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向北约亮剑!普京提议导弹对决,萨德来了也难逃一败

2025-01-09军情

最近,【欧亚时报】发布了一篇由俄罗斯顶尖国防专家阿希什·丹瓦尔所撰写的深度分析文章,全面探讨了俄罗斯新研发的「榛树」中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作为一名专注于防务和地缘政治议题的东亚研究硕士学位的资深专家,丹瓦尔提供了第三方的独特视角,有助于理解即将在乌克兰上空进行的这场「高科技决斗」。

在乌东地区的战争阴云下,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挑战气息在天空中弥漫。

普京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一项惊人提议,邀请西方国家到基辅进行一场「高科技决斗」,以此测试「榛树」导弹的实战能力。

这种极具「狂妄」色彩的言论,展现了莫斯科对自身军事技术的强大自信。

普京的这项挑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他建议西方国家选定乌克兰首都的任意目标,调动全部防空力量尝试拦截。

「我们将发射导弹。

看看会发生什么。

让他们集中所有防空和导弹防御力量。

」这种极具挑衅性的言论,实际上是在向北约展示俄罗斯突破其防空网络的实力。

普京还详细揭示了「榛树」导弹的性能。

他指出,即便该导弹从2000公里外的地方发射,美国在波兰部署的反导系统也无法对其构成威胁。

导弹在发射后几秒钟即会实施弹头分离,一旦进入这一阶段,拦截成功的可能性便极为渺茫。

萨德系统的设计初衷是拦截弹道导弹的末段,其雷达系统和拦截算法主要针对传统弹道轨迹的目标。

而「榛树」导弹采用了革命性的多级分离设计,在发射后迅速进入近太空轨道,接着进行弹头分离。

每个分离弹头均配备有独立的推进系统,可实现不规则的机动飞行。

这种不可预测的飞行轨迹从根本上颠覆了萨德系统的拦截计算模型。

更令人关注的是,「榛树」导弹的末段飞行极为短暂,这意呀着萨德系统的X波段雷达几乎无法获得足够的反应时间来准确锁定并计算拦截目标的轨迹。

当导弹进入分离阶段时,多个独立机动的弹头将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同时运动,这种「多目标饱和攻击」策略能够有效突破萨德系统的算力极限。

即使萨德系统能够成功锁定其中一个弹头,其余弹头依然能够突破防御抵达目标区域。

此外,「榛树」导弹的弹头具有主动规避功能,能够感知到来自拦截导弹的威胁并灵活躲避,展现出一种「智能化」的防御突破能力,目前人类尚未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对抗这一威胁。

科罗琴科强调,俄罗斯【国防】杂志主编,「榛树」导弹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发射阶段几乎无法被敌方卫星探测到。

导弹的主动段非常短暂,这一通常最容易被拦截的阶段被尽可能地缩短了。

更为关键的是,导弹的高机动性和先进的作战伪装措施使得其发射位置难以被猜测,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防空系统所仰赖的预警机制。

仔细揣摩普京的这番表态,这并非单纯的军事威胁,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沟通。

普京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高调展示「榛树」导弹的威力,实际上是在向北约,尤其是欧洲成员国传递一个明确的战略信号:俄罗斯在欧洲安全架构中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即使乌东战争最终结束。

这款中程导弹的设计参数为5500公里的射程,这一射程覆盖了整个欧洲,同时也并未对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本土构成威胁,表明其显然是为恢复欧洲战略平衡量身定制的。

普京精通地缘政治博弈的奥秘。

他深刻意识到,俄乌战争最终将会走上谈判桌,战后重建亦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然而,更加重要的是,在战后冲突时期,要努力保持俄罗斯的战略地位。

而「榛树」导弹正好体现了这一战略考量的价值:相比洲际导弹,它的造价更为亲民,却能够利用多弹头分导技术,确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欧洲防空系统持续突破。

莫斯科正是通过这种介于战术与战略之间的「中程威慑」,精心构建了其维持欧亚大陆长期影响力的策略工具。

普京此次表态的深层次意图,是要让欧洲各国认识到,即便乌东战争结束后,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战略安全关系依旧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现实问题。

通过展示这一能够确保长期战略威慑的先进武器系统,莫斯科事实上为未来欧洲安全秩序的重塑设定了基调,提醒欧洲国家在后冲突时代的安全架构中必须考虑到俄罗斯的核心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