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不仅让国际舆论哗然,普通人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处于全球目光下的大国,执意挑起战争,到底是因为经济问题?地缘政治?还是历史宿命?其实,这里面不仅有历史上的命运沉淀,更有地理上的「硬伤」和政治局势的踟蹰与报告不对等之间的尴尬。俄罗斯的决策似乎并不是因为单个原因,而是一连串因素缠绕、互相推波助澜。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剖析这层层递进的逻辑,看清楚俄罗斯的思路。
让我们先回到历史中去寻找俄罗斯的「宿命」。俄国一直是一个以扩张著称的国家,它的版图从一个公园大小的莫斯科大公国,扩张到了今天跨越欧亚大陆的庞然大物。你可以说这是出于利益,但更重要的,是它担心「一旦停下扩张的步伐,国家就可能走向衰弱甚至分裂」。
看看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败北,士气消沉,国内革命接连发生,最终导致沙皇被推翻,整个王朝化为历史尘埃。可以发现,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扩张往往意味着活下去,而失败可能就是灭亡。这个「宿命」深深刻在每一代俄罗斯领导人的脑海里。对于普京来说,这份扩张的压力和责任感等同于他对国家稳定的承诺,不容一丝松懈。
扩张不仅是历史的传承,也是对眼下现实政治和经济困境的应激反应。
乌克兰可是块肥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片黑土地让它成为了「欧洲的粮仓」。这可不是夸张,乌克兰的黑土地占全球可耕地面积的约8%,粮食出口位居世界前列。谁拥有乌克兰,谁就有了欧洲地区粮食主导权。这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气候寒冷,农业基础薄弱的国家而言,简直像个送到嘴边的大馒头。尤其在现如今,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愈发紧迫,乌克兰的农业价值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命脉。
不仅如此,乌克兰还是一个重要的工业产地。如果俄罗斯拥有乌克兰的工业能力,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经济体量,还可以向西欧国家展示它在工业生产端的影响力。这一点,从过去俄罗斯对乌克兰工业的企图心就能窥见。
再来说乌克兰的港口问题。别看俄罗斯地图上有长长的海岸线,但真正的出海口却少得可怜,尤其是能冬季不冻的深水港。这对于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真是「家里有粮,也没法卖出去」。而乌克兰的港口,尤其是黑海沿岸港口,不仅位置好,还气候条件理想,成为俄罗斯非常渴望的战略必争地,试图解决俄罗斯出口难题。
2014年,当俄罗斯「闪电」攻占了克里米亚,好像仿佛在全国上下发出一条信息:乌克兰其实不难打!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兵锋直取,几乎没有遇到顽强的抵抗。这给俄罗斯带来了很大的错觉,让其认为这次再度对乌发动军事行动,同样可以迅速得到想要的结果。关键在于,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历史上,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深度纠缠与「照面道修远」。普京可能觉得,对于祖国的这块土地,身穿俄罗斯军服的士兵随时可以以解放者的姿态进入。
然而,这次的乌克兰早已不同于2014年,各类自卫力量的成长,国际社会的强烈支援加持,乌克兰对国家主权完整的信念都深深超出了俄罗斯预设的强度,导致战争久拖不决。
关上窗户望去,俄罗斯的战略防御空间急剧缩小。作为国家巩固独立和安全的机制,围绕其边境的北约扩展,早已令人「眼里黄泉路,耳边战鼓声」。冷战结束后,北约没有解散,而是继续扩张。尤其近些年,北约不断吸纳中欧、东欧的国家,直接「碰瓷」俄罗斯的家门口。
乌克兰若成为北约成员,俄罗斯将失去最后的防御缓冲。而对于普京来说,让北约这么接近自己家的门槛,是断断不能接受的,这意味着俄罗斯将直接面对几乎无法防御的北约军事势力。这是俄罗斯的战略核心,这也成了普京打不打乌克兰的决策关键之一。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俄罗斯在边界不设防的情况下,帝国式的安稳就像黄粱一梦,只要当时敌人一动,俄罗斯就要马上跟着跑。
这让普京不得不担心,乌克兰倘若投入西方阵营,俄罗斯将失去东欧区域的牵制力,直接陷入孤立的局面。
如今,普京已经并非年轻力壮的领袖,他要的,不仅是延长政权的继续存续,还更要为俄罗斯留下一份较为安定和强大的未来。不成功,也许意味着他的政治生涯将充满尴尬。大国领袖的历史遗产,是决策者脱不开的强烈情感驱动力。
假使普京无法确保俄罗斯在他卸任后的稳固,那些上世纪的离心离德的情况极有可能在不远处酝酿。这种个人因素也让普京做出了加速军事行动的决定。
虽然地理上俄罗斯跨欧亚分布,但欧洲部分是其国家的经济命脉。然而,俄罗斯却没有一个坚固的自然地理屏障。如果有人入侵,它只能在广阔的平原上疲于应付,这在历史上几次被敌人从西线打到莫斯科。二战时期,德国的闪电战还历历在目,俄国人的心里并没有彻底放下。
面对这张纸片般脆弱的西线边境,俄罗斯一直以来的策略就是控制周边国家,设立一个稳固的边界「缓冲区」。失去乌克兰,也可能意味着俄罗斯整个欧洲防线的瓦解。
很多人不知道,俄罗斯曾经多次向西方表示投靠的意愿,对冷战之后成为共同体抱有希望,结果呢?西方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最典型的就是普京初期希望与西方建立积极联系,但却在北约扩张和俄罗斯战略利益问题上遇到了冷遇。这股失落感无形中推动了其更加独断和强硬的外交行为。
普京曾表示要给俄罗斯20年时间,打造一个稳固、繁荣的国家。然而,在这20年之后,俄罗斯并没有出现经济的大幅提升,反而在国际制裁处境下,内需待振,外需难道。换句话说,普京正在面临越来越强的经济捉襟见肘的局面。就像有人骑虎难下一样,普京可能试图通过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注意力,减少内部压力。只是,如今这步棋有些过于仓促,甚至将俄罗斯推向了战争的泥潭。
未来会发生什么?也许答案在战争中慢慢自现,而曾经的决断会成为历史的细枝末节,落在后人的书页里,用来反思当今的时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