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本来是朝鲜半岛上自家兄弟的一场内斗,但是,由于其爆发的时间节点及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的特殊性,便使得朝鲜半岛在短短几个月间,就变成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西方两大政治势力的角斗场。美国,苏联、中国三个大国相继参与其中,让原本可以清晰见底的战争结局,一下变成了难以言说的「扑朔迷离」。战争的实质也由原来的国家统一战争,变成了美苏之间的世界霸权之争,当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其中并不是为了争夺什么霸权,我们本来并无意于这场战争,只是想着尽快建设好自己百废待兴的国家,然而,时不我待,战火烧到了家门口,我们不得不打了这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和中国一样,在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二十多个国家中,几乎每个参与其中的国家,同样也会有其不同的诉求。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土耳其就是带着浓重的政治诉求加入「联合国军」参与到朝鲜战战争之中的。
「大国」土耳其的前世今生
说到土耳其这个国家,我们不得不为它辉煌的历史所叹服。按今天的说法,它是地地道道「地主家的孩子」。土耳其的全称是土耳其共和国,它的前世是曾经地跨亚、欧、非三洲,威震整个世界、号称「天下之主」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由从中亚内陆地区迁移至安纳托利亚半岛的游牧民族突厥人与 欧洲人种的地中海沿岸土族居民融合后的混血后裔于 公元1299 年 建立的。
自奥斯曼一世建国后,这个国家便开始了无休止的对外扩张,在随后几代蚕食鲸吞、巧取豪夺的君主治理下,到了16世纪、17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便达到了其鼎盛时期。此时它的领土包括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大部分地区,北至今天的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到现在的北苏丹、也门,西起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
除了占有广阔的疆土外,在长达几个世纪的领土扩张及掌控东西方文明陆路和海上交通线的过程中,奥斯曼帝国还把东西方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相互包容、又相对独立的独特存在方式,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奥斯曼帝国是自15世纪起至19世纪期间能和欧洲相继崛起的各个强国抗衡的唯一伊斯兰势力,那时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在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水域无人能及。
然而,盛极而衰,物极必反,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列强依仗环球航海通道的开通,在海洋贸易及发现新大陆过程中攫取了巨额财富而迅速崛起,可一直把握东西方贸易陆上和海上贸易必经之路的奥斯曼帝国却相比之下失去了大量赚钱的机会,加之自己内部纷争不断,官员腐败,制度落后等原因,这个在世上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庞然大物,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芒,甚至沦落到了内忧外患频生的地步。经过新兴的欧洲列强近二个世纪的不断倾轧、挤压,奥斯曼帝国走向分崩离析已变成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了压垮这个庞大帝国的最后一棵稻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皇把自己绑在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车上,结果,完败在了协约国脚下,这个在世界上横行六个多世纪的庞大帝国轰然崩塌,一夜变成了被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正当世界诸强企图彻底瓜分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奥斯曼帝国时,土耳其新兴资产阶级代表凯末尔应运而生,他带领土耳其人民和军队彻底废除了君主制度,成立了临时政府,并率领土耳其军队经过二年的不懈努力,打败了列强瓜分势力,收回了大片失地,并于1923年创建了土耳其共和国,至此,总算是保住了奥斯曼帝国一点骨血。
土耳其与中国的渊源
土耳其与中国之间说来也是颇有渊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公元6世纪,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当时在我国北方漠北高原上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二洲的突厥汗国,这个汗国后来又分裂成东、西两个突厥汗国,而由于这二个汗国经常袭扰大唐帝国的西域边陲,因而,大唐帝国发兵分别于公元630年和公元654年将这二个突厥汗国灭掉。唐朝灭西突厥后,西突厥所属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地区,最后有一部分迁徙到安纳托利亚半岛,并在那里与当地土著居民相融合,变成了创建奥斯曼帝国的有着突厥血统的土耳其人。
土耳其与中国还有一个渊源,当西方列强通过大航海和工业革命相继崛起后,作为东方古老帝国的「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无论是政治制度,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状况、武器装备性能等都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因此分别被称之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
这二个古老帝国一个灭亡于1911年自己国内的辛亥革命,一个灭亡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所不同的是,大清帝国灭亡后,国家还在传承延续,疆土也大致保存了下来,而奥斯曼帝国则作鸟兽散,国土面积由鼎盛时期的550多万平方公里,降至而今土耳其的约78万平方公里。
选边站队出征朝鲜
从历史的角度看,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可谓是一对老冤家,为了领土和出海口之争,两国几乎每隔20年就要打一场消耗国力的战争,200多年里,他们竟然先后进行了12场战争,而在这12次战争中,奥斯曼帝国胜少负多,丧师失地,尝尽了屈辱。由于土耳其控制着黑海通往地中海和马尔马拉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个咽喉,就相当于卡住了俄罗斯南部进入地中海的出海口,因此,这个矛盾一直都没能得到彻底解决。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与新生的苏联延续了以往的矛盾,就领土问题特别是黑海出海口问题一直争吵不休,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土耳其出于历史恩怨,尽管声称「中立」,但实际上仍然采取了「亲德反苏」的政策,甚至在德国向苏联发起进攻时主动解除对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的封锁,让德国军舰轻松进入黑海进而对苏联堡垒斯图波尔进行轰炸。
随着二战战争形势的变化,同盟国逐渐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为了免于二战后被战胜的同盟国追责,土耳其在二战即将结束的三个月前向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宣战,从而一举成了二战的战胜国之一。
尽管成为了二战战胜国,在二战中打出国威、军威的苏联却没有忘记自己要建立南部出海口的夙愿,于是,向土耳其提出了进一步控制海峡的要求,而控制海峡是土耳其的核心利益,因此,土耳其不得不转身投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并积极申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此时的美国尽管有利用土耳其掣肘苏联的需要,但又不愿意让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加入到自己的阵营里,因此,并没有批准土耳其加入「北约」,也就是说,美国一边利用土耳其牵制着苏联,一边却没有把土耳其当做自己的亲兄弟看!此时,恰逢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假借联合国名义组织所谓「联合国军」出面干预,土耳其乘势而为,马上选边站队把自己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向朝鲜派出了一支5000多人的部队。出兵的目的很明显,一是要通过自己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进一步赢得美国及西方列强的信任,以便得到西方阵营的保护,二是通过这场笃定能赢的战争打出土耳其的国威、军威恢复奥斯曼帝国的荣光。而美国人也不含糊,朝鲜战争还没结束,1952年2月,在北约一众兄弟的普遍反对声中,美国独断专行、投桃报李地宣布正式接纳土耳其为「北约」成员国。
至于能否打出军威、国威,能否恢复奥斯曼帝国的荣光,那就不是美国人说了算了!
「帝国的荣光」要由战场上的胜负说了算
土耳其派往朝鲜战场的是一个整编旅,共计5400多人,在整个联合国军中出兵总数排位第四名,前三名分别是美、英、加拿大。这个旅的士兵大多是来自土耳其山区,都是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农牧民,每人随身携带一把「土耳其弯刀」是他们的标志性特征。由旅长塔辛·雅齐奇准将率领, 在整个朝鲜战争过程中这个旅始终整建制归属美军第九军25师指挥。
土耳其入朝参战的第一场战斗是后来被定性为「乌龙球」的遭遇战。1950年11月25日,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了入朝参战的第二次战役,战役开始后志愿军各部全线进攻,势如破竹,联合国军整个战线近乎崩溃,此时,随美军25师行动的土耳其旅接到命令前往价川方向去阻击志愿军部队,掩护美军撤退,由于土耳其人也是初上战场,加之与美军的协调也刚刚开始,所以接到的命令也不十分明确,在向价川行进的路上,先头部队报告说有一股中国军队正沿着公路向自己迎面扑来,土耳其人急忙下令就地摆开架势准备战斗,等到所谓「共军」进入土耳其人射程之内,一声令下,土耳其人就打响了入朝参战的第一枪。迎面而来的部队被土军一阵排枪打得扭头就跑,土军指挥官哪能失去如此战机,于是命令部队全线出击,对溃逃的「共军」发起了反冲锋,一时间,土耳其弯刀上下翻飞,战场上杀声一片。没多久,这场战斗以土军完胜而告结束,战后统计:毙伤「敌军」多人,俘虏200余人。可是,当美军派情报人员前来审问「俘虏」时才发现,土耳其人抓到的所谓「俘虏」说的是朝鲜话。原来土耳其人入朝鲜首战打的是从德川方向溃退下来的南朝鲜军第六师一部。弄出了一个「误打友军」的天大笑话!
土耳其旅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次交火是在「乌龙笑话」后的第二天1950年11月27日,此时,被志愿军参加第二次战役各部队冲得七零八落的联合国军战线已到了接近崩溃的边缘,为了堵住战线缺口,阻止志愿军沿缺口西进包抄美军后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急调土耳其旅至价川并前出控制德川至价川的咽喉要道嘎日岭顶峰。
嘎日岭,海拔高度700多米,位于德川以西20公里处,山上地势险峻,丛林密布,一条被称为「十八盘」的公路蜿蜒曲折、盘山而上。峰顶垭口正好卡住公路,如果联合国军在此派军把守,那么,我志愿军主力部队将无法与历尽千辛万苦穿插到敌后的志愿军38军113师形成对联合国军的包围,整个战役设想也将化为泡影。
土耳其旅是一支纯粹的步兵部队,为了争取时间早日到达嘎日岭,美军给土耳其旅派来了汽车负责向前线运送士兵,但由于整个战线都在后撤,派来的汽车数量有限,一次只能运输一个连的部队,结果只能一个连一个连的往前倒运。几经周折,终于把一个步兵营和一个战斗工兵连运上了嘎日岭。已下过冬雪的北朝鲜高山上,夜间气温已达到零下10多度,凛冽的寒风中,土耳其人被冻得瑟瑟发抖,看看四下没有任何志愿军到来的迹象,他们便大着胆子在路边考起火来,
让土耳其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志愿军38军114师342团3营正在团长孙洪道,政委王丕礼带领下向他们悄悄逼近。
为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担心脚踏雪地发出声音,志愿军官兵不惜在严寒的雪地里脱下棉鞋赤脚在一尺多深的雪地里向嘎日岭主峰攀登,寒风呼啸,也帮忙掩盖了志愿军官兵发出的声响,在悄无声息中,三营官兵摸上了嘎日岭主峰。当他们已经能够听清烤火的敌军说话声时,便做好了战斗准备,一声令下,无数颗冒着青烟的手榴弹飞向了一堆堆聚集在火堆旁的土耳其士兵,霎时间,土耳其士兵被炸得鬼哭狼嚎,乱成一团。当然,土耳其旅毕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慌乱中,土耳其旅的军官先清醒了过来,怕士兵临阵逃窜,土耳其军官把自己的帽子扔到地上作为界限,声称:「退过帽子一步者杀」。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手榴弹的炸裂声还没结束,紧接着就是一阵乱枪扫射,伴随着密集的枪声,中国特色的冲锋号又随后响起,志愿军官兵如猛虎下山冲向了土军。就在土军还蒙头转向时,我军已快速地完成了对这股土耳其军的分割包围,很多土耳其士兵还没有拔出土耳其弯刀,就已经命丧黄泉了。
拿下嘎日岭主峰,三营官兵只用了短短20分钟。在嘎日岭反斜面驻守的土军官兵见主峰阵地丢失,拼命组织部队反扑,企图夺回主峰,可是,越战越勇的志愿军战士一阵猛打猛冲,迅速将这伙土军击溃,其余土军眼看回天无力只得乘着美军的汽车向山下溃退。站在嘎日岭主峰上的342团团长孙洪道看到溃逃土军的汽车只能沿着盘山道盘旋下山,便下令志愿军战士从山顶直线下山直接到山下截击敌人车队。志愿军官兵闻令而动,水银泻地一般向山下冲去,无论是灌木杂草还是雪坡陡地都挡不住志愿军战士的步伐,尽管有人摔伤,划伤,但是,英勇顽强的志愿军官兵硬是用两条腿撵过了敌人的汽车轮子。在山底下又把坐车逃下来的土军一顿痛击。嘎日岭一战,土耳其旅一个营加一个战斗工兵连被打残,我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毙、伤、俘敌300多人。
当嘎日岭主峰争夺战激战正酣之际,在瓦院地区执行防御任务的土耳其旅主力也被志愿军其他部队包围,困兽犹斗的土耳其旅,为了求生展现出了剽悍凶残的一面,突围时,他们竟然和我军展开了一场刺刀见红的白刃战,这是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绝无仅有的几支敢和我军拼刺刀的军队。最后,土耳其旅主力在美军炮火的掩护下,带着400多人的伤亡逃离了我军的包围圈。
11月28日,38军部队一路穷追猛打,在价川附近又和土耳其旅相遇,38军部队砍瓜切菜一般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拿下了3个土军把守的阵地。
战至11月30日,遭到重创的土耳其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和美军第二师一起逃离了志愿军各部的围追堵截,狼狈地结束了参加朝鲜战争的首战之旅。在三天的战斗中,土耳其旅被击毙218人、击伤455人、俘虏94人。土耳其弯刀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刀就被志愿军打卷刃了!
经过第二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已成惊弓之鸟的土耳其旅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鲜有特殊表现,不过它倒是几乎参加了整个朝鲜战争的各个大小战役。尽管一直被联合国军作为预备队或在反击作战中作为炮灰冲在最前面,但他却始终无怨无悔,乐此不疲。
1951年1月30日土耳其旅在美军炮火支援下向志愿军50军驻守的修理山高地发起进攻,由于该阵地不易坚守,50军驻守部队在顶住土军白天进攻后借着夜色掩护撤离了阵地,第二天,美军和土耳其军队占领了这个没人据守的高地,如此一战却让土耳其旅和美军都作为战绩大吹大擂了一气。
随后在由土耳其旅和美军发起进攻的高台山阻击战中,我志愿军60军181师541团以顽强的战斗作风,成功阻止了在美军坦克掩护下的土耳其旅的进攻,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而且还打出了一个战斗小组毙敌100多人的特等功功臣彭富礼。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志愿军60军和12军都在自己的突击正面遇到了土耳其旅所属部队的阻击,但土耳其人所把守的地藏峰和法化洞防线都没能阻止我军前进的脚步,在我军的雷霆攻击之下,土军把守的阵地很快就被志愿军部队甩在了后面。
1951年秋季反击作战时,土耳其旅与志愿军47军你来我往先后进行过多次阵地战,双方各有胜负,算是让土耳其军弄了个平局。
1953年5月,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及在谈判停战后取得对我军的有利态势,志愿军主动发起了金城战役,这也是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前的最后一战,土耳其旅也参加了战斗,他们在英军的配合下向我志愿军46军刚刚占领的阵地发起了23次反击,但是,尽管联合国军向我军阵地疯狂发射了多达11万发炮弹,还进行了67次空中轰炸,但我军阵地却岿然不动,一直坚持到停战协议尘埃落地。
从土耳其旅与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历次交锋中可以看出,土耳其军队尽管有美国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掩护和支援,但在我英勇的志愿军部队面前,还是没什么战绩可言,只不过是弄了个灰头土脸。
朝鲜战争的硝烟随着停战协议的签署渐渐散尽,土耳其人尽管通过出兵朝鲜达到了加入北约的目的,但却没能找回奥斯曼帝国的荣光,更没打出什么「土耳其弯刀」的国威、军威。据战后统计,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土耳其旅先后进行了3次人员轮换,就是说,除了番号不变,其余人员几乎全变就变了3回。这样算下来,土耳其累计向朝鲜战场共派兵1.5万余人,战斗中共有3574人伤亡,其中741人永远留在了朝鲜半岛,2068人带着残缺不全的身躯回到了安纳托利亚半岛,有244人在国际红十字机构的监督下从战俘营里被释放,还有163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成了没有归属的孤魂野鬼。按伤亡比例计算,土耳其军队在联合国军中伤亡人数获季军,排在美国、英国之后,从这一点上看倒是和大国排在了一起。
历史的车轮不能倒转,我们讲述战争是为了认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