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防部官方发布的信息,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区域成功发射了一枚携带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精准落入预定海域。这次导弹发射是年度军事训练的常规安排,符合国际法与国际惯例,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或目标。
冰冷的文字并不能引起丝毫波动,但了解中国弹道导弹的朋友清楚,上一次如此盛大的发射是在1980年。时隔超过40年,为什么要再次进行洲际导弹试验?实际上,这个时机非常巧妙,既没有提前也没有推迟,偏偏在美国反导系统初见成效后进行试射,使得美国多年构建的反导部署一朝功败垂成!
中国洲际导弹的试射:对中国的威胁论已无法传达恐惧感。国防部在新闻中确认了洲际导弹的发射以及向太平洋公海发射导弹,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更具价值的信息。显然,在地球上制造如此巨大的动静是无法掩盖全球众多目光的,Osinter基于公开的空域警告绘制了导弹飞行路径,总射程大约为1.2万千米!
一位网友分享了1980年【人民日报】号外,报道了在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的消息。对当时还年轻甚至未出生的网友而言,这段历史显得遥远。经过40多年后再次发射,大家已心如止水,因为近年来武器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包括战斗机、驱逐舰、两栖攻击舰和航空母舰等,让人应接不暇。然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震撼性的事件,从外媒的报道便可看出这一点。
外媒的报道显示,传达出的恐惧感是无法掩盖的。据CNN报道,中国此次洲际导弹试射的背景是与美国及其区域盟友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这次公开试验相对罕见。CNN指出,中国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周边水域的紧张局势正在加剧,报道还引用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德鲁·汤普森的话称:
「在中国与众多邻国冲突的背景下,向太平洋发射弹道导弹显得非常明显。这次发射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意在威慑所有相关方。」
CNN还指出,近年来卫星图像表明,中国沙漠地区已建成数百个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美国国防部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北京的核武库中核弹头数量将会迅速增加。五角大楼在去年的北京军力年度报告中提到,到2023年,中国可用的核弹头将超过500枚,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突破1,000枚。
BBC报道称,中国的洲际导弹试验通常是在国内进行。此前,中国曾在新疆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试射过洲际弹道导弹,但这次却异常地选择在太平洋公海进行;BBC对中国「提前通知了相关国家」表示怀疑,而日本则称并未收到此次试射的「通知」。
BBC引用了美国国防分析家约翰·里奇的观点,认为中国进行这次试验可能是在「向美国传递某种姿态或信号」。虽然中国已经声明此次发射没有针对任何国家,但考虑到中日、中菲之间关系的紧张,这次试射背后的真实意图不禁让人联想!
美联社报道指出,中国进行洲际导弹试射引发了该地区的安全忧虑,而由于北京的领土主张以及与美国的竞争,该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美联社引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兼核政策项目联席主任詹姆斯·阿克顿的话表示:
「当他们在过去的44年中没有进行某项行动时,现在却选择了这样做,这意味着很多。」 「这是中国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正如你们一样,我们对拥有核武器并不感到羞愧,我们会以一个核大国的姿态行事。’」
美联社指出,此次发射发生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正在努力对与人权相关且符合其专制体制的重要领域施加影响。
除了CNN、BBC和美联社之外,还有许多外媒如Japan Times、ABC及CNBC等参与了报道,尽管内容大致相似,整体调调几乎一致。从这些报道中可以察觉到一个有趣的变化:过去一直流行的中国威胁论,常常以教训式指责中国会XXXXX,但如今逻辑上虽然依旧类似,却在谈及中国威胁时多了一份恐惧。原因是现在的中国与十几年前截然不同,如今的中国确实对西方国家甚至全球最先进的美国构成了威胁。这种潜在恐慌透过报道中的字句显而易见。
美国防部两年前的计划彻底失败!中段反导系统走错了道路。
外行人只是围观热闹,但这一次专业人士却看出了其中的奥秘。这次试射与1980年5月18日的发射在方向上大致相同,当然轨迹不同,且此次的射程更近。此外,这次是在海南进行,而1980年的发射则发生在中国内陆!本次发射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亮点:
通过这次发射,可以基本确定这是一次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这就涉及到一个关于发射平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它是通过车辆进行发射,也就是说,整套系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机动,在接到命令后随意选择临时位置进行发动。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有一些情况要求必须在固定位置才能完成发射:
前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重量很大,不可能随便选择地点进行发射;否则,冷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会将发射筒压入地面,甚至有可能导致发射车翻倒。因此,对发射场地进行预处理是合理的。而第二个要求同样能够理解,因为弹道导弹在发射后无法改变其轨迹,因此必须掌握自身的三维坐标、抛物线轨迹。只有这样,载机计算机才能根据这些信息,并考虑到地球自转及纬度坐标,再加上科氏力的影响来计算落点,而事先测定好的发射阵位无疑提供了最精确的位置数据。
提前测量坐标,战时确认阵位进行发射,这似乎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问题很严重!虽然车辆可以快速移动,但在接到发射指令后,必须立即找到最近的发射阵位并展开操作。即使有多个阵位,也会产生时间延迟。此外,若事先泄露了某个发射阵位,那么此时其意义就大打折扣,因为容易被敌方锁定并摧毁。
我国的洲际导弹发射则相对简单,行进中可以随意停靠于简易场地进行发射,例如公路、沙漠或丘陵区域,只要地面不太松软即可。这是因为我们的洲际导弹发射筒尾部配备了缓冲垫,可以减轻冲击并扩大受力面积,使得大多数地面条件都能满足发射要求。
第二个问题是,这种射程达到1.2万千米的导弹具体指的是哪款。有网友推测,此次提到的射程略低于1.2万千米,为11800千米,结合陆基机动发射能力,符合这一要求的导弹可能是DF-41,但也不能排除是其他更先进的型号。
射程达到1.2万公里究竟代表着什么:美国军方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几乎失去了效用。
此次洲际导弹的落点位于太平洋中部,许多网友可能不太明白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但如果以海南岛为中心,半径设为1.2万公里来进行标绘,可以发现北美的大多数地区都在此范围内。整个阿拉斯加及美国中西部皆处于射程之内。而且要明确的是,这次试射不会完全释放所有的射程,一定会有所保留。同时,请注意DF-41的实际射程在1.2至1.4万公里之间,这意味着除了佛罗里达州外,美国的大部分区域均在其打击范围以内。
这个数据相当引人注目,因为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在2022年发布了一份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研究报告,题为【评估美国对未来洲际弹道导弹能力选择的评估:高级考虑因素】。报告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判断是:
洲际弹道导弹飞越俄罗斯瞄准中国,意味着目前美军的陆基洲际导弹在打击中国时必须经过俄罗斯,这样提前通知或不通知俄方就成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以防误判)。结论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告知俄方将对中国发动攻击;二是采用潜射洲际导弹而不是陆基导弹,保持陆基武器仅针对俄罗斯。
因此,这份文件隐含的依据是,中国的陆基洲际导弹需要经过俄罗斯飞向美国。原因很简单,越过北极的弹道距离最短。例如,从中国东北发射一枚越过北极的导弹,只需10000公里就能覆盖整个美国,比从南海发射减少了4000公里,因此可以制造更小型、更经济实惠的导弹。
不过这次发射的影响却是覆盖了美国全境,轨迹穿越北太平洋,看似无碍,但实际上这个安排对美国来说构成了严重困扰!原因在于,美国的陆基拦截弹大多是针对从北极方向进入的导弹进行配置。因此,有必要对陆基拦截系统作个简要说明:
关于弹道导弹的拦截方式,主要有三种:初段拦截、中段拦截和末端拦截。初段指的是在导弹尚未飞出大气层时进行的干预,此阶段由于导弹速度较慢且目标面积较大,因此相对容易。然而,由于此时通常在他国领空内进行,所以实际操作中很难实施。当年,美国曾计划研发ABL激光武器来实现这种类型的拦截,但最终该项目以失败告终。
中段拦截是指导弹已飞出大气层,MRV(多弹头分离器)或与导弹本体分离,或已释放出弹头。在重返大气层前,导弹的轨迹接近最高点或者已经开始下落。此时目标较小,但由于背景为太空,可以很容易识别出彈頭,因此这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拦截方式。
美军的中段拦截系统分为陆基和海基两种。陆基采用的是陆基拦截导弹,而海基则使用SM-3导弹。至于海基系统,它可以在广阔的海域进行部署,但仍需事先预测,因为其射高不足1200千米,覆盖范围非常有限。而对于陆基地面,则绝对需要提前设定拦截地点。美军预计,中俄的导弹将通过北极向美国发射,由于这里距离较近,因此远程预警及导弹拦截阵地均设置在阿拉斯加地区。
因此,你可以理解到,中国那条长达1.2万千米的直通美国的洲际导弹对美军所造成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实际上,在阿拉斯加部署的拦截导弹几乎无法有效拦截中国的大陆型洲际导弹,唯一能够应对的是在北太平洋进行海基拦截。然而,这种海基拦截需要持续在海上部署,对美军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
试射的时机非常巧妙。几年前,美军在反导系统建设上如火如荼,而我们当时选择了沉默,最多也只是从渤海向新疆发射了几枚高弹道洲际导弹,换算成射程大约在8000公里左右。因此,美军预判必然认为我们的导弹是经过北极飞行的。当美军完成他们的反导体系搭建并固定框架后,中国却推出了一款射程达到1.2万公里的新型导弹,这一举动让美方陆基中段反导能力失效了一半(因为剩下的一半还依赖俄罗斯的,如果真的穿越北极的话还是有效,只是对中国的新型導彈无效)。
你觉得PLA(解放军)是不是也很狡猾?不过战争本来就讲究欺骗,不就是隐瞒真相、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吗?难道不是西点军校的必修课【孙子兵法】吗?为何不学习一下三十六计呢?这次遇到了擅长策略的祖师爷了吧!
最后谈谈末端拦截。前文已经提到初段和中段的拦截,末端拦截是指在接近或进入大气层后进行的拦截。一些高性能远程防空导弹具备部分末端拦截能力,然而全球最知名的末端拦截系统则是美国的萨德,其实这也只是因为美国选择公开而已。如果PLA公布类似技术,也一定会让大家感到震惊。
末端拦截的费用相对较低,但问题在于目标已经进入国境。如果是核弹头,若未能成功拦截将会引发爆炸;即便成功拦截,也可能导致放射性污染。因此,尽管末端拦截是一种选择,但对于大国来说,更优先考虑的还是中段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