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都知道,咱军队的军衔系统里,级别最高的那得是上将衔,不管是解放军的上将军衔,还是武警的上将警衔,这在咱军队现役将领当中那可是顶级了,军衔没法再往上升了。
不过,虽说已经戴上将衔的将领不能再往上升衔级了,可这不代表他们不能再往上升职。
在上将这个级别,军衔上没区别了,但职级上还有分别。
从职级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这样的:战区级上将,军委委员级上将,军委副主席级上将。
从人数方面来讲:战区级上将的人数挺多的,像五大战区司令、武警总部的军政主管、国防大学校长跟政委这些,都算战区级上将,有好几十人呢;再就是军委委员级上将,不到十人;最后是军委副主席级上将,一般就两个人。
从级别方面来讲:战区级上将并非副国级,而军委委员级上将和军委副主席级上将则属于副国级;并且,在军队里,军委副主席级上将的级别要比军委委员级上将高。
不过要讲这上述的三类上将里面,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哪一类,那得是军委委员级上将。
这是由于在「16 军改」里,军委委员级上将被裁掉的人数占了一半还多呢,足有 5 人。
在上个世纪,我国军委委员的数量不固定,曾有多达42位将领当选为副国级的军委委员。
就拿1969年4月举行的中共九大来说,总参谋长黄永胜上将、工程兵司令陈士榘上将、军科院副院长粟裕大将、北京军区副政委陈先瑞中将、福州军区副司令皮定均中将这些人,都被选成了军委委员。
委员的数量从1988年恢复军衔制起开始趋于固定。
1988 年 4 月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6 位将领被选为军委委员。除了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刘华清,还有国防部长秦基伟、总参谋长迟浩田、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总后勤部部长赵南起这 4 人。
这开启了军委各总部长官、国防部长官成为军委委员的开端。
注意哈,那时总装备部还没成立呢,就只有军委三总部的那种格局。到1998年总装备部成立后,总装备部部长立马就能进入军委委员的行列了。另外,军委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就没了,军委副秘书长当选军委委员的这个传统也就此成为历史了。
党的十六大时,各军种部队的军事主官开始成为军委委员。
空军司令乔清晨上将、海军司令张定发上将、二炮司令靖志远上将,是在军衔制恢复后首次当选为军委委员的上将。此外,在此之前,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长、总装备部长就已经成为军委委员了。
自此,我国军委委员里副国级的职位固定有8位上将。
不管是十一届人大、十二届人大选出来的国家军委委员,还是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八大选出来的党的军委委员,都是按照8人的规模来的,这是一直以来的传统。
不过呢,在「16 军改」以后,军委机关跟各个战区级单位都进行了很大幅度的调整,军委委员的数量也就有了变化。
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人大各自选出了党的军委委员、国家军委委员,如今只剩下4位上将,分别是国防部长、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以及军委纪委书记,这个情况一直保持到现在。
原先军委委员是8人,现在变成了四人组成的,少了5位军委委员,不过后来又加了1位。
减少的5位军委委员为:总后勤部的部长、总装备部的部长、海军的司令员、空军的司令员、二炮的司令员。
军改之后,总后勤部变成了军委后勤保障部,其军事主官降至战区级上将的级别;总装备部变成了军委装备发展部,该部军事主官同样被降到了战区级上将的层级。
为啥海空军等军种部队司令不再是军委委员了呢?这是因为军改后咱军队的军种变多了,不光有海军司令、空军司令、从二炮改成的火箭军司令,还多了陆军司令、战略支援部队司令、联勤保障部队司令,要是都进军委委员,那咋行呢?
干脆军种部队的司令,不再被列入军委委员的队伍中了。
要说多出来的那一个军委委员名额,对应的职位是军委纪委书记。
在军改以前,军纪委机关是归总政治部管的,军纪委书记通常由总政治部副主任来兼任,像海军上将童世平、陆军上将杜金才等将领,都是以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去兼任军委纪委书记的。
军改以后,军委纪委单独进行了重组,变成了和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同等地位的大机关,军委纪委书记在时隔15年后,又一次进入了副国级军委委员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