯看刘禄曾认出了自己,便又说,是你改变了我的后半生,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一辈子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罪恶。那么刘禄曾到底是什么人?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禄曾的传奇人生。
在这之前希望各位小伙伴能动动您的手指头,点赞加关注给我一个支持,也方便您接收到最新的内容。
在上甘岭战役中,刘禄曾是坑道里唯一的女兵,给很多美军的印象非常深刻,甚至送给她一个「战地夜莺」的美称,那么这样一个英勇的女战士到底拥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1928年,刘禄曾出生于上海, 与很多传奇人物背景不同的是, 她出生在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家庭,她的祖父是满清的四川总督李秉璋,外祖母家也是湖南当地的名门望族。 在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下,刘禄曾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有一颗爱国之心。
1947年,19岁的她考入了上海东吴大学的法学院就读国际法,原本她打算在毕业之后进入部队,成为一名解放军文工团的团员,但是她优渥的家庭背景在这时候却成了累赘,由于祖父的原因,再加上抗日战争结束,内战局势也逐渐明朗,她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选择留在学校工作,但刘禄曾并没有彻底放下想当兵的想法。
很快,这个机会就到来了,那就是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 这还要从1945年日本投降说起。为了划分日本在朝鲜占领的受降范围,美苏商议将北纬38度作为划分界线,界线以北为苏联的受降区,以南则为美国的受降区。
但是在帮助当时的南北朝鲜建立政府的时候,不管是南北朝还是美苏在此问题上,都没有达成一致。也因此在后来朝鲜半岛分裂出了两个不同的国家。当时双方矛盾冲突不断,并且情况持续加剧,1950年4月10日之后的半个月时间内,苏联和北部进行了秘密会谈,既然谈不拢,那就打吧,最终达成了发动战争的计划。这也就是后来爆发的朝鲜战争。
可在朝鲜战争中, 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肆无忌惮地越过三八界限,这极大地威胁到了我国的边界安全,主席和周总理也先后警告并反对,美国的这种行为是严重威胁我国安全的。但是猖狂的美军无视警告劝说,在这种情况下,一场立国之战势在必行,于是在1950年10月,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就此拉开了大幕。
但内战不比国际战争,国家之间语言不通,志愿军抓获了不少的外国俘虏,缴获了大量敌军的文件资料,但面对眼前近在咫尺的有利信息,却无从下手,同时所获得的战利品也难以识别,部队里也很少有人会外语,这给作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时正是急需一批语言人才的时候。
为征集外语人才,当时的高校响应学校的外语师生赴朝参战, 刘禄曾在听到国家有这方面的需求时,明白自己报效祖国的时候来了,她丝毫不犹豫,辞去了学校的工作,报名参加了。 很快刘禄曾与22名同道中人北上,在1950年年底来到了朝鲜,她被分配到了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敌工部,就此开启了她「战场夜莺」的人生生涯。
时隔多年之后,她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的场景:一滴水成冰的夜晚,我跟随大队跨过鸭绿江,行进在朝鲜国土上,阵阵硝烟扑鼻,遍野火光耀眼,脚下是一片片的瓦砾......那曾是无数中国人,背井离乡远赴朝鲜战场时共同的记忆。那么在战场上,她又经历了什么呢?
在战场上,面对极其恶劣的战地环境,刘禄曾丝毫没有大家小姐的娇气,并且迅速投入了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之中。 事实上,刘禄曾的工作十分的繁重,她不仅要翻译截获的敌军军事情报,以及缴获的敌军文件,还要参与审讯敌军俘虏、监听敌军的电台,获取有用的情报。
尤其是在面对俘虏的时候, 刘禄曾有她自己的一套方法。 她用不同的对话方式对待不同的战俘,比如不听劝告且十分傲慢的俘虏,她就以严厉、不容反抗的态度说明俘虏的情况,面对有悔过之心的俘虏,她就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讲明对方的错误。
而前面所提到的美军战俘詹姆斯·伯特纳,就是在这期间被刘禄曾审讯过的其中一个。 在几次审讯下来,她发现这个人和其他参战的美国士兵不太一样。 在参战之前,詹姆斯在纽约一家餐厅做洗碗工,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还喜欢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这种事情干多了,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某天他想要干一票大的,不过 最终因为入室抢劫迎来了牢狱之灾。
此时恰逢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需要大量的士兵, 他被告知只要参军立功,就能免除坐牢,于是詹姆斯就这样被派上了战场。 在刘禄曾的循循善诱之下,詹姆斯也放下了防备,向刘禄曾诉说了自己的困惑。
他说自己意志消沉,对未来没有一点期待和兴趣,只想过一天是一天。刘禄曾语重心长地和他谈心,告诉他,你不努力一把,拼尽全力地活一次,怎么就知道未来是不是渺茫的呢?听到这话的詹姆斯幡然醒悟, 自此彻底信服了刘禄曾,我军对待志愿军的优待,也让他感到了温暖。
进入战俘营之后的一天, 詹姆斯突然高烧不退,刘禄曾知道之后,立即安排军医给他看病。 在他的病刚好不久, 有个小战士用剪刀剪他的胡子玩,刘禄曾看到了立即制止了小战士的行为,并教育小战士,对待任何俘虏都不可以这样。 刘禄曾不知道的是,她做的这些事情,改变了这个战俘的后半生,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此时的刘禄曾面临着另一个难题, 尽管她的英文非常好,但是面对这些专业的军事英语,她明白光靠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不够的,她需要花费时间去恶补专业军事英语。 但是白天满满当当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让她学习,于是她就在晚上其他人休息的时候,在远处灯光,亦或是一盏煤油灯下,恶补军事英语。
而且战场不比家里,行军打仗也要克服很多生活上的困难。一方面是作战环境的恶劣, 刘禄曾 在防空洞里睡过,里面没有席子,也没有稻草,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半夜不知道被冻醒了多少次。
另一方面是身体时常会吃不消,这是需要克服的。 在朝鲜寒冷的冬天, 有时候需要走上一天,当回到宿营地的时候,往往袜子和脚上磨破的水泡是粘在一起的。 而且有时候为了避免敌军发现,以及物资运送不及时时, 就只能吃生食物,比如冰冷而坚硬的生玉米。
但是,这些困难刘禄增都一一坚持了过来,不管多么忙碌且艰难的任务,她也没有发过脾气,也从来不搞特殊化,始终和作战的战士同甘共苦。 遇到物资运送不及时时,她就需要 和其他同志去山上砍柴,每次下山都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木柴。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锻炼了刘禄曾顽强的品格。
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如果刘禄曾只是在政治部从事翻译工作,其实好很多。虽然工作繁杂又艰巨,但至少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可她不仅仅是从事后方的翻译工作,与此同时她还肩负着一个重要而危险的工作,那就是她要到战争最激烈的前沿阵地,奔波在坑道里,用简陋的掩体构筑一个「对敌广播台」。
所谓「对敌广播台」就是通过敌军熟悉的音乐,加上广播员饱赋情感的话语,让敌军听到,以达到瓦解敌方军心的效果,它在军事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是我军的拿手好戏,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就是用这一战术,让国民党士兵投降了几十万人。 不仅仅是在我国,在 二战中,德军也有使用这招, 成功让同盟军丧失斗志的案例, 比如著名的「柏林莎莉」,就被美军当做梦中情人。 这一招就是对敌人的心理攻击战术。
而刘禄曾的高光时期就是在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 抗美援朝中尤为重要的 上甘岭战役爆发了,此时我军决定利用这一策略,到前线用广播对敌人展开心理攻击,刘禄曾不畏艰险,自告奋勇地来到战火前沿做政治宣传。
虽然这个工作不是和敌人直接打仗,但是 需要她穿越层层炮火封锁线,美军每隔几分钟就会向这里发射出几排的炮弹,而她必须要一步步靠近离敌人最近的前线位置,毋庸置疑,这是一条冒着生命危险的死亡之路。那么她又能否到达前线呢?
很快, 几名运输兵负责护送刘禄曾前往前线坑道, 他们在这片看似宽阔的地域,只能 猫着腰快速前进,与此同时炸弹就如同大雨一般倾斜而下,一瞬间地面上发出爆炸声,硝烟四起,留下的就是数个巨坑。轰炸结束之后,运输兵立即喊道:快跑!
刘禄曾背着十多斤的设备,迅速跳到前方的交通壕,就这样,利用美军炮火攻击的间隙,刘禄曾和运输兵一路有惊无险,终于到达了离敌人不过几百米的坑道里。
坑道的生活更加艰苦,由于频繁密集的炮火原因,这里的空气浑浊不堪。再加上,几百号人共同使用一个厕所,这对唯一的女同志来说更加的不方便。而坑道里的三个炮弹箱,就是她吃住工作的地方。 此时的刘禄曾面临的不仅仅是更加艰苦的环境,还有时刻都会发生生命危险,因为一旦有一发炮弹落在这个坑道里,那么包括刘禄曾在内的所有战士,都会牺牲。
但是她表现得坚毅果敢, 刘禄曾迅速将设备安装好后,然后挖出来一个洞眼,这是专门向美军喊话用的。由于环境因素,她的对敌广播台设备也十分简陋,只有一个扩音喇叭和扩音话筒。 但这些都挡不住她打击敌军的热情, 刘禄曾英语标准,声音又圆润,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停火期间向美军宣传我志愿军优待俘虏的事例,并且积极宣传我志愿军始终珍爱和平等等。
刘禄曾是深谙这种策略的精髓的,很快她就意识到,单单是靠这些教条式的宣传,是很难深入瓦解敌军斗志的,她开始时常播放一些美国的流行音乐、美国乡村音乐,尤其是阵亡美军思乡的遗书,每当这时候,刘禄曾就会格外的饱赋情感的广播。
在如此凶险的战场上,有这么悦耳的女声出现,对于美军来说很是稀奇,也很受欢迎,纷纷称刘禄曾为「战地夜莺」。 同时,本就奉行享乐主义的美国大兵,本来就对枯燥危险的战争,没有太多的积极性,这时候听到无比熟悉的音乐,厌战的情绪也更加强烈了。
刘禄曾的策略起效了,她再接再厉,在圣诞节的这天晚上,她还特地为美军播放了一系列的西方圣诞音乐。众所周知,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圣诞节就相当于我国的春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美军听着欢快的音乐,新年也将到来,而他们却在危险的战场上,无法与家人团聚,这让美军的心理防线得到了进一步瓦解。
时间一长, 原本美军十分反感的我志愿军战地广播,在这时, 成了美军苦闷战地生活的唯一乐趣。即使是在双方炮火攻击的时候,也会刻意避开刘禄曾的广播站。当时间来到了1953年后期,交战双方其实都已经有停战的意思了, 每次美军停火的时候, 刘禄曾就会把谈判的最新进程广播给对方,就是为了继续瓦解美军的士气。
如果你问,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工作,刘禄曾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其实也是有的,那次甚至还差点丧命。 那是她来到阵地20天之后,当天她广播完正走在下山休整的路上,可却意外碰上了美军的突然轰炸,寒冷天气,穿得比较厚重的刘禄曾跑起来也比较慢,她一直跑了20分钟,这时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了,弹片从她旁边擦身而过,吓的刘禄曾出了一身冷汗。
她迅速找到一处掩体,赶紧冲了过去,进了洞之后整个人都瘫倒在了地上。而这样的危险她后来又遇到过好几次,但是再也没有被吓退过,她依旧冲在前线阵地。
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生效了,很快在战地这边,刘禄曾也做了她最后一次的战地广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只有一句英语,意思是: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厌恶战争。 这也算是一种特别的告别, 后来很多美军走出战壕之后,点名要见见这位陪伴许久的战地夜莺, 他们实在好奇。
令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原以为是我志愿军使用的录音机在广播,没想到在如此接近死亡的地方,居然真的是一名女性战士在亲自播报,与此同时他们对这位中国姑娘又多了一份敬佩。
当时间来到1979年,已经是国旅南京分社经理的刘禄曾,跟随着著名教育家吴贻芳,因工作原因来到美国考察,一天她们来到纽约一家餐厅吃饭时,刘禄曾发现有个美国男人总是在看她, 这让她非常困惑,因为自己并不认识对方。 就在这时,那人径直走到了她的餐桌前,并对她说:这位女士,您好,您是不是刘禄曾审讯员?刘禄曾惊讶于对方为何知道自己曾经的身份。接着,这名美国人表示自己是詹姆斯·伯特纳,是当年抗美援朝的战俘,曾被您亲自审讯过。
刘禄曾这才想起来,尽管已经过去了26年, 但是审讯战俘的一幕幕她依然清晰地记得。 只不过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曾经审讯过的战俘竟然有这么大的改变,而且多年过去,竟然还记得自己。而此时的詹姆斯已经是高级餐厅的老板了,他明白自己能有如今的成就,和当年刘禄曾的开导有很大关系,所以在餐桌上和昔日恩人交谈时,詹姆斯多次向刘禄曾表达了感激之情。
纵观刘禄曾的一生,从一个大家小姐到战场上不畏艰苦和危险的战地夜莺,她的蜕变、她的勇敢、坚强和爱国行动,都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值得我们后人的学习和敬佩。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多年之后,竟还有这样一段奇妙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