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4万余吨的076比4.5万吨的布干维尔号大一圈,这至少余了2万吨

2025-01-09军情

「4万余吨」的排水量,是不是听起来很豪横?但等等,这个「余」字到底多「余」?最近,中国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因宣称满载排水量为「4万余吨」,引发了一场「吨位真假」的网络热议。

有人拿它和美国布干维尔号两栖攻击舰的4.5万吨做对比,发现076看起来明显比布干维尔号「更壮实」,这就让人不禁怀疑:我们的数据是不是保守了点?还是美国那边有「缩水」的操作?一方给人留了「猜谜」的余地,另一方数据公开得精确到小数点,看起来谁都没说谎,但究竟谁更「诚实」,其中的水可比排水量还要深。

先别急着站队,把话题拉回中美军舰的设计背景,或许我们能看出其中的门道。美国布干维尔号的设计思路,是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的增强版,但功能完全向两栖攻击舰倾斜。它的4.5万吨排水量,可不只是「吨位大」。它满载时最多能带上F-35B隐形战斗机和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还能承担快速兵力投送、空中打击和两栖作战等多种功能。在它眼里,战场就是一个该用武力快速斩断的「问题」。

再看看中国的076型,两栖攻击舰这个名字没变,但它显然另有所图。坊间有不少猜测说,这艘舰船对舰载无人机的运用上有着独到之处。相比载满传统战斗机,美军是飞天,我们是铺地。而无人机,这种在未来战争里效率、成本都在线的「聪明家伙」,显然成了076的主要战术利器。一句话,美国这边主打多面手,中国这边抢占的是未来战场的一角——谁都没亏,差的只有设计优先级的不同。

谈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美国的吨位听起来就比我们‘轻’,他们怎么换算的?」这还得从吨的种类说起。网上流行一种说法,认为美国用的是短吨(907公斤),我们用的公吨(1000公斤),所以美国的吨位数据得打个九折。真要这么算,那不光军舰,连航母看着都「只有七分壮」。

这靠谱吗?其实,大部分美国军舰,包括尼米兹级航母,使用的都是「长吨」(1016.047公斤)。这是一种继承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重量单位,和短吨一点关系没有。换句话说,美国舰艇吨位数据上倒没在这儿玩「小聪明」。

举个例子吧,美国的尼米兹级核航母,公开满载排水量超过10.28万公吨,按长吨算也妥妥97000多长吨。如果真按短吨算,那它看着「会瘦」不少。这种直观对比戳破了「打九折」的谣言,也让网上不少「吨位缩水」的段子没了底气。美国的这一套排水量计算方式,虽然看着透明,但背后「较真」的科学逻辑,恐怕也强化了他们技术实力的可信度。

那么,问题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中国舰艇为何要在数据后加一个「余」字?这是个正经问题,答案却不止一个方向。

一种猜测是,出于保密需求,这个余字是一种「模糊表达」,若全都写具体了,对友不是也一目了然了?像我们开放的福建舰,也是典型例子。其用户手册上表态「8万余吨」,加了甲板面积显示,甚至在媒体公开「比吃水深12.5米福特级还要深」,质疑声就多。这类保密语言不仅不会配合「外交喊话」,更防备因精准泄漏技术。

从头部看,大排水量强、利于甲板研发高效构想,福建既要「撑场」,也输出象征性成果。这种在量化却「余着」的具体,是备选操作:一避讲尖技术手段,二让它未来调整。

就像咱日常买家具看品牌说明,部分对比冥思,会在等是否多排。而中国一代舰挖掘智能化东西,讨好「无人化」越来越多等待的基建施工;美国标精度,秉承实际考良准。伴长年系列这样核对拳舰和吨例。所以论「吨」效性能那支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