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新型舰载隐身战斗机歼-35,在辽宁号航母上成功进行了试飞,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紧随F-35B和F-35C之后,歼-35成为全球第三款具备舰载起降能力的隐身战斗机,其滑跃起飞能力更使其能够适配中国所有现役航母。
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力量迈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距离正式服役已近在咫尺。
这则消息迅速在国际社会引发了涟漪,尤其令中国潜在对手印度感到不安。印度地缘政治学者阿西什·丹瓦尔在【欧亚时报】发表评论,对歼-35的潜在威胁发出警告。
他认为,歼-35轻量化的设计将显著提升中国航母的作战能力,改变印太地区的战略平衡,对印度构成「巨大威胁」。
丹瓦尔的分析并非全无道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他将轻量化与更强的有效载荷能力直接挂钩,这在传统战机上或许成立,但在隐身战机领域却未必适用。美军在F-14和F-18的经验,并不能简单套用在隐身战机身上。
隐身战机为了追求隐身性能,往往牺牲了外挂载荷能力,其有效载荷主要依赖于机内弹仓的尺寸。
F-35C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但其实际挂载能力却受到限制。即使是升级后的版本,其空优挂载和对地攻击挂载能力也远低于预期。歼-35的情况也大致相似,其机内弹仓尺寸限制了其能够搭载的弹药种类和数量。
因此,单纯以载荷能力来衡量歼-35的作战能力,是不够全面的。
那么,歼-35的真正意义何在?答案在于制空权。在现代化大国竞争中,制空权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歼-35的出现,将显著提升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制空能力,使其能够在远洋环境下有效对抗敌方隐身战机,这才是歼-35的战略意义所在。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中国海军战略思维的转变。
长期以来,美国航母战斗群强大的对地和反舰打击能力,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美国海军也更加重视制空权的争夺。
F-35C的列装,正是这一转变的体现。对于中国而言,获得海上制空权,才能确保航母战斗群在远洋作战中的生存能力和打击能力。
歼-15作为一款优秀的四代机,在面对F-35等隐身战机时,存在明显的态势感知和作战能力上的劣势。
虽然鹰击-21等远程反舰导弹能够弥补一部分不足,但这终究治标不治本。歼-35的出现,才真正解决了中国海军在远洋作战中制空权的短板。
歼-35与歼-15的搭配使用,将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体系,有效提升航母战斗群的整体作战能力。
再加上055驱逐舰强大的反舰弹道导弹,中国航母战斗群将具备在远洋环境下对敌方航母发起饱和式攻击的能力。这并非侵略性的姿态,而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必要手段。
回到印度的担忧,其实有些杞人忧天。印度海军与中美海军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规模体量,都相差甚远。将印度与中美之间的海军实力进行比较,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印度引以为傲的LCA「光辉」战斗机,历经多年研发,其舰载机版本至今仍未正式服役。即使服役,其性能也难以与F-35或歼-35相提并论。而「阵风」战斗机,虽然性能相对先进,但与真正的五代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印度将「阵风」捧上天,与其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国际地位有关。
与其盲目追求与中美抗衡,印度更应该专注于自身发展,提升自身实力,这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
与其沉迷于虚幻的大国竞争幻想,不如脚踏实地,致力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这才是印度的最佳选择。
盲目扩张主义只会带来无尽的风险与冲突。和平共处,才是所有国家都应该追求的目标。世界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任何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做法,最终都只会适得其反。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