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纯乌克兰技术不带俄罗斯成分?歼-15T能避开禁令替代歼-16出口?

2024-11-18军情

珠海航展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门面担当」,每两年拉开帷幕时,总会抛出几个让人大开眼界的重磅产品。今年的航展,歼-15系列又吸引了无数目光。

尤其是此次展示的歼-15T、歼-15D和直-20F三款最新设备,无一不是代表了最前沿的军工技术。不过,大家讨论得最热火朝天的问题其实不是这些装备有多牛,而是这款中国舰载机的「身世之谜」和出口的可能性。

中国的舰载机技术一直是军迷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歼-15系列从一开始就伴随了很多误解。有人甚至觉得它的诞生完全依赖于乌克兰拿出来的一个T-10K原型验证机,说白了就是「捡了漏」。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歼-15还没走出中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爆款?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一起航母舰载机出口困境背后的秘密。

很多人都以为,中国的歼-15舰载机是「披着俄乌皮的中国模型」,起源要追溯到乌克兰在冷战后的那点遗留机密。确切地说,是基于乌克兰售卖给中国的一架苏联时代的T-10K舰载机验证机开展的仿制研发。

所以大家才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歼-15根本不是咱们自主弄出来的,就是从别人家废材堆里‘捡了漏儿’」。

可是,事实远比这复杂。歼-15的来历和技术发展路径,要从更宏观的中俄合作上来看。

1996年,中国和俄罗斯达成了苏-27SK的技术引进协议。为了缩短技术差距,中国不仅引进了整机,还外带了一些关键的制造技术。从这以后,中国的航空制造领域就逐步开始了本土化生产。

这其中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中国获得了权利来制造基于苏-27技术的衍生机型,但没有权力对外出口这些飞机。换句话说,自己用OK,卖给别人不行,这是两国之间的「君子协定」。

在此基础上,中国通过沈飞这样国内顶尖的航空公司,不断消化和吸收了苏-27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开始了国产歼-11A的生产。

两年以来,相关技术人员几乎翻译了上百万字的苏-27整机资料,并一步步完成本土化装配。

从歼-11A开始,「中国版」的苏-27在国内获得了重生,而后续的歼-11B、歼-11BS等型号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为后来的歼-15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随着歼-11系列的迭代,特别是到了兼顾空战和对地打击的歼-16时,中国在航空战斗机领域的技术自研能力已经突飞猛进,可以说逐步抛开了俄罗斯的「拐杖」。

那么歼-15到底与所谓的T-10K验证机有多少瓜葛呢?T-10K验证机确实是歼-15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参考物,但它绝对不是歼-15的技术基础。

实际上,T-10K仅仅提供了一些舰载机需要具备的特性经验,例如在短距起飞与着舰等方面的需求。歼-15真正的「血脉」与T-10K无关,更多承载的是歼-11B及其他衍生机型的技术结晶。

简单来说,歼-15的机体设计、航电、雷达等一大部分,都是基于歼-11B系列的改良,完全依托于中国自身的航空技术进步。

这种误解不仅仅存在于乌克兰T-10K,更涉及到整个歼-15与苏-27的关联。正因为中国吸收了苏-27的经验,再加上后续的演化,才有了歼-15型装备的今天。

虽然现在的歼-15T和歼-15D与早期版本之间已经有了极大的技术飞跃,特别是歼-15T还融入了许多来自歼-16的技术精华,整体空战能力已经超越了歼-16。

理论上,歼-15T这型舰载机具备了不输F-15EX的实力,还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对位俄制苏-35S,成为后者的竞争对手。

但问题是,协议摆在那里。中俄之间当年的承诺依然生效,中国可以研发适合自己海军的战斗机,但无法对外开放这种技术。

这就好像是给歼-15带上了一副「出口枷锁」,哪怕它已经成长为技术成熟、战力强悍的舰载战斗机,也不得不止步于国际市场。

换句话说,如今它已经没有1980年代那个「学生年代」的稚嫩,不过由于中俄协议卡着脖子,还不能到处展售。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海军舰载机上移开,同一时代,还有另一款同样引领风潮的机型,那就是中国的隐形战斗机——歼-20。与歼-15截然不同的是,歼-20从头到尾就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产物,打从一开始,它就没受过类似的协议限制。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歼-20不仅具备高隐身能力,整体作战水平至今也只有美国的F-22能在同级别上与之抗衡。

相比之下,歼-20显然「生来幸运」,它完全不必顾及其他国家的协议靠山,任凭自己在国内列装,形成了各方都认可的觉醒战力。而且将来一旦中国掌握了更多先机和主动权,歼-20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也许就不会那么被动无奈。

不过,话又说回来,歼-20会不会出口依然只是个设想,毕竟作为高端武器,它努力走出国门的阻力并不全是技术层面的,还有政治、军事安全等多种考量因素。

除了歼-20,电子战机的研发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亮点。而当下,海军舰载机中的主推款之一便是歼-16D电子战机,它堪称中国版的「电子幽灵」,在干扰和反制对手雷达系统等方面具备强大优势。

有趣的是,俄罗斯在电子战领域相对薄弱。设想假如未来局势突变、战争结束,俄罗斯想从中国购买电子性能极强的歼-16D,是否违反了当年的中俄协议呢?

乍一看这可能会让人有些打破脑壳的疑惑:协议摆在那儿,但当前两国军事合作关系的复杂性,已经远比当年签署协议时更微妙复杂。

这不仅仅是技术「出口与否」的争议,背后更隐藏着国家实力与外交策略的多方权衡。

归根结底,歼-15系列是中国海军航空兵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从苏-27的影子下一点一点站了起来,并逐渐变成了充满自主活力的「成年机型」。

尽管当前受制于中俄协议,它无法对外出口,但这并不妨碍它的未来。随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步伐不断加快,类似歼-15这样的战机将会更好地迈过条条框框的限制,迎接国际市场的挑战。走出去,只是时间问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