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宁可归还日本2座岛屿,也不肯归还中国的海参崴?俄国这是唱哪出

2024-12-29军情

世界上哪些争端最难搞定?恐怕领土问题总能榜上有名。那些分割了地域的边界线,割开了的不仅是土地,更是历史的深情和国家的尊严。这一点,日本和俄罗斯的北方四岛争议无疑是典型。而类似的情况,还能找到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关于海参崴的历史纠葛。一个坚持「所有权」,一个选择「沉默以对」,两国处理方式的不同,背后又透露出怎么样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考量?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来聊聊。

首先,讲讲俄罗斯的「特性」。如果要用一个比喻,那它简直就是国际关系版的「貔貅」——吞进去什么都难再吐出来。历史上,俄罗斯为了获取自身战略利益,不断扩张边境,从沙俄开始,攫取领土的方式比大胃王吃自助餐还熟练。可这些土地一旦落到俄罗斯手里,不管是靠条约、靠战争,还是其他手段获得的,它都有个共性:不好还,甚至压根不还。

我们以北方四岛为例。二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战败,这片位于北海道以北的小小岛屿成了日苏关系长达近80年的「楔子」。苏联将其视为「战利品」,以一副超级强硬的姿态拒绝归还,而这种「吃进去不吐」的逻辑,也一直延续到俄罗斯身上。

其实,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例外。2004年,俄罗斯曾提出归还北方四岛中的两座,但面积仅占四岛总面积的7%,这点土地对于日本来说,就像从满桌子寿司上夹走一片萝卜片,完全解不了馋。尤其是对于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四岛是一个整体」的认知,毫无意义。所以,他们断然拒绝了俄罗斯的提议,结果这事儿又僵住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7%的土地,日本真的连考虑都不考虑吗?有的专家把这个归因于日本的「长线策略」。他们宁可等,也不愿接受残缺的胜利,特别是在领土问题上,毕竟这不仅是利益问题,还关乎尊严。

提到领土纠纷,谁都知道,不仅当事双方的态度重要,背后的国际环境也至关重要。日本其实并非不懂灵活谈判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总是「僵硬到底」呢?答案之一可能是:美国。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日本的军事和外交自主性受到了严重限制,美国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冷战期间,美国奉行「围堵苏联」的政策,表面上支持日本要回北方四岛,但实际上更希望站在隔岸观火的制高点,让日俄双方「不冷也不热」,以便继续维持自己的太平洋控制权。

换句话说,日本很可能面临一种「有心无力」的局面。虽然看似坚持「四岛必须归还」,但在俄方强硬、背后有美国的情况下,谈判过程一拖再拖,始终没有破局。

对比之下,中国处理领土遗留问题的态度似乎更加「冷静」。比如同样和俄罗斯有关的海参崴问题,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以来,这块土地就被永久割让。历史书上常提到,那是清政府积贫积弱的年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让满清几乎遍体鳞伤。最终,俄罗斯借着英法联军入侵的机会用条约从清政府手里拿到了现在的海参崴和周边区域,彻底实现了他们的「进军太平洋」战略。

这块土地实在是太重要了!海参崴地处日本海沿岸,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及军事基地,也是太平洋舰队的总部所在地。于是,问题也变得异常明确:即使中国对这段历史心有余悸,但要求俄罗斯归还海参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像日本一样强硬要求呢?这就要说到中国一贯处理国际问题的哲学了。二战期间,中苏之间作为盟友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两国一度是兄弟般的盟友关系。后来,尽管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来看,中国采取了一种搁置争议、重视实际利益的态度。

相较于提出不可能实现的诉求,中国选择了通过与俄罗斯开展深度合作,在经济、能源、边界划分等方面另找突破点。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搁置争议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但我们需要看到,俄罗斯并非永远强硬,它也会「看菜下锅」。比如2004年那个「归还两岛」的提议本质上就是一种聪明的地缘政治操作,希望以较小的「妥协」换取日本在经济或外交领域的合作。但对于涉及核心利益的地方——比如刚提到的海参崴,俄罗斯却是寸步不让。

灵活与刚性间的切换,也说明了俄罗斯在领土问题上的特性:策略性放宽红线,但底线分毫不动。所以,俄罗斯的「易进难出」,说到底要看这块地对它整体战略意味着什么。如果是像北方四岛那样的可谈判土地,它可以用小面积的土地作交换筹码,但像「海参崴」这种太平洋的「命根子」,那谈都不能谈。

聊到这儿,毫无疑问,无论是北方四岛还是海参崴,背后都折射出两条清晰的逻辑主线:一个是历史事实,一个是现实利益。而这两点,也始终是领土问题里最难被取舍的部分。

对于日本来说,如果非要继续等待「四岛归还」,恐怕永远都看不到尽头。而对于中国来说,搁置争议的策略让历史和现实之间取得一种微妙平衡。这两种做法没有对错之分,但它们背后隐藏的道理很简单:不能因为梦想把眼前的路走死,否则往前一步不明智,后退一步又失颜面。

土地问题的解法,未必永远是敲锣打鼓翻旧账,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找到走向未来的机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